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对象、范围与方法 3
第一章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3
一 政治概念 4
1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界定 4
2 本书的观点 10
二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使命 16
1 政治学的使命 16
2 比较政治学的使命 19
3 后发展国家比较政治学的特殊意义 21
三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22
1 研究对象 22
2 研究范围 29
四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沿革 31
1 传统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31
2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33
3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38
4 中国比较政治学的沿革 39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方法论概述 44
一 两种范式:历史主义与实证主义 44
1 历史主义 44
2 实证主义 46
二 研究类型与层次 49
1 研究类型 49
2 研究层次 52
三 理论与模式 52
1 概念 52
2 假设、定律与规律 55
3 理论与模式 57
1空间比较 60
第三章 比较分析的类型、单位与水平 60
一 比较分析的类型 60
2时间比较 62
二 比较分析的单位与水平 63
1 萨托利的“抽象化的梯子” 64
2 拉帕荣波拉的“部分系统分析” 65
3 托尼的“体制内比较分析” 66
4 笔者的主张 67
中编 分析模式 71
第四章 结构功能模式 71
一 结构功能模式概述 72
1 理论背景 72
2 主要特征 75
3 分析框架 75
1 政治体系的特征 77
二 政治体系 77
2 政治体系与环境 78
3 输入与输出 79
三 政治结构 80
1 角色与结构 80
2 角色的类型 81
3 结构的类型 81
四 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 82
1 政治文化 82
2 政治亚文化 83
3 政治文化的类型 83
五 政治体系的功能 84
1 适应功能 84
2 过程功能 85
3 政策功能 88
一 政治文化理论概述 90
1 形成背景 90
第五章 政治文化理论 90
2 基本特征 92
二 政治文化概念 94
1 政治文化定义 94
2 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98
三 政治文化的类型 102
1 乡里型政治文化 103
2 臣民型政治文化 104
3 参与型政治文化 105
一 政治发展理论概述 110
1 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110
第六章 政治发展理论 110
2 政治发展概念 114
二 社会过程模式的政治发展理论 116
1 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 117
2 沟通与政治发展 119
3 社会动员与政治发展 123
4 教育与政治发展 126
三 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127
1 方法论特征 127
2 帕森斯的观点 129
3 伊斯顿的观点 129
4 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 130
5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133
四 比较历史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135
1 方法论特征 135
2 C.E.布莱克的政治现代化阶段的比较研究 137
3 莫里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 142
4 斯可珀尔的社会革命比较研究 148
五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156
1 政治稳定的含义 157
2 政治稳定的类型 159
3 政治不稳定的原因 161
4 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164
六 政治发展与政治民主 169
1 民主是完整的系统 169
2 民主是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172
3 民主化是历史过程 174
第七章 集团理论 178
一 利益集团的类型及其产生 179
1 利益集团的类型 179
2 利益集团的产生 183
二 早期集团理论 185
1 早期集团理论对政治的定义 185
2 早期集团理论的概念体系 185
3 早期集团理论的倾向 186
4 早期集团理论的局限性 186
三 后期集团理论 187
1 后期集团理论与早期集团理论的主要区别 187
2 利益集团概念 188
3 利益集团的分类 189
4 影响利益集团效能的主要因素 191
5 利益集团表达利益的途径 191
四 国家与利益集团关系的两种类型 192
1 多元主义 193
2 社团主义 193
一 政治精英理论概述 195
第八章 政治精英理论 195
二 讨论的主要问题 198
1 精英概念 198
2 精英的条件 199
3 精英是否是一个有内聚力的社会集团 200
4 精英的流动 201
5 精英统治的方式 201
三 研究类型 203
1 揭露性研究 203
2 小集团研究 203
3 对政治领导人的案例研究 203
4 精英集团的统计分析 203
5 历史比较分析 203
1 形成背景 204
第九章 社团主义理论 204
一 社团主义理论概述 204
2 社团主义概念 207
二 社团主义的类型 208
1 国家社团主义 209
2 社会社团主义 209
三 国家社团主义与利益代表体制的形态 211
1 权威王义体制与国家社团主义 212
2 国家社团主义与控制方式 216
四 社群主义 218
1 权利观 218
2 公益观 222
3 国家观 225
一 依附理论概述 236
1 形成背景 236
第十章 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 236
2 概念与方法 244
二 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 248
1 国内殖民主义 248
2 发展极 248
3 依附性资本主义发展 249
4 垄断资本主义 250
5 次帝国主义 251
6 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 251
7 新依附论 251
三 世界体系理论概述 253
1 形成背景 253
2 概念与方法 255
1 世界体系的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57
四 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257
2 国家在世界体系的形成与维持中的作用 258
3 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259
第十一章 官僚权威主义理论 260
一 官僚权威主义理论概述 260
1 形成背景 260
2 方法论特征 263
3 概念与命题 264
二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出现的原因 266
1 工业化的深化 266
2 民众的活跃化 268
3 技术官僚作用的增大 270
三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的政治紧张与民主化 271
1 国家及其合法性 271
2 官僚权威主义国家的性质 273
3 官僚权威主义国家的政治紧张 274
4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的脆弱性与民主化 277
第十二章 政治体制的分类方法与政治体制类型 281
一 政治体制的分类方法与分类 281
1 分类方法 281
下编 比较分析案例 281
2 政治体制的分类构件及分类 284
二 民主政治体制 287
1 政治结构 287
2 程序与规则 289
3 强制力 289
4 合法性 290
5 政治文化 290
三 全体主义政治体制 290
1 政治结构 291
4 合法性 292
2 程序与规则 292
3 强制力 292
5 政治文化 293
四 权威主义政治体制 293
1 政治结构 294
2 程序与规则 294
3 强制力 295
4 合法性 295
5 政治文化 295
第十三章 民主政治体制比较:总统制与内阁制 296
一 总统制的原理及结构 296
1 三权分立 297
2 行政权单一 299
1 议行合 302
二 内阁制原理及结构 302
3 “胜者为王” 302
4 合法性的二元化 302
2 行政权二元化 303
3 议会与内阁相互制约 305
4 政府是一个整体 305
5 政府间接向国民负责 307
三 总统制与内阁制比较 307
四 中间型总统制 309
五 中间型内阁制 313
第十四章 后发展国家合法性的二元化与政治发展的逻辑 317
一 问题、范围与方法 317
二 合法性及其基础 319
三 合法性的二元性 329
1 合法性自身的二元性 329
2 后发展国家合法性的二元性 333
1 逐步实现合法性的一元化 335
四 合法性的二元性与政治发展的逻辑 335
2 逐步实现制度规定与实际过程的一元化 337
3 有效性弥补理念及程序认同的不足 338
五 结论 339
第十五章 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理论与韩国案例 341
一 发展环境与发展模式理论概述 341
1 研究对象与主要问题 341
2 概念与命题 343
3 国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政治要求 344
4 国内环境与发展模式 348
二 韩国的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模式 350
1 经济资源的占有关系与“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 350
2 政治资源的占有关系与“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 351
3 文化资源的占有关系与“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 354
4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与自上而下的动员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