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凯歌行进的新北京 3
绪论 3
第一节 破落衰败的古都 3
第二节 中共北平地下党的斗争 7
第三节 北平的和平解放 12
第一章 胜利的接管与定都北京 16
第一节 和平接管的成功 16
第二节 建立人民政权,维护社会治安 30
第三节 建立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 37
第四节 人民首都定北京 45
第二章 加强人民政权建设与民主改革的开展 5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54
第二节 郊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64
第三节 抗美援朝运动的成就 71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80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91
第三章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91
第二节 市政基础设施的初步改善 99
第三节 “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 104
第四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起步 112
第一节 党的建设的加强 112
第二节 政治学习热潮的兴起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展 126
第三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35
第四节 婚姻制度与民族、宗教方面的改革与变化 158
第一节 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 169
第五章 首都建设新蓝图 169
第二节 北京城的新面貌 173
第三节 首都工农业的发展 175
第六章 北京市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79
第一节 北京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0
第二节 实现北京市手工业的合作化 206
第三节 完成对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6
第七章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24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党的建设的加强 248
第二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新发展 263
第二卷 北京在曲折发展中的二十年 281
第一章 首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281
第一节 建设伟大首都的艰巨任务 281
第二节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和首都建设的新发展 283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学习和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288
第四节 1958年~1962年北京市城市建设纲要的制定 294
第五节 “大跃进”运动在北京的兴起 299
第六节 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和十大工程的兴建 304
第七节 首都全面建设的展开 307
第八节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反“右倾”斗争的危害与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311
第二章 首都建设在调整中发展 316
第一节 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 316
第二节 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争取财政经济好转 320
第三节 整顿企业管理,认真进行甄别,同心同德战胜困难 324
第四节 再用二三年贯彻八字方针 328
第五节 工交战线上增产节约运动的广泛开展 332
第六节 学雷锋运动和思想革命化运动的开展 335
第七节 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城市建设的又一次展开 337
第八节 “四清”运动在北京郊区农村开展 340
第九节 文化领域内的错误批判 344
第十节 北京市在全面建设十年中发展概况统计 348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北京的发动 353
第一节 从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开始 35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北京全面爆发 36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对首都建设的冲击与影响 372
第四节 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损失和破坏 386
第一节 “六厂二校经验”的形成 392
第四章 首都人民克服“文化大革命”灾难进行的曲折斗争 392
第二节 各项建设事业的恢复和重新起步 398
第三节 整顿与反整顿的斗争 415
第四节 “四·五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22
第五节 北京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社会经济概况统计 431
第三卷 改革开放谱新篇 441
第一章 拨乱反正 441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441
第二节 落实党的政策 443
第三节 端正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446
第二章 首都城市建设秩序的整顿 449
第一节 编制新的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49
第二节 调整首都城市建设的布局 452
第三节 加强首都基础设施建设 461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470
第一节 农村改革 470
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的探索 471
第三节 工业经济改革的试点 472
第四节 对外经济贸易 474
第五节 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 476
第六节 财政金融的改革 478
第四章 文化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482
第一节 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 482
第二节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发展 485
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新生 487
第四节 报刊、广播电视的新使命 490
第一节 新时期北京人口状况 493
第五章 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493
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496
第三节 人民生活的变化 500
第四节 婚姻家庭状况的变化 502
第五节 民族团结的增强 504
第六节 宗教政策的落实 507
第六章 政治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510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 510
第二节 人民政府的恢复和重建 512
第三节 政治协商机关的恢复 514
第四节 人民团体工作的正常化 516
第七章 从中共北京市五大到六大的召开 520
第一节 首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520
第二节 全面开创首都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522
第三节 以改革统揽全局,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事业 525
第八章 首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530
第一节 京郊改革深入发展 530
第二节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536
第三节 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538
第四节 大力培育市场 545
第五节 首都城市乡村建设在改革中前进 556
第六节 打开大门,对外开放 562
第九章 整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569
第一节 整顿党的组织 569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573
第三节 探索教育改革之路 575
第四节 推动科技力量进入首都建设主战场 581
第五节 文化、卫生、体育的改革 586
第六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592
第十章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前进 597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和“八·五”计划的制定 597
第二节 1989年政治风波的平息,抓紧党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604
第三节 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 611
第十一章 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 618
第一节 农村市场经济方兴未艾 618
第二节 工业企业在探索中推进改革 624
第三节 发展中的首都市场体系 630
第四节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接轨 632
第十二章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瞩目发展 638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 638
第二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643
第十三章 社会变革的深化 651
第一节 首都人口状况和人民生活 651
第二节 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 655
第三节 教育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657
第四节 金融和保险业在改革中发展 660
第十四章 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建设 665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665
第二节 法制建设加快步伐 670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76
第四节 江泽民在北京市考察工作 686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690
后记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