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定量分析概论 1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 1
1.2 分析化学的类别 1
1.3 分析化学的发展概况 2
2 化学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4
2.1 测量误差和偏差 4
2.1.1 总体、样本和个体 4
2.1.2 真值和平均值 4
2.1.3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5
2.1.4 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 5
2.2 误差分类和特性 6
2.2.1 误差分类 6
2.2.2 精密度的表征方法 7
2.2.3 系统误差的传递 8
2.2.4 偶然误差的传递 9
2.2.5 提高实验准确度的方法 9
2.3 数据测量 11
2.3.1 有效数字的判断和读出 11
2.3.2 可疑数据的取舍 11
2.3.3 有效数字的修约 13
2.3.4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4
2.4 正态分布 16
2.4.1 正态分布方程 16
2.4.2 标准正态分布方程 17
2.5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9
2.5.1 t分布 19
2.5.2 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21
2.5.3 显著性检验 22
2.6 回归分析和实验数据的标绘 25
习题 27
3 滴定分析法通论 30
3.1 滴定分析的一般问题 30
3.1.1 滴定分析的特点 30
3.1.2 滴定分析浓度c 30
3.1.3 通用母方程建立方法及其子方程 31
3.2 化学平衡 35
3.2.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方程 36
3.2.2 分布系数δ和副反应系数α 40
3.3.1 滴定反应类型和滴定方式 43
3.3 滴定分析计算 43
3.3.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45
习题 49
4 酸碱滴定法 52
4.1 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 52
4.1.1 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及酸碱反应的实质 52
4.1.2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54
4.1.3 酸碱强度的大小及其确定因素 54
4.2 酸碱溶液的pH计算 57
4.2.1 一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 57
4.2.2 多元酸碱水溶液的pH计算 59
4.2.3 两性物质水溶液的pH计算 60
4.2.4 缓冲溶液及其pH计算 61
4.3.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68
4.3 酸碱指示剂 68
4.3.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68
4.3.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71
4.3.4 混合指示剂 72
4.4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73
4.4.1 强酸(强碱)的滴定 73
4.4.2 一元弱酸的滴定 74
4.4.3 一元弱碱的滴定 77
4.4.4 多元酸(碱)的滴定 78
4.5 滴定终点误差 81
4.5.1 强酸(碱)的滴定误差 81
4.5.2 弱酸(碱)的滴定误差 82
4.6.2 应用与示例 84
4.6.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4
4.6 酸碱滴定的应用 84
思考题 89
习题 90
5 弱酸和弱碱的非水滴定法 94
5.1 基本原理 94
5.1.1 溶剂的性质 94
5.1.2 溶剂的分类和选择 100
5.2 弱碱的滴定 105
5.2.1 溶剂 105
5.2.2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105
5.2.3 指示剂 106
5.2.4 应用与示例 107
5.3.3 指示剂 108
5.3.2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108
5.3 弱酸的滴定 108
5.3.1 溶剂 108
5.3.4 应用与示例 109
思考题 111
习题 112
6 络合滴定法 113
6.1 概述 113
6.2 乙二胺四乙酸的络合反应 114
6.2.1 EDTA的电离平衡 114
6.2.2 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 115
6.2.3 EDTA络合物的稳定性 116
6.2.4 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16
6.2.5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122
6.2.6 络合滴定曲线 123
6.2.7 化学计量点PM′值的计算 126
6.2.8 金属指示剂 127
6.2.9 终点误差 130
6.3 滴定条件的选择 132
6.3.1 单一离子滴定条件选择 132
6.3.2 混合离子分步滴定条件的选择 134
6.4 标准溶液 135
6.4.1 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配制 135
6.4.2 标准溶液的标定 136
6.5 应用与示例 137
6.5.1 滴定方式 137
6.5.2 实际应用 139
思考题 141
习题 142
7 氧化-还原滴定法 143
7.1 概述 143
7.1.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143
7.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43
7.1.3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146
7.1.4 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 147
7.1.5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50
7.1.6 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 154
7.1.7 滴定前的预处理 155
7.2 铈量法 156
7.2.1 滴定曲线 157
7.2.2 氧化还原指示剂 160
7.2.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62
7.2.4 应用 163
7.3 碘量法 163
7.3.1 滴定反应 163
7.3.2 碘量法常用指示剂 165
7.3.3 1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6
7.3.4 应用与实例 168
7.3.5 水的滴定——Karl Fischer法 169
7.4 溴酸钾法及溴量法 172
7.4.1 溴酸钾法 172
7.4.2 溴量法 173
7.4.3 应用 174
7.5.1 滴定反应和条件 177
7.5 高锰酸钾法 177
7.5.2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78
7.5.3 应用与实例 179
7.6 重铬酸钾法 181
7.6.1 重铬酸钾法 181
7.6.2 重铬酸钾法的应用 181
7.7 高碘酸钾法 184
7.7.1 概述 184
7.7.2 标准溶液 187
7.7.3 应用与实例 187
7.8 亚硝酸钠法 190
7.8.1 重氮化反应及其条件 190
7.8.3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191
7.8.2 指示终点方法 191
7.8.4 应用与实例 192
思考题 192
习题 194
8 容量沉淀法 198
8.1 概述 198
8.2 银量法 198
8.2.1 莫尔法/K2CrO4指示剂法 198
8.2.2 佛尔哈德法 202
8.2.3 法扬斯法 203
8.3 银量法的标准溶液和应用 205
8.4 应用与示例 205
8.4.1 无机、有机卤化物和氰化物、汞化物的测定 205
8.4.2 有机氢卤酸盐的测定 206
8.4.3 有机卤化物的测定 207
思考题 209
习题 209
9 重量分析法 211
9.1 挥发法 211
9.1.1 直接法 211
9.1.2 间接法 211
9.2 液-液萃取法 213
9.2.1 萃取分离的原理 213
9.2.2 萃取类型和条件 217
9.3 沉淀法 219
9.3.1 沉淀形态与沉淀的形成 219
9.3.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21
9.3.3 沉淀条件和沉淀剂的选择 226
9.3.4 均相沉淀法 227
9.3.5 有机沉淀剂 227
9.3.6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28
思考题 229
习题 229
10 化学定量分析的常规操作 231
10.1 取样 231
10.2 样品的溶解 233
10.2.1 溶解样品常用的溶剂 233
10.2.2 熔融样品常用的熔剂 234
10.3.1 干扰物质的分离与掩蔽 235
10.3.2 测定方法的选用 235
10.3 干扰物质的分离、掩蔽与测定方法的选用 235
思考题 236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37
附表1-1国际制基本单位 237
附表1-2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237
附表1-3国际制导出单位 238
附表1-4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238
附表1-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238
附录2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 239
附表2-1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表 239
附表2-2常用物理和化学常数 239
附录3部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摩尔质量表 240
附录4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244
附录5标准电极电位 247
附录6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势 250
附录7附表 251
附表7-1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251
附表7-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54
附表7-3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58
附表7-4 EDTA的lgαY(H)值 259
附表7-5一些络合剂的lgαL(H)值 259
附表7-6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260
附表7-7校正酸效应、水解效应及生成酸式或碱络合物效应后EDTA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260
附表7-8 △pM与f值的换算 261
附录8分析化学中英文名词对照 262
附录9元素周期表 269
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