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秉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0839893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论述了清朝帮会蜕化为旧中国黑社会的历史过程、特点、规律和原因,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及各个阶段,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的战略策略、方针政策等问题。

第一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的起源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研究黑社会犯罪起源的重要意义 1

二、帮会组织蜕化为黑社会的根源 1

第二节 清朝前期帮会组织的产生 2

一、天地会(洪门) 2

二、青帮 13

第三节 清朝后期帮会组织的演变 16

一、哥老会(红帮)的崛起 17

二、青帮的演变与青红帮的合流 20

三、帮会在海外的发展 23

一、青帮的演变 26

第一节 民国初年至北洋军阀时期的黑社会犯罪 26

第二章 旧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26

二、袍哥的蜕化 28

第二节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的中国黑社会犯罪 29

一、“四一二”政变前后帮会的反动 29

二、上海黑社会的鼎盛 32

三、全国黑社会势力的消长 3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 43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 44

二、沦陷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 50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 58

一、抗战胜利初期 59

二、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至新中国成立 67

第五节 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72

一、帮会向黑社会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73

二、具有极其严密的组织纪律 74

三、具有相对稳定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 75

四、以有组织的暴力建立自己的统治 75

五、不择手段攫取金钱和财富 75

六、与反动政权相互勾结,形成黑金政治 76

七、黑社会势力发展异常迅速,遍及全国 7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黑社会势力的覆灭 78

第一节 建国初期打击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的斗争 78

一、肃清土匪 80

二、镇压反革命 82

三、查禁烟毒 83

四、取缔娼妓 87

一、根本原因 90

第二节 新中国为何能迅速消灭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 90

二、具体原因 91

第四章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25年的历史空白 92

第一节 中国大陆25年(1953—1978)的犯罪基本情况 92

一、社会治安的黄金时期 92

二、并非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 93

三、这是为什么? 93

第二节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出现25年历史空白的原因 93

一、经济原因 94

二、政治原因 94

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95

四、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 96

一、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97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97

第一节 概述 97

二、对几个名词的简要解释 98

第二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99

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内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孳生 99

二、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 107

第三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二阶段(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 112

一、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境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孳长 112

二、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境外黑社会的渗透 136

第四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 147

一、概述 147

二、20世纪末—21世纪初(2000年—2002年3月)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53

一、境内外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相互作用和合流 172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黑社会(性质)犯罪在中国大陆发展的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7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黑社会(性质)犯罪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72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 173

三、实现发展的四个基本途径:组织化、组织暴力化,扩大经济实力和扩大势力范围 174

四、集多种犯罪于一身 176

五、最危险的倾向:官匪勾结或官匪一家 176

六、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阶段性 176

七、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177

第二节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未来的发展趋势 178

一、两种尖锐的意见分歧 178

二、我们的预测 187

第一节 概述 189

一、长期存在的基本概念的严重混乱和分歧 189

第七章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89

二、基本概念的科学化是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190

第二节 两个相关概念:犯罪团伙、犯罪集团 192

一、犯罪团伙 192

二、犯罪集团(一般犯罪集团与特殊犯罪集团) 195

第三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的历史与现状 197

一、对黑社会概念的历史考证 197

二、港澳台地区的黑社会组织概念的发展 198

三、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发展过程 205

第四节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再研究 229

一、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229

二、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有组织犯罪集团”概念的研究 231

三、对联合国有关文件关于有组织犯罪集团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243

四、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的深化和精确化 252

第五节 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社会学分析 272

一、概述 272

二、美国学者三种代表性理论:外国人阴谋集团/官僚主义模式论、保护关系模式论和企业模式论 273

三、我们的观点:非法社会权力模式论 278

第八章 黑社会组织的三种基本形态或有组织犯罪集团的二种基本形态 282

第一节 概述 282

第二节 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 283

一、组成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大要素 283

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的区别 285

第三节 跨国黑社会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 288

一、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产生的原因 288

二、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类型 289

一、一般的犯罪集团与特殊犯罪集团 293

第九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相关犯罪组织的区别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二、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主义组织、邪教组织的重要意义 294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 295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295

二、恐怖主义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318

三、我国刑法关于恐怖主义的规定 320

四、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 324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区别 325

一、邪教的定义 325

二、我国刑法关于邪教的规定 337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区别 343

一、会道门——中国封建邪教 344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会道门的区别 344

二、我国刑法关于会道门的规定 345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会道门的区别 347

第十章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348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和种类 348

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 348

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分类 349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身相关的犯罪 352

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352

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353

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354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犯罪 355

一、暴力犯罪 355

二、毒品犯罪 357

三、涉枪犯罪 361

四、偷渡 366

五、贩卖人口 372

六、洗钱 375

第十一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原因论简介 382

第一节 研究我国黑社会犯罪的原因的意义 382

第二节 我国官方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 383

第三节 我国学术界关于黑社会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 386

一、有代表性的观点 386

二、其他观点 390

第十二章 对美国有组织犯罪原因论的考察 392

一、美国有组织犯罪原因论的历史发展简介 392

二、对美国犯罪原因论的简要分析 394

第十三章 黑社会犯罪的自组织原因论 406

第一节 自组织原因论概论 406

一、自组织原因论的方法论基础 406

二、自组织原因论的基本原理 407

三、自组织原因论的基本观点 409

第二节 社会不平等(黑社会组织的社会根源) 410

一、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分析 410

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412

三、失业 414

四、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的社会分化 417

五、收入差距的悬殊 418

六、社会分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社会基础 420

一、斯密难题或斯密悖论 424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金钱的追求 424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42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 426

四、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驱动力 429

第四节 犯罪亚文化(黑社会组织的精神支柱) 430

一、犯罪亚文化的概念 430

二、以游民文化为中心的犯罪亚文化 430

三、以暴力和色情为中心的当代犯罪亚文化 434

四、暴力意识和帮派思想——犯罪亚文化的核心 436

第五节 政治腐败(黑社会组织孳生和发展壮大的温床) 437

一、政治腐败与黑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 437

二、对过去两个10年政治腐败与黑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考察 439

三、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新转折 448

第六节 社会控制能力弱化 458

第七节 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和影响(他组织的介入) 462

第八节 自组织原因论基本原理的具体运作 463

第十四章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466

第一节 概述 466

一、预防和控制的概念 466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方针 468

第二节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控制 472

一、总的战略方针 472

二、战略策略 473

三、战术原则和措施 475

第三节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各类犯罪的控制 478

一、对毒品犯罪的控制 478

二、对涉枪犯罪的控制 487

三、对偷渡犯罪的控制 489

四、对洗钱犯罪的控制 490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 492

第十五章 国际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 494

第一节 概述 494

第二节 1975年第五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 496

第三节 1980年第六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 497

第四节 1985年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 497

第五节 1990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 499

第六节 1991年斯莫伦尼斯专家组会议和苏兹达尔国际研讨会 504

第七节 1991年制定有效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案部长级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第四十六届会议 510

第八节 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会议 512

第九节 1994年预防和管制洗钱及使用犯罪收益:全球行动国际会议 516

第十节 1994年那不勒斯有组织跨国犯罪问题世界部长级会议 519

第十一节 第九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 529

第十二节 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四、五、六、七、八届会议 531

第十三节 拟订一项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综合性国际公约 549

第十四节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巴勒莫公约) 553

第十五节 第十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 558

第十六节 第九届、第十届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会议 564

参考书目 575

附录一:典型黑社会组织 582

附录二:典型黑社会性质组织 597

何秉松教授刑法学思想述评 621

后记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