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
引论 10
第一编 通向语言乌托邦 10
第一章 认识论转向与理性王国的盛衰 10
一 逻各斯的诡计与现代美学 11
二 认识论转向与理性王国 13
三 感性的理性化 16
四 理性的感性化 18
五 理性权威的盛衰与前期现代美学 21
六 感性只成为权力移位的中介 28
第二章 语言论转向与语言乌托邦之诞生 30
一 转向语言也就是转向逻各斯本身 31
二 语言论转向之背后 33
三 哲学中的语言论转向 35
四 新的语言观的三条线索 38
五 美学的语言论追寻 41
六 语言乌托邦之诞生 46
七 什么是语言乌托邦 47
八 研究语言乌托邦的意义 51
九 语言乌托邦与20世纪美学 52
第二编 语言乌托邦建构 56
第三章 语言与无意识——心理分析美学 56
一 心理分析学与语言 57
二 梦的语言结构与语法 60
三 从弗洛依德到拉康 63
四 语言即情境 65
五 无意识的语法 66
六 主体与他者话语 68
七 三角结构与审美 70
八 语言的权力与主体颠覆 72
九 心理分析美学的症候 77
第四章 语言与隐喻——象征形式的美学 79
一 象征的宇宙 80
二 语言与象征 82
三 隐喻的权力 85
四 构形性权力 87
五 象征论的神秘光环 90
第五章 语言与存在——存在主义美学 93
一 走向语言之途 94
二 语言是存在的寓所 96
三 语言对存在的双重功能 100
四 语言的本质是诗 102
五 诗意栖居与神性 103
六 语言的神秘性 107
第六章 语言与生活形式——分析美学 111
一 语言迷宫 112
二 语言批判与两种语言观 113
三 日常语言的权力 116
四 美的本质是假问题 120
五 艺术能定义吗 122
六 分析美学作为元美学 125
七 艺术作为生活形式 127
第七章 语言与视觉——视觉意象的美学 131
一 语言作为辅助媒介 132
二 隐层语言论视界 135
三 格式塔 136
四 使世界视觉化 139
五 纯真之眼与黑格尔主义 140
六 图式与意象制作 145
七 图式与意象读解 147
八 视觉意象语言学 150
第八章 语言与符号——符号学美学 156
一 符号学与符号学美学 158
二 走向符号学美学 161
三 令人激动的符号学美学尝试 165
四 语言的乌托邦与语言乌托邦 169
五 两级符号系统与神话 173
六 符号学大厦 175
七 含蓄意指符号学 178
八 艺术符号的特征 181
九 符号学帝国主义 186
第九章 语言与阐释——阐释学美学 193
第三编 语言乌托邦解构 193
一 美学与阐释学 194
二 语言作为存在——理解 197
三 艺术理解的语言性 201
四 对话及其他 204
五 走向修辞学的阐释学 208
第十章 语言与解构——后结构主义美学 214
一 逻各斯中心主义 217
二 延异作为解构战略 225
三 五种符码与本文符号学 230
四 本文乌托邦 235
五 语言法西斯、权力和文学 240
六 互本文性和互文体性 247
七 非中心化与再度中心化 255
第十一章 语言与历史——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258
一 语言反应与意识形态符号 260
二 艺术话语、对话和异声同啸 265
三 寓言、灵韵和机械复制 273
四 语义辩证法 282
五 艺术本文与超本文 288
六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艺术 292
七 历史化与寓言论美学 301
八 语言与历史乌托邦 313
第十二章 语言与功利 321
——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美学 321
一 理论碎片的拼贴 323
二 薇奥拉、性与君主制权力结构 329
三 本文的政治性 333
四 本文工程、移置和挑战性 339
五 后结构历史主义 344
第四编 穿越语言乌托邦 350
第十三章 语言论美学思索 350
一 语言论美学的演化 351
二 语言论美学回顾 353
三 语言论美学中的语言角色 355
四 语言论美学的特征 357
五 语言论美学的实质 369
六 现代美学之后的美学 375
第十四章 面对西方挑战的中国当代美学 379
一 语言论美学评价 381
二 语言论美学的挑战 384
三 中国当代美学形态及其症候 386
四 多形态格局与文化修辞学美学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