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前言 1
绪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
第二节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9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1
第一节 哲学的根本变革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22
第二节 社会历史过程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性 28
第三节 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 35
第四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0
第五节 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4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5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产生的必然性 58
第二节 恩格斯对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系统论述 64
第三节 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总结 69
第三章 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7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80
第二节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系统研究和发展 91
第四章 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实践问题 102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2
第二节 实践是人的本质活动和存在方式 111
第三节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125
第五章 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 132
第一节 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理论 132
第二节 商品的内在矛盾和货币的产生 149
第三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57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164
第六章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71
第一节 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7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84
第一节 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 203
第七章 资本的运动过程 203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运动过程 217
第八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多种转化形态 228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利润的平均化 228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238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244
第四节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254
第九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262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局限 262
第二节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277
第十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论证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2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82
第二节 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预测 298
第三节 对未来社会经济的科学预测 304
第四节 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313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革命进程、道路和策略的新认识 319
第十一章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319
第二节 对如何建设新社会的新认识 325
第三节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工农联盟问题的新认识 329
第四节 对阶级、国家问题的新认识 334
第五节 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问题的新认识 339
第十二章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理论 344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与历史地位 3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与实践 361
第三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 370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和新型民主的理论 376
第十三章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385
第一节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385
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404
后记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