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邮务员的儿子 1
浙东慈城 1
“千家诗”与“百家姓” 1
秉性倔强的阿强 1
慈溪道本小学 1
宁波斐迪中学 1
身在教会不信教 1
湖州东吴第三中学 1
苏州东吴大学 1
母爱的伟大 1
家中唯一的“状元” 1
谈父时运不佳 1
二、从东吴到燕京 11
选择了生物学专业 11
严复的《天演论》 11
马君武《达尔文物种原始》 11
孟德尔学说在我国的传播 11
驱逐反动外籍教员运动 11
泰斯克讲授“进化论与优生学” 11
惠寒小学校长 11
比较解剖学实验课助教 11
1930届年刊 11
从东吴直升燕京 11
胡经甫的引荐 11
李汝祺的学生 11
摩尔根弟子李汝祺 11
希望成为摩尔根的学生 11
决定赴美深造 11
三、西渡从师摩尔根 33
“胡佛总统号” 33
摩尔根实验室 33
陈桢的金鱼变异研究 33
陈之英的果蝇原基发育研究 33
李汝祺的发育遗传研究 33
卢惠霖的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 33
“蝇室” 33
染色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图 33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33
冯·卡门 33
推崇实验方法 33
具有超前意识 33
麦克林托克 33
导师杜布赞斯基 33
现代综合进化论 33
师生关系跌入深谷 33
四、竺可桢之邀 68
崇拜竺可桢 68
国立中央研究院回绝请求 68
秉志对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68
传统的分类学研究 68
朱正元写信给老师胡刚复 68
“唯才是用” 68
内举不避亲 68
五、流亡教授 82
愿望和抱负 82
浙大决定内迁 82
挥泪别母 82
随校内迁 82
再迁宜山 82
“乐群社”的警报 82
第四次大迁徙 82
唐家祠堂 82
宁缺毋滥 82
“三基”教育 82
战时实验室 82
指导六个研究生 82
母亲病故 82
教授风波 82
李约瑟考察 82
六、在缝隙中求生存 110
应邀参加第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 110
李森科的真面目 110
瓦维洛夫受难 110
去台湾还是回浙江 110
共产党确实比国民党好 110
院系调整想不通 110
李森科独霸遗传学界想不通 110
乐天字其人 110
中国的“米丘林学派” 110
批判乐天宇的错误 110
检查对米丘林生物学的认识 110
“八大龙王” 110
讲授达尔文进化论 110
朱之鼎主持公道 110
乌云一定会烟消云散 110
七、真理愈辩愈明 145
学习陆定一的文章 145
召开座谈会的时机是成熟的 145
会前大量的准备工作 145
青岛遗传学座谈会 145
会议代表有典型性 145
科学历史继承性 145
举怀痛饮,酩酊大醉 145
右派的边缘 145
批评北大党委 145
回潮有源头 145
遗传学研究所成立 145
巡回讲授摩尔根遗传学说 145
“脱帽加冕”的广州会议 145
两个学派的分歧点 145
推动遗传学问题的全国性讨论 145
八、劫后余生 179
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179
人性的扭曲 179
家破人亡 179
对共产党的信念没有变 179
罗店劳动改造 179
内控使用 179
有色棉花事件 179
电刺激棉花闹剧 179
与邱医师结为伉俪 179
厄运又一次降临 179
癌症大手术 179
患难老人相依为命 179
九、追回失去的时间 200
与钱学森长谈遗传工程 200
21世纪将是人体科学的世纪 200
重返国际遗传学界 200
“先斩后奏” 200
“橡胶大王”刘汉林 200
中国遗传学会的成立 200
遗传学会理事长 200
以智力资源来吸收国外研究经费 200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
复日生命科学院成立 200
看重神经生物学研究 200
联合会与中心 200
摩尔根生物研究中心 200
个人声誉与日俱增 200
十、毛泽东与谈家桢 229
两龙(聋)抢珠 229
在怀仁堂被第一次接见 229
直言不讳提出三个问题 229
在上海被第二次接见 229
西子湖畔夜谈 229
国庆十周年在上海又一次被接见 229
王震带来口信 229
灵堂上突发胃出血 22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29
科学要民主 229
提出“生命”的命题 229
突破优生学的禁区 229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翻了身,邓小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229
十一、辛勤的耕耘者 248
出版专著与论文 248
三大课题之一:以瓢虫为材料的研究 248
嵌镶显性现象的发现 248
瓢虫色斑遗传 248
三大课题之二:以果蝇为材料的研究 248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推崇者 248
三大课题之三:以猕猴为材料的研究 248
辐射遗传研究取得成果 248
“三致”研究 248
十二、一生从教育桃李 267
八十华诞和执教六十年 267
抓住“三基” 267
辩证的历史发展观 267
学生要超过老师 267
培养合格的公民 267
所谓人才 267
学校需要改一改 267
怎样办大学 267
“两军”联盟 267
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67
科学家做生意 267
两顶董事长帽子 267
十三、首访台湾 291
平生最大夙愿 291
当局无理阻挠,访台计划告终 291
再次被邀访台 291
踏上宝岛 291
参观研究所与工业园区 291
考察台湾人才状况 291
重回“东吴” 291
“轰动效应” 291
与蒋纬国先生重逢 291
师生真诚之情 291
否极泰来,万望保重 291
十四、他是怎样一个人 310
慈祥而豁达的老人 310
养身之道 310
做人之道 310
治学之道 310
与时代同步 310
社会活动家 310
辩证的生物哲学观 310
“马太效应” 310
开拓型与正统型 310
90岁前要做两件大事 310
附录 328
后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