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 3
第一节 发展历程 3
一、起步阶段 3
二、加速发展阶段 9
三、科学发展阶段 11
第二节 辉煌成就 13
一、经济实现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4
二、社会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福利大大改善 24
三、发展成果惠及全民,普惠政策全民共享 26
四、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28
五、发展兼济全国,贡献越来越大 32
第二章 发展道路的特色 38
第一节 以解放思想开路,并贯穿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全过程 38
一、每一轮思想大解放都融进了岭南人文精神,结出了丰硕的思想成果 38
二、每一轮思想大解放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41
第二节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闯新路,实现以改革开放促发展 42
一、以建立经济特区探路,逐步开放,梯次推进 42
二、借港澳之力迅速打开通向国际市场之门 43
三、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44
第三节 以加工贸易起步,实施出口导向战略 46
一、“三来一补”率先起步,建立加工贸易体系 46
二、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迅猛发展 47
三、积极利用外资,形成外向带动新格局 48
第四节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9
一、产业结构逐步向适度重型化、产业高级化发展 49
二、以消费结构升级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50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被动到主动转化 51
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52
第五节 “两轮驱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53
一、推动区域、城乡的发展逐步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 54
二、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55
三、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57
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淘汰落后产能 58
五、推动社会转型,实现社会和谐 59
六、推动文化转型,实现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60
第三章 基本经验及其意义 62
第一节 基本经验 62
一、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3
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67
三、锐意推进市场化改革,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 71
四、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紧紧把握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不放松 74
五、坚定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77
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0
七、坚持服务全国大局,为全国和谐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83
第二节 重大意义 86
一、为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86
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实践样板 90
第二篇 思想解放第一章 “杀出一条血路来” 97
第一节 经济特区 98
一、创办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98
二、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 104
三、综合改革试验 106
第二节 敢闯敢干敢试 107
一、价格“闯关” 108
二、“包产到户” 110
三、是“变通”不是“变相” 114
四、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115
五、“一包就灵” 116
第三节 排污不排外 120
一、自借自还 121
二、一试“破冰” 124
三、以市场换技术 126
第四节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30
一、高德良与“周生记太爷鸡” 130
二、陈志雄承包集体鱼塘引发的争论 132
三、高第街与灯光夜市 134
四、乡镇企业与“广货” 135
五、南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138
六、国有企业“生”与“死”选择 140
第五节 南方谈话 142
一、“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143
二、思想观念的大变化 145
第二章 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146
第一节 追赶“四小龙” 147
一、广东要上台阶,赶上亚洲“四小龙” 147
二、珠海重奖科技人员 149
三、顺德综合改革试点 151
第二节 增创发展新优势 156
一、“三个三”工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蓝图 156
二、增创新优势大调研——跨世纪的发展对策 158
三、“山洽会”——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子 160
四、广东人大现象——民主之风吹遍南粤 162
第三节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165
一、国投破产——走向市场经济的里程碑 165
二、粤海重组——窗口公司的转型 168
三、查处湛江走私案——两手都要硬 171
四、查处粤东骗税案——规范市场秩序 172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州萌生 174
一、“三讲”与高州 17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萌生 177
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 177
第三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7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形成 179
一、“非典”突袭与中央“揪心” 179
二、追兵、标兵、排头兵 182
三、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 185
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7
第二节 继续解放思想 189
一、破解广东科学发展难题 189
二、“灌水”、“拍砖”与民主决策机制 191
第三节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194
一、“双向转移” 194
二、“双轮驱动” 196
三、“双赢合作” 198
第三篇 开放第一章 对外开放“先行一步” 203
第一节 广东对外开放的起步 203
一、对外开放的号角吹响了 203
二、对外开放广东先行一步 204
第二节 蛇口——广东对外开放的奠基石 207
一、两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7
二、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 208
三、蛇口模式的启示 209
第三节 创办特区为开放探路 212
一、创办经济特区 212
二、经济特区的精髓 216
第四节 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216
一、中国最早创办的“三来一补”企业 217
二、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酒店——白天鹅宾馆 219
三、争取“侨心”引进侨资 220
第二章 从沿海开放城市到综合改革试验区 222
第一节 对外开放由点到面 222
一、沿海开放城市 222
二、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223
三、广东综合改革试验区 224
第二节 利用外资形式多样化 227
一、加工贸易与“三资”企业加快发展 227
二、粤港澳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228
三、招商引资出现新格局 230
第三节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开放铺路 231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231
二、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措施 232
三、外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234
第三章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236
第一节 南方风来满眼春 236
一、追赶“四小龙”,催生“四小虎” 236
二、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237
三、“外向带动”催生产业集群 238
第二节 全面推进粤港澳合作 239
一、民间推动为主的粤港澳合作 240
二、要素互动和融合 241
三、全方位宽领域的粤港澳合作 242
四、粤港、粤澳联席会议制度 244
五、建立粤港澳紧密合作区 245
第四章 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248
第一节 面临中国加入WTO的新机遇 248
一、制定过渡期指导要点 248
二、WTO框架下广东省实施的成效 249
第二节 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249
一、对外开放催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249
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 250
三、提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对外开放水平 252
第三节 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253
一、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253
二、经济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54
三、鼓励广东企业“走出去” 256
第四节 在逆境中寻找新契机 258
一、世界经济出现新变局 258
二、更新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 259
三、推动与东盟的合作 260
第四篇 改革第一章 借特殊政策东风改革先行 263
第一节 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的流通体制改革 263
一、价格改革 263
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264
