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思维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修延,黄颇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3904593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文艺新学科建设丛书》总序 1

《文学批评思维学》序 1

第一章文学批评思维学发凡 1

一、思维科学与文学批评 1

变革:文学观念与思维方式 1

从方法到思维:重点的转移 2

二、文学批评思维学的对象和性质 3

也是思维科学的一支 3

关于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科学 4

文学批评的实用创造学 5

三、文学批评思维学的方法和意义 6

我们的脚手架 6

文学批评与两面神思维 8

必要的还原 9

文学批评思维学的中介意义 10

第二章批评主体的思维方位 12

一、无我思维与有我思维 12

只有主体思维才是真正的思维 12

无我思维的愿望 14

本书图目 15

图1无我思维 15

描述和阐释 15

主体不可能在思维中消失 17

图2有我思维 19

有我思维与主观判断 19

有我思维:从阐释学到接受美学 22

有我思维的贡献 25

妖魔是怎样出瓶的 26

张力:在无我与有我之间 29

图3宏观思维 33

宏观、中观和微观 33

二、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33

图4微观思维 34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 35

原型理论与宏观思维 37

陌生化和细读法 39

巴特、英加丹、韦勒克和他们 41

织的“网” 41

图5罗兰·巴特关于《金手指》的想象模型 42

整体的关联性 44

树木和森林的同一性 46

在从宏观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进程中 47

一个误会和一个弱项 50

第三章批评主体的思维意向 53

一、趋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53

以既有批评为参照系 53

一百个批评者不会提出一百种 54

批评意见 54

图7求异思维 54

图6趋同思维 54

文学批评思维也要求“苏步青效应” 56

安全感和思维定势 58

他们都是文学批评思维的强者 59

寓新建设于旧的破坏之中 61

求异思维与翻案文章 63

着眼于文学批评之未来 65

互补的一对 67

二、还原思维与系统思维 67

图8还原思维 68

图9系统思维 69

硬性还原和庸俗社会学 71

系统思维:以还原思维为参照系 74

数学工具和语言工具 78

在还原与整合之间 79

文学批评思维的适当还原原则 82

第四章文学批评的思维对象 84

词语和概念 85

一、概念思维与模型思维 85

模型和想象模型 85

图11傅修延对丹纳理论的改建模型 87

图10网络归并式模型 87

网络归并式模型思维 87

中心发散式模型思维 88

图12中心发散式模型 88

图13许初鸣的文学理论系统模型 89

图14林兴宅的艺术魅力结构模型 89

图15刘若愚的文学理论批评模型 90

过程再现式模型思维 90

图16傅修延的《项链》情节结构模型 91

位置再现式模型思维 91

物关系模型 92

图17张世君的《巴黎圣母院》人 92

文学与传统文学比较模型 93

图18吴竹筠、夏中义关于现代派 93

排列比较式模型思维 93

图19张世君的《怎么办?》家庭结构模型 94

把握与表述 95

模型:再创造之成果 96

图文并茂:未来的批评著述 97

图20联合思维 98

二、联合思维与分离思维 98

耦合与析出 98

图21分离思维 99

从联合思维角度看文学批评史 100

联合思维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 103

图22刘勰、姜夔、孙?的思维链 103

作者意图和分离思维 106

时间性与空间性 108

检测原则和分合范式 112

注目平视和无意中的一瞥 117

第五章文学批评的思维路线 117

一、平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117

图23平向思维 118

图24侧向思维 118

为了清晰而生动地描述 120

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121

为了建立新的文学批评理论 122

为了建立文艺新学科 124

侧向思维的慢动作 124

侧向思维的创造性与宇宙的同一性 126

临深渊而履薄冰 127

二、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 129

一把开合不停的伞 129

图25辐射思维 130

图26辐集思维 130

艾布拉姆斯等人为我们开辟 132

的辐射思维路线 132

图2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批评坐标系 133

对辐射思维的控制 135

网撒出去了,还得收回来 136

合围式辐集思维:群体与个体 137

许国泰:魔球理论 140

思维辐条和思维焦点 141

邓克尔实验的启示 143

三、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143

从事后开始的思考 144

面对一江春水 145

顺向思维定势及其成因 146

以读者为出发点 147

两个艺术批评坐标系 149

罗兰·巴特的选择 150

朝我来者,离我而去者也 151

响的示意图 152

图28赵毅衡关于中外诗歌相互影 152

先顺后逆的思维方式 153

逆流而上的风帆 153

图29先顺后逆的思维方式 154

现在时和未来学 155

思维过程与思维结论相重合 157

四、循序思维与直觉思维 157

图30柯勒用黑猩猩做的实验 158

直觉思维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160

只有片言只语 162

用直观形象表述 163

禅与文学批评 165

直觉的来源和条件 167

可遇而不可求 169

自我意识与直觉思维 170

直觉与高峰体验 174

夜空里的闪电 177

天才与直觉思维 180

一、思维方式的构成及其多样性 182

第六章文学批评思维的基本规律 182

思维方法与思维内容 182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184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4

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 184

反思思维 185

两面神思维 185

当采思维 186

幻象思维 187

十字架思维 187

过敏思维 188

诡辩思维 189

思维方式的重组 190

二、思维的互渗律 190

交叉重合 191

互相包容 191

关于思维方式的划分 192

合为一体 192

思维的广阔性 194

一、文学批评思维的一般要求 194

第七章文学批评的思维品质 194

思维的深刻性 195

思维的独立性 195

思维的灵敏性 197

思维的流畅性 197

文学批评与思维训练 198

二、文学批评:科学-艺术思维 199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199

西方:科学思维 202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 204

择取科学思维 206

辨识艺术思维 206

科学-艺术思维 208

三、现时代的具体任务 210

防止病态思维 210

发展当采思维 211

避免早熟思维 212

一、思维的物化 218

符号化和成文化 218

第八章文学批评的思维过程 218

物化的意义 221

物化的基础 222

二、思维的一般过程 224

黑箱:思维过程 224

方展画:思维过程八阶段说 225

周昌忠:艺术创造四阶段说 225

田运:思维过程三阶段说 226

波音卡:思维过程三阶段说 227

具体——抽象——具体 228

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231

三、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 231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233

相互选择关系 235

图31平向思维过程 236

图32侧向思维过程 236

第九章文学批评思维的非智力因素 239

思维的始发动力 241

一、思维兴趣 241

兴趣的倾向性与持久性 242

兴趣的广阔性与集中性 242

非智力因素之首 243

意志自觉性 244

二、思维意志 244

意志果敢性 245

意志顽强性 247

立志与文学批评 248

情感:真正的思维 249

三、思维情感 249

情感倾向性 250

情感深厚性 255

情感稳定性 259

我们所主张的情感不稳定性 261

情感批评模式 26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 264

四、思维道德 264

道德因素与思维方式 265

人品与文品 267

致力于厚处钻孔 269

两种批评境界 270

第十章文学批评的思维场 273

图33文学批评思维场 274

一、思维环境 275

物质环境 275

时间环境 278

季节环境 279

自然环境 279

逆境与创造性思维 282

对话氛围 283

二、思维氛围 283

民族氛围 285

阶级氛围 287

时代氛围 289

三、批评群体 290

群体:思维场 290

通过非智力因素 292

通过思维的共振效应 292

共振之利弊 293

批评群体的选择 296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