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1.土与土力学 1
§2.地基与基础 2
§3.正确解决地基基础问题的重要性 4
§4.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7
§5.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的发展简史 8
§6.我国在这两门学科上的成就 14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 17
§1—1 土的生成 17
§1—2 土的组成 22
§1—3 土的物理性质 33
§1—4 土的工程分类 54
第二章 土力学的基本定律 59
§2—1 概说 59
§2—2 土的压缩性—压密定律 60
§2—3 土的透水性—线流渗透定律 74
§2—4 土的抗剪强度—摩擦定律 80
第三章 土中应力的分布 103
§3—1 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103
§3—2 布辛内斯克课题 106
§3—3 基础底面上的压力分布 109
§3—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 118
§3—5 土坝中的应力分布 141
§3—6 土中应力分布的实验资料 145
§4—1 概说 148
第四章 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计算 148
§4—2 基础沉降量的计算—分层总和法 149
§4—3 基础沉降量的计算—等值层法 155
§4—4 基础况降量的计算—耶哥罗夫方法 163
§4—5 基础沉降量的计算—НпТу127—55规定的方法 167
§4—6 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 167
§4—7 基础沉降计算结果的应用 181
第五章 地基强度和土体的稳定性 187
§5—1 概说 187
§5—2 土的极限平衡理论 189
§5—3 地基中极限平衡区范围的决定 196
临界荷载 202
§5—4 边缘临界荷载及相应于极限平衡区达到某一范围时的其他 202
§5—5 地基的极限荷截 203
§5—6 地基许可承载力的决定标准 221
§5—7 土坡稳定 223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235
§6—1 概说 235
§6—2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类型 237
§6—3 基础设计原则 246
§6—4 基础砌置深度的选择 249
§6—5 地基许可承载力的决定—应用规范 252
§6—6 刚性基础的设计—在中心荷载作用下 258
§6—7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的设计 265
§6—8 在垂直及水平荷载作用下基础的设计 268
§6—9 水对地基土稳定性的影响 271
§7—1 地下水位以上修建基础 280
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施工 280
§7—2 地下水位以下修建基础 290
§7—3 在饱和土中的特殊施工法 305
§7—4 积水地区修建基础 324
§9—7 各种加固土的方法的分类和应用范围 330
第八章 深的天然地基 331
§8—1 沉井的适用条件、种类和结构 333
§8—2 沉井的施工 339
§8—3 沉井的计算 346
§8—4 压气沉箱的适用条件和主要构造设备 352
§8—5 沉箱的计算 360
§8—6 可撒式沉箱 364
§8—7 压气沉箱水力机械施工法—盲式沉箱 365
§8—8 管柱钻孔法 367
第九章 人工土基 369
§9—1 垫层法 370
§9—2 机械压密法 371
§9—3 预压固结法 375
§9—4 灌浆法 375
§9—5 矽化法 376
§9—6 电动化学加固法 379
第十章 椿基 382
§10—1 概说 382
§10—2 椿的种类 384
§10—3 单椿承载量的计算 389
§10—4 关于打椿时土中发生的一些物理现象 397
§10—5 椿基的设计 398
第十一章 在淤泥及黄土类土上修建基础 413
§11—1 在淤泥上修建建筑物的方法 413
§11—3 黄土和类黄土的变形特性 413
§11—2 黄土和类黄土作为天然地基 417
§11—4 变形特性的测定和沉降的计算方法 422
§11—5 黄土和类黄土地基的规范 426
§11—6 在黄土和类黄土地基上修建工业及民用建筑物应采取的特 429
殊措施 429
§11—7 在黄土层中修筑水道的特点 431
§11—8 黄土层作为水工结构物地基时加以预先浸湿的方法 433
§11—9 黄土用作修筑堤坝的材料 435
第十二章 机器基础 437
§12—1 概说 437
§12—2 动力作用对地基土的影响 438
§12—3 机器基础的一般要求 440
§12—4 机器基础的振动计算 442
§12—5 地基土与振动计算有关的弹性性质 449
§12—6 基础尺寸的初步选择 452
§12—7 具有曲柄连杆机件的机器的基础 456
§12—8 具有旋转部分的机器的基础 461
§12—9 冲击作用的机器的基础 462
§12—10 减小振动振幅的方法 464
§12—11 构架式机器基础 467
参考书目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