第二节 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6
一、启动农村改革 266
二、为农村改革保驾护航 268
三、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269
第三节 财政“大包干” 270
一、“分灶吃饭”区别对待 270
二、两次“利改税” 271
三、初见成效 272
第四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 273
一、初步打破“大锅饭” 274
二、主要成效 275
第二章 全方位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77
第一节 农村市场化改革 277
一、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渔改革全面铺开 277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79
三、主要成效 282
第二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 283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农村改革开放的结果 283
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形式 285
三、改革成效 287
第三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88
一、“两权分离”与承包制 289
二、改革效果 289
三、国有企业承包制改革的典型案例 291
第四节 深化价格体系改革 292
一、新一轮物价体系改革 292
二、新一轮物价体系改革的特点 293
三、新一轮物价改革的成效 294
四、物价改革的启示 295
第五节 外贸体制改革 296
一、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 297
二、主要成效 305
第六节 文化教育体制改革 306
一、文化体制改革 306
二、教育体制改革 308
第三章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改革 313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13
一、企业股份制改革 314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16
三、资产重组 319
第二节 分税制 321
一、分税制改革的背景 322
二、分税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322
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果 324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 326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326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330
三、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成就 331
第四节 科技体制改革 333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 334
二、主要做法 337
第五节 投融资体制改革 340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41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341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效 342
第六节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改革探索 347
一、实物与服务商品市场的培育 347
二、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 349
第四章 以政府职能改革为主导的改革 354
第一节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54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354
二、改革的方式和路径 356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 358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359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360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程 361
二、农村改革的主要成效 362
第三节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364
一、公共财政改革的背景 364
二、公共财政改革的历程 365
第四节 社会事业改革 367
一、分配制度改革 367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374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379
第五篇 发展第一章 工业发展新模式 385
第一节 工业外向型 385
一、“两头在外” 385
二、珠江模式 386
三、轻型为主 388
第二节 步入高增长 389
一、外资企业发展快 389
二、国有企业变化大 391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392
第三节 工业新型化 394
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394
二、加大重化工业投资 396
三、重视节能减排治污 396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397
五、强化产业集聚发展 399
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01
第二章 农村发展新路径 403
第一节 走农业市场化之路 403
一、调整农业结构 403
二、十年绿化广东 405
三、发展集约农业 407
四、普及农业科技 409
第二节 走农村工业化之路 413
一、农村工业化日益显现 413
二、改革和转制 413
三、创立品牌 414
第三节 走农村文明化之路 415
一、推进现代化 415
二、注重民生 415
三、加强规划 416
第三章 第三产业新崛起 417
第一节 物畅其流 417
一、多种经济成分 417
二、多渠道、多形式 418
三、连锁经营 419
四、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 420
第二节 交通通信突飞猛进 421
一、交通运输网络化 421
二、邮电通信普及化 424
第三节 金融服务开拓创新 427
一、金融组织体系多样化 427
二、融资能力持续增强 429
三、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430
四、金融市场全面开拓 431
第四节 对外贸易遍及全球 433
一、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433
二、新世纪新跨越 435
第四章 协调发展新突破 438
第一节 城镇化迅速推进 438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 438
二、小城镇特征鲜明 441
三、城市群功能初显 443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 445
一、制定协调发展战略 445
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447
第五章 社会事业新发展 449
第一节 科技教育神速进步 449
一、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449
二、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451
第二节 文化卫生繁荣进步 455
一、文化事业繁荣 455
二、卫生事业进步 457
第三节 减排治污成效显著 459
一、坚持依法管理环境 460
二、加大环保事业经费投入力度 460
三、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461
四、狠抓“双达标” 461
五、推进建设绿色广东 462
第四节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 464
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464
二、依法治省 466
第五节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469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469
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覆盖城乡 472
第六篇 展望第一章 广东未来科学发展的前景 479
第一节 新目标 479
一、迈向更优更强 479
二、高收入经济体 479
三、后工业化 480
四、开放型经济体系 481
五、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482
第二节 新挑战 483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483
二、自然灾害和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 484
三、社会矛盾凸显 485
第三节 新机遇 486
一、新的“尚方宝剑” 486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488
三、科学技术和信息环境的变化 489
第二章 广东未来科学发展之路径 491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91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91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494
三、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494
第二节 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496
一、统筹城乡发展 496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98
第三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500
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500
二、推进粤港澳台更紧密合作 501
三、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 502
第四节 建设现代市场经济 502
一、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503
二、创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503
三、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504
第五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505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505
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506
三、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 506
四、建设和谐文化 506
结束语 508
附表 509
参考文献 523
后记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