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论题的提出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1
二、研究创新和方法 3
三、研究的基础 10
第一章 工业化的历史回顾 11
第一节 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业化 11
第二节 前苏联的工业化 14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的早期探索 16
第四节 战后日本工业化的成功经验 17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化 21
第二章 工业化战略的理论Ⅰ——产业发展论 32
第一节 后进国家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32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39
第三节 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工业化 43
第四节 生产力理论和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47
第三章 工业化战略的理论Ⅱ——区域发展论 59
第一节 区位论 59
第二节 地域分工论中的比较优势原理和地区主导产业理论 61
第三节 增长极理论和增长极战略 64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规律 67
第五节 点—轴系统理论 69
第六节 中心—外围论 78
第七节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论 80
第四章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战略 83
第一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83
第二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战略的地域展开 90
第三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战略的评价 92
第四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战略转换的原因 95
第五章 体制过渡期中国工业化战略的转换 98
第一节 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98
第二节 体制过渡期工业化战略的转换 102
第三节 体制过渡期工业化战略的地域展开 107
第四节 体制过渡期中国工业化战略的评价 10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的新工业化战略 119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工业化的实绩 120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127
第三节 复线型成长模式和韩国工业化成功的经验 135
第四节 中国的新工业化战略 139
第五节 新工业化战略与产业政策 148
第六节 新工业化战略与对外贸易 151
第七章 中国的新工业化战略与西部大开发 156
第一节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论述 156
第二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范围和条件 163
第三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 168
第四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个层次的战略构想 171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区域的发展 180
第一节 西部开发重点区域的范围界定 180
第二节 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 185
第三节 长江上游经济带 191
第四节 南贵昆经济区 203
第五节 二带一区的比较 216
第九章 西部大开发需要创新思维 219
第一节 设立“西部开发特别振兴市”的构想 219
第二节 实行新时期“民拥军”计划,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221
第三节 在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 224
第四节 西部开发应在特定范围采取“超特区”模式试点 226
第五节 中央商务区(CBD)和旅游商务区(TBD) 229
第十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 236
第一节 美国 236
第二节 日本 243
第三节 德国 256
第四节 法国 260
第五节 巴西 267
附录一 县域经济中如何培育增长极——真实的案例 272
一、原创性构想的提出 273
第一节 湖南永顺县“湘西猛洞河旅游经济开发区” 273
二、实地考察报告——对原创性构想的验证 275
三、地方报告的范式之一 279
四、地方报告的范式之二 282
五、地方报告的范式之三 290
六、湘西猛洞河旅游经济开发区获准设立 293
第二节 湖北来凤县“来凤三边经贸开发区” 294
一、原创性构想的提出 294
二、地方报告的范式之一 295
四、来凤三边经贸开发区获准设立 298
三、地方报告的范式之二 298
第三节 古丈县猛洞河生态经济开发区(筹划阶段) 299
一、原创性构想的提出 299
二、地方报告的范式 301
第四节 修建黔江—张家界铁路及宜昌—张家界—桂林高速公路的构想 305
一、重庆到长沙的空间可达性臻待改善 305
二、修建黔江到张家界的铁路面临难得机遇 310
三、修建宜昌—张家界—桂林高速公路,打通旅游黄金通道 311
附录二 关于黔江至张家界铁路连接线有关意见的函 313
主要参考资料 315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