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之一 1
一、跨世纪的抉择 1
二、深圳的特征与发展观选择 12
三、新的经济增长点 17
四、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选择 31
五、创业环境分析 37
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则 42
七、深圳东部与规划理念 48
八、正确处理发展中的若干关系 55
一、深圳的经验与探索 63
启示之二 63
二、产业政策绩效评价 70
三、综合分析与思考 83
四、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定位 100
五、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105
六、政策支持系统及效应评析 110
七、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117
八、知识经济与发展战略 126
九、示范城市与发展战略 130
十、时代机遇与战略选择 139
十一、发展战略系统研究 147
一、科技产业化对体制的要求 158
启示之三 158
二、深圳的实践与思考 167
三、以体制创新促产业发展 180
四、企业创新的系统工程 183
五、技术入股的个案分析 192
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1
启示之四 208
一、激励创造供给 208
二、跨世纪的需求分析 219
三、结构特点、环境机制与制约因素 232
四、人力资本潜力与高新技术产业 247
五、发达国家的人才引进与管理 255
六、借鉴、启示与建议 267
启示之五 278
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思考 278
二、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 287
三、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294
四、世纪之交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303
五、未来产业政策的选择 308
启示之六 314
一、投融资体制分析 314
二、中外合资投资基金 325
三、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 334
四、知识证券化与高新技术产业 337
五、香港第二板市场与内地高科技产业 343
六、利用与借鉴香港创业板市场 348
七、深圳税收优惠政策评估及优化 357
启示之七 364
一、高新技术与创业投资基金 364
二、深圳创业投资基金的综合思考 377
三、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386
四、运作主体与制度安排 396
五、科技项目与企业产权交易设想 407
六、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413
启示之八 421
一、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421
二、推进软件产业化 430
三、网络产业的特点与影响 440
四、机电一体化现状与对策 445
五、生物工程产业化 454
六、加工贸易与高新技术产业 458
七、教育与科技产业化 467
八、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行业 477
九、科技中介服务 482
启示之九 489
一、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新抉择 489
二、广东的现状与前景 495
三、京沪深高新科技产业比较 504
四、粤港合作的探索 512
五、深港态势与两地合作 522
六、深沪的比较与启示 531
七、台湾创业投资的经验 540
八、软件大国印度 548
九、美国创新投资体系 554
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561
十一、国外高科技产业化的做法与启示 567
启示之十 576
一、背景与意义 576
二、二次创业的新契机 583
三、筹备工作回顾 588
四、“高交会”与深圳人的综合素质 595
五、第一届“高交会”之后的思考 601
六、世纪末的宏伟序幕 607
七、高交会再约金秋 609
后记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