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 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俊清,王臻荣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6366202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有七章,包括中国村政制度的历史沿革,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村民自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历史与现实的选择:村民自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产生与发展:村民自治的历程,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等。

第一章 中国村政制度的历史沿革 1

一、中国历代农村基层政权的演变 1

(一) 乡村的形成与发展 2

(二) 古代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4

(三) 近代的农村基层政权的变化与发展 11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建制 16

二、近现代山西村政制度的变迁 19

(一) 清末山西地方保甲制 20

(二) 阎锡山的村本政治 23

(三)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乡村政权建设 27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乡村权力组织建设 34

三、中国村政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40

(一) 农村基层权力组织地位和作用 40

(二) 农村基层权力组织的特征分析 42

(三) 关于我国农村基层权力组织的几点思考 48

(一) 西方民主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 51

一、民主的内涵及其特征 5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村民自治产生的理论基础 51

(二)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及其内涵 55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60

(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追求与探索 60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62

第三章 历史与现实的选择:村民自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70

一、实行村民自治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 70

(一)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转移 71

(二) 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76

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 84

三、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民传统价值观念转变和政治意识增强必然反映 93

(一) 依附意识的弱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 96

(二) 保守意识的弱化与开放意识的增强 101

(三) 和中意识的弱化和竞争意识的增强 106

(四) 礼治意识的弱化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107

(五) 消极意识的弱化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 114

四、实行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现实社会问题,填补农村社区管理真空状态的必然选择 127

(一) 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素质较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干群关系紧张 128

(二) 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132

(三) 社会公益事业相对落后 133

(四) 家族、宗教势力的复兴及其对农村社会的消极影响 134

第四章 产生与发展:村民自治的历程 148

一、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148

(一)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2年):村民自治组织的萌芽时期 148

(二) 第二阶段(1982年至1987年):村民委员会正式建立时期 150

(三)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0年):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立和实践时期 152

(四) 第四阶段(1990至今):村民自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时期 158

二、与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做的重大修改 172

(一) 增加了村民自治性质和内容的规定 172

(二) 增加了在村民自治中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规定 172

(三) 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相互关系 172

(四)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方面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选举程序 172

(五) 增加了完善民主决策的规定 174

(七) 增加了自治章程,完善了村规民约的有关规定 175

(六) 增加了民主监督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监督程序 175

(八) 增加了保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规定,以体制上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176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 177

一、村民会议 177

(一) 村民会议的组成 177

(二) 村民会议的结构 178

(三) 村民会议的性质和地位 180

(四) 村民会议的职权 180

二、村民代表会议 187

(一) 村民代表会议产生的原因 188

(二) 村民代表会议的性质和地位 189

(三) 村民代表会议的结构 189

(四) 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 190

(五) 村民代表 191

三、村民委员会 194

(一) 村民委员会的设置 194

(二) 村委会的性质和地位 196

(三) 村委会的组织机构 197

(四) 村委会的职责和任务 199

(五) 村委会的决策原则与方法 212

(六) 村委会的任期和待遇 213

四、村民小组和村委会下属委员会 214

(一) 村民小组 214

(二) 村委会下属委员会 217

第六章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220

一、村民民主选举制度 220

(一) 民主选举原则 221

(二) 选举主体的资格限定 223

(三) 民主选举的程序 225

(四) 民主选举的保障 238

二、民主决策制度 241

(一) 会期制度 241

(二) 会议的召集和主持 242

(三) 会议的决议方式 243

(四) 会议的程序 244

三、民主管理制度 247

(一) 村民自治章程 247

(二) 村规民约 250

(三) 村民直接参与管理 253

四、民主监督制度 254

(一) 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 254

(二) 民主评议制度 255

(三) 村务公开制度 257

第七章 村民自治相关理论分析 268

一、自治与村民自治的含义 268

(一) 自治的含义 268

(二) 自治的基本要素 268

(三) 自治的基本类型 269

二、村民自治的特点 283

(一) 范围的地域性 283

(二) 内容的民主性 284

(四) 本质的自治性 287

(三) 主体的群众性 287

(五) 形式的多样性 288

(六) 组织的系统性 289

(七) 任务的复杂性 289

(八) 参与的广泛性 292

(九) 政府的推动性 292

三、与村民自治相关的几个重要关系 293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293

(十) 过程的曲折性 293

(二) 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302

(三) 村民委员会与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 311

(四)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 317

(五) 村民委员会和驻在单位的关系 318

(六) 村民委员会与农村社会群团组织的关系 320

(七)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民自治关系 322

四、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基本经验 332

(一) 加强领导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关键 332

(二) 注重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是搞好村民自治的保证 333

(三) 全面贯彻和落实“四个民主”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基础 334

(四) 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搞好村民自治的前提 335

(五) 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解决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 335

(六) 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循序渐进,是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基本方法 337

五、实行村民自治的伟大意义 338

(一) 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 338

(二) 村民自治对改革我国农村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作用 339

(三) 村民自治将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39

(四) 村民自治将促进农村干群关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340

(五) 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341

(六) 村民自治是向国际社会反映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窗口 341

附录 34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44

2.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350

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61

参考文献 381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