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时期(隋唐五代)的哲学思想(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1
第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状况、阶级矛盾与思想斗争 3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 3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阶级斗争与思想斗争 9
第二章 傅奕反佛教斗争及吕才、卢藏用、李华反对方术迷信的进步思想 13
第一节 傅奕的反佛教斗争 13
第二节 吕才对当时社会流行的迷信思想的批判 16
第三节 卢藏用《析滞论》对占卜术的批判 20
第四节 李华对占卜迷信的批判 23
第三章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 25
第一节 对传统思想的怀疑与批判 25
第二节 对历史典籍中五行灾异神鬼迷信记载的驳斥 28
第一节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的形成和它的兴衰过程 34
第四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上) 34
第二节 天台宗的宗教哲学 39
第三节 法相宗的宗教哲学 48
第五章 隋唐佛教宗派哲学(下) 59
第一节 华严宗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9
第二节 禅宗的宗教哲学 80
第六章 唐朝道教宗教哲学 96
第一节 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和作用 96
第二节 司马承祯主静去欲的道教学说 98
第七章 李筌的哲学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 101
第一节 气一元论自然观和反迷信思想 101
第二节 重视主观作用的辩证法思想 105
第三节 主动发现敌人意图和利用权术的军事思想 110
第一节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关系论的产生 113
第八章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和进步的历史观 113
第二节 柳宗元的《天说》和无神论思想 114
第三节 柳宗元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 118
第四节 刘禹锡《天论》中的自然观 121
第五节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说 125
第九章 韩愈和李翱的人性论及其反佛教的斗争 130
第一节 韩愈的道统学说和他的反佛教的斗争 130
第二节 韩愈的性三品说 137
第三节 李翱的性善情恶“复性”学说 140
第十章 《化书》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一切皆化的自然观 145
第一节 谭峭《化书》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145
第二节 谭峭一切皆化的自然观 150
第六篇 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宋元明)的哲学思想(公元960年——公元1646年) 153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155
第一章 宋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思想斗争 155
第二节 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复杂化、深刻化的条件下,宋明理学中不同思维路线的斗争 160
第二章 李觏的“量时制宜”和王安石的“新故相除”思想 165
第一节 李觏的“量时制宜”思想 165
第二节 李觏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69
第三节 王安石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173
第四节 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 177
第三章 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的哲学思想 182
第一节 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宇宙演化论 183
第二节 周敦颐的“诚”和“主静”学说 185
第三节 邵雍象数学的宇宙发生论及退化论的历史观 189
第四节 司马光的天命思想和道德决定论 194
第四章 张载的元气本体论思想 201
第一节 “太虚”为万物之本的自然观 202
第二节 对佛教宗教世界观的批判 207
第三节 辩证法思想 209
第四节 认识论的“天德良知”说 213
第五节 气质人性论和“乾父坤母”伦理观 216
第五章 程颢、程颐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哲学 222
第一节 二程哲学的最高范畴——理 223
第二节 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 227
第三节 以体认天理为目的的格物致知论 230
第四节 宣扬僧侣主义的人性论 231
第六章 朱熹集理学大成的哲学体系 236
第一节 理和太极 237
第二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知先行后的知行学说 242
第三节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246
第四节 人心与道心、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伦理学说 250
第五节 崇天理的天理史观 256
第六节 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 258
第七章 陆九渊的“心即是理”哲学 262
第一节 心即是理的宇宙观 262
第二节 自存本心的方法论 266
第三节 朱陆的异同及相互争论的实际意义 269
第八章 陈亮、叶适的事功哲学 273
第一节 陈亮道在于物的世界观 275
第二节 陈亮的进步历史观及其反对朱熹复古主义的斗争 279
第三节 叶适道不离物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285
第四节 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对各派哲学思想的批判 290
第一节 黄震的哲学思想 294
第九章 黄震的哲学思想和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 294
第二节 邓牧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性的社会思想 296
第十章 王守仁“致良知”的哲学思想 301
第一节 王守仁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 301
第二节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宇宙观 303
第三节 “致良知”的格物说 309
第四节 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说 315
第十一章 罗钦顺的理不离气思想 319
第一节 “理一分殊”的本体论 319
第二节 对王守仁等夸大人心作用的批判 323
第三节 先天道德观和人性论 327
第十二章 王廷相的理在气中思想 332
第一节 王廷相的生平及其社会活动 332
第二节 “理在气中”的元气本体论 333
第三节 以行为主的认识论 338
第四节 以形气为基础的人性论 343
第五节 历史观方面的进步思想 345
第十三章 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复初”、治心哲学 348
第一节 王艮的治心、保身论 348
第二节 王艮“不假安排”的思想方法 353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发展 356
第十四章 李贽的进步的社会观和“童心”说 360
第一节 李贽反权威思想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361
第二节 封建的功利主义和抽象的“童心”说 366
第三节 对程朱派道在事外说的批判 372
第四节 反权威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376
人名索引 381
名词索引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