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 1
一、重商主义 1
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2
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3
四、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9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0
一、稀缺性与选择 10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1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
第三节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 13
第二章供求价格理论 17
第一节需求、供给与价格 17
一、需求 17
二、供给 20
三、价格的决定 23
第二节价格和数量变动的预测 25
一、需求变动 25
二、供给变动 26
三、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 27
四、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28
第三节弹性理论与厂商定价 29
一、需求弹性 29
二、供给弹性 33
三、弹性理论在厂商定价中的运用 34
第四节蛛网理论与期货市场 37
一、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 37
二、蛛网模型 37
三、期货市场 40
第三章消费者预算约束和选择理论 42
第一节效用与需求 42
一、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42
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3
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6
四、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 49
第二节可能性与偏好 50
一、消费可能性 50
二、消费者的偏好 51
第三节消费者选择理论及其运用 55
一、消费者最优选择 55
二、收入-消费曲线 57
四、价格-消费曲线 58
三、恩格尔曲线 58
五、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应用 60
第四章生产要素配置和分配理论 62
第一节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62
一、生产函数 62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3
三、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64
一、等产量曲线 66
第二节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66
二、等成本线 69
三、生产者均衡 69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71
第三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72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72
二、工资水平的决定 75
三、利息的决定 77
四、地租的决定 79
五、利润水平的决定 80
第四节收入差距的衡量及其调节 81
一、洛伦茨曲线 81
二、基尼系数 82
三、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的运用 82
四、收入再分配政策 83
一、短期成本分析 86
第五章市场理论与厂商行为 86
第一节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86
二、长期成本分析 89
三、规模经济与成本 91
四、利润最大化原则 92
第二节市场的完全性与厂商行为 94
一、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 94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 97
第三节市场的不完全性与厂商行为 98
一、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98
二、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102
三、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均衡 105
四、四种市场类型厂商均衡的比较 110
第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 112
第一节垄断、不完全信息与政府行为 112
一、垄断与政府行为 112
一、外部性与政府行为 115
第二节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行为 115
二、不完全信息与政府行为 115
二、公共物品与政府行为 117
第三节公共选择理论 119
一、政治市场的基本特征 119
二、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 120
三、公共选择的投票规则 123
第四节政府失灵与政府改革 124
一、政府失灵 124
二、政府改革 127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9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29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129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29
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134
四、国民生产总值的几个分概念及其关系 135
一、消费、储蓄与投资 136
第二节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分析 136
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38
第三节国民收入均衡分析 140
一、两部门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均衡 140
二、三部门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均衡 143
三、四部门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均衡 144
第四节国民收入变动及其调节 146
一、国民收入的变动 146
二、国民收入的调节 146
三、乘数理论 148
第八章国民经济总体均衡 150
第一节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150
一、货币的基本知识 150
二、货币需求 152
三、货币供给 156
一、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 158
第二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158
二、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159
三、IS-LM模型及其应用 160
第三节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63
一、总需求曲线 163
二、总供给曲线 164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166
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 170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70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义 170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70
三、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172
第二节宏观财政政策 173
一、财政收入和支出 173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174
三、自动稳定器作用 174
四、政府公债与赤字财政政策 175
第三节宏观货币政策 177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177
二、宏观货币政策的工具 178
三、宏观货币政策的辅助性措施 180
第四节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181
一、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 181
二、“相机抉择”的政策搭配 182
第十章经济增长理论 184
第一节概述 184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 184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 185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185
第二节经济增长模型 187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88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90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92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94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194
二、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95
三、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96
四、罗默的新增长理论 197
第四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198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198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99
三、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200
第十一章现代就业理论 204
第一节失业的分类 204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204
二、失业的分类 205
第二节传统就业理论 208
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 208
二、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会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 208
三、工资率的自动调节可以使劳动供求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 209
第三节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210
一、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210
二、非充分就业均衡与充分就业均衡 211
三、失业的存在及其根源 212
四、凯恩斯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215
第四节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216
一、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216
二、效率工资理论与失业 217
三、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与失业 219
四、新凯恩斯主义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219
第五节社会保障与再就业 220
一、失业的代价——奥肯定理 220
二、社会保障的原则 221
三、社会保障与再就业 222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225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种类 225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收缩理论 225
二、通货膨胀的种类 227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起因 227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27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29
三、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231
四、货币数量型的通货膨胀 232
五、预期的通货膨胀 233
第三节反通货膨胀的成本 234
一、菲利普斯曲线和失业一通货膨胀的替代 234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 236
第四节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和就业的影响 239
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39
二、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240
第五节通货收缩理论 241
一、通货收缩的定义 241
三、通货收缩对经济的影响 242
二、通货收缩的成因 242
第十三章现代国际分工理论 245
第一节传统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理论 245
一、绝对优势学说 245
二、相对优势学说 247
第二节现代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理论 249
一、资源禀赋学说的假设 249
二、资源禀赋学说的内容 250
三、资源禀赋学说的意义和缺陷 253
第三节新国际贸易理论 254
一、里昂惕夫之谜 254
二、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259
三、技术差距理论 263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64
第一节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67
一、国际收支的基本知识 267
第十四章现代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决定理论 267
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弹性论 270
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收入论 272
四、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吸收论 274
五、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货币论 276
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 277
一、汇率的基本知识 277
二、汇率决定理论 282
第一节概述 289
第十五章现代产权理论 289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 291
一、交易费用学说的创立 291
二、交易费用的基本内容 294
三、交易费用理论的缺陷 297
第三节科斯定理 298
一、科斯定理的内容 298
二、科斯定理的缺陷 301
一、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 303
第四节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303
二、制度变迁的途径 305
三、由制度决定的经济增长 308
第十六章创新理论 311
第一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311
一、创新理论的形成 311
二、企业家与创新 312
三、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 313
四、创新与社会过渡理论 316
第二节技术创新理论 317
一、新技术推广模式 318
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 319
三、部门间的技术扩散与技术变革 320
四、国际间技术转移 320
五、技术创新的类型 321
二、促进或推迟制度创新的因素 322
一、“制度创新”的含义 322
第三节制度创新理论 322
三、制度创新的过程 323
四、制度创新的三级水平 323
第十七章经济发展理论 325
第一节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25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概念 325
二、经济发展的特殊含义 327
三、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329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330
一、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330
二、工业化理论 336
三、利用外资理论 340
四、外贸发展战略理论 344
五、支配-依附关系理论 347
主要参考书 350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