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指南 1
二、油壶菌属病害和外囊菌属病害——畸形 3
(一)油壶菌属病害 3
(二)外囊菌属病害 4
三、霜霉病和白粉病——细胞壁和吸器 6
(一)霜霉病 6
(二)白粉病 8
(三)白粉病菌的角皮侵入和吸器的观察 10
(一)锈病 12
四、锈病和黑穗病——寄主交替、气孔侵入、孢子的发芽和分化 12
(二)燕麦冠锈病菌夏孢子的发芽和气孔侵入的观察 14
(三)黑穗病 16
五、灰霉病和叶霉病——孢子的激活作用 20
六、病毒病——内含体、定量和鉴定的方法 23
(一)病毒病的症状、诊断和定量 23
(二)病毒的鉴定方法 27
(一)猝倒病 30
七、猝倒病和疫病——趋性和过敏现象 30
(二)疫病 32
(三)马铃薯晚疫病和过敏现象 34
八、青枯病——细菌的染色 37
九、根肿病——根毛感染 41
十、炭疽病——潜伏侵染 44
十一、镰刀菌病害——检索和毒素 48
(一)镰刀菌的检索 48
(二)镰刀菌的毒素 52
十二、菌核病——越冬和发病过程 54
(一)菌核病和菌核的发芽 54
(二)利用菌核接种和发病 57
十三、水稻的病害 59
(一)水稻的病害和诊断 59
(二)用噬菌体法鉴定病原细菌的密度 62
(三)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稻体内的分布和致病性鉴定 65
(四)水稻对胡麻斑病的抗病性和淀粉的积累 67
(五)水稻对稻瘟病抗病性的鉴定方法——幼苗鉴定和叶鞘鉴定 70
十四、市场病害(果树)——种类和贮藏 75
十五、土壤病害 79
(一)苗立枯病 79
(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的变迁 81
(三)纹羽病发生的环境 84
(四)线虫病和混合感染 87
十六、生理病害——营养要素的缺乏和过多 91
(一)培养基的配制 95
十七、培养基的配制和病原菌的分离 95
(二)病原菌的培养——菌丝的生长发育和孢子形成 96
(三)疫霉菌的分离——玻环饵诱法(ファソティ?ヴソセル法) 99
(四)水稻胡麻斑病菌的分离——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分离法 100
(五)叶片上微生物的分离——协同·拮抗作用 102
(六)细菌的分离——涂抹、混和分离法 104
十八、罹病植物的组织化学 106
(一)光学显微镜观察用的切片制作的一般技术 106
(二)酶组织化学的染色 110
(三)木质素的染色 112
(四)植物保卫素——呋喃类萜的检测 113
十九、农药的室内鉴定法 116
(一)鉴定法的意义和目的 116
(二)抑制圈法 117
(三)孢子发芽试验法 119
(四)叶碟鉴定法 122
(五)苗床试验法 125
(六)盆栽试验法 126
(七)土壤杀菌剂的鉴定法 128
(八)农药药害的鉴定法 131
二十、数据的数理分析 134
(一)实验公式的制订 134
(二)x2测定、t值测定和F值测定 137
二十一、研究的归纳方法 142
附图版 146
附录 155
本实验指导书实施实例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