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蔡钟翔 陈良运 1
小引 1
上编 文与质 3
第一章 审美视野中的“质”与“文” 3
第一节 对于“质”的基本审美观 5
第二节 “文”的观念发生与“人文”种种 14
第二章 “文质彬彬” 27
第一节 儒家“文”、“质”统一观的确立 28
第二节 “文质”理论在两汉的发展 36
第三节 道、儒“文质”观之差异与《淮南子》的糅合 44
第三章 中国文学的奠基理论 51
第一节 文·文章·文学 52
第二节 诗、骚、赋之“文”、“质”关系 56
第三节 王充的“文章”学说 72
第四章 “文质彬彬”美学意义的延伸 80
第一节 人物品评:理性审视的深化 82
第二节 人物品藻:“风骨”的审美观照 90
第三节 书画之品:艺术理论的发展 99
第五章 文学自觉时代的“文质”观 111
第一节 由文体分类产生不同的“文质”标准 112
第二节 “质”的观念的演化 118
第三节 形文·声文·情文 128
第四节 “文”、“质”结合的新范畴 141
第六章 “文质”论在诗、文领域之分途 148
第一节 文:以“道”为“质”的回归 151
第二节 诗:以“意境”为核心的审美创造 157
第三节 “文”与“质”:历史、美学的评价 167
附录 “风骨”新论 178
第一节 “风”是一个审美观念 179
第二节 “骨”是“质”的概念具象化 183
第三节 从品人之“风骨”到品文之“风骨” 186
第四节 “风骨”论发明和运用的重要意义 194
下编 艺与道 199
第一章 “艺”与“道”的观念发生 199
第一节 艺·技·艺术 200
第二节 道·天道·人道·艺道 204
第二章 两种“道”的美学内涵 217
第一节 道法自然 218
第二节 人性至诚 234
第三章 三种“艺”的态度与行为 244
第一节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245
第二节 “疑神”之技通于“道” 252
第三节 “下学”之艺致其“道” 260
第四章 “原道”种种及其效应 269
第一节 “神制则形从”——《淮南子》之术 270
第二节 “雕琢情性”——“文心”之术 280
第三节 “文以明道”——“古文”之术 288
第五章 造型艺术领域之“道”与“艺” 299
第一节 “以形媚道”,“与神为徒” 300
第二节 “游于物之内”之技与“游于物之外”之艺 306
第三节 “画之理,笔之法” 314
第六章 走向审美自由王国的诗歌艺术 323
第一节 从“返自然”到“妙造自然” 324
第二节 由“境生象外”到“诗而入神” 333
第七章 “文”、“道”矛盾的发展形态 345
第一节 “文以明道”的发展 346
第二节 “文以载道”的反动 353
第三节 “道”向叙事文学的投影 361
第八章 “道”与“艺”:正统观念的突破与升华 368
第一节 “道”、“理”观念的突破 369
第二节 “艺”、“文”观念的升华 382
第三节 “艺与道合”——“堪留百代之奇” 391
跋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