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宏观经济学分析概述 1
1.1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重点 1
1.2 经济学模型 5
1.3 均衡与非均衡 6
第2章 产出、价格与就业水平测算 15
2.1 国内生产总值测算 16
2.2 产出的其他测算方法 18
2.3 价格水平测算 20
2.4 失业与失业率测算 21
2.5 国际收支平衡 22
第3章 短期与长期产出水平 34
3.1 经济生产函数 35
3.2 劳动与资本边际生产率 36
3.3 劳动的需求与供给 37
3.4 短期与长期潜在产出水平 38
3.5 经济波动 39
第4章 支出平衡模型 51
4.1 两部门模型的总支出 52
4.2 均衡产出的代数求解 53
4.3 边际消费倾向 54
4.4 外生性支出变动的乘数效应 55
4.5 支出乘数 55
4.6 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与产出 56
4.7 政府部门乘数 59
4.8 含收入所得税模型的乘数 60
4.9 财政政策与“其他条件不变” 61
4.10 净出口与均衡产出 62
第5章 IS-LM分析框架 76
5.1 投资与利率 77
5.2 两部门模型的IS曲线 77
5.3 IS移动 79
5.4 IS斜率 80
5.5 四部门模型的产品市场均衡 82
5.6 IS与非均衡位置 82
5.7 货币供给与需求 83
5.8 LM曲线 85
5.9 LM移动 85
5.10 LM斜率 86
5.11 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均衡 87
第6章 封闭经济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105
6.1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产出 106
6.2 货币供给变动的流动性效应 106
6.3 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 107
6.4 货币政策:特殊情形 109
6.5 IS-LM框架下货币政策乘数效应 110
6.6 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 111
6.7 财政政策:特殊情形 112
6.8 IS-LM框架下财政政策乘数效应 113
6.9 货币-财政混合政策 114
第7章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135
7.1 净出口与IS曲线 136
7.2 汇率 137
7.3 资本流动与市场经济间的联系 139
7.4 浮动汇率环境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141
7.5 固定汇率环境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142
第8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框架 155
8.1 价格水平与均衡产出 156
8.2 总需求曲线推导 156
8.3 总需求的移动 157
8.4 短期总供给与长期总供给 158
8.5 短期新古典总供给曲线 159
8.6 短期粘性价格总供给曲线 161
第9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178
9.1 总供给、总需求与价格水平 179
9.2 新古典总供给:需求变动 180
9.3 新古典总供给:货币与财政政策 181
9.4 正斜率的总供给:需求变动 183
9.5 正斜率的总供给:供给冲击 184
9.6 新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185
第10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通货膨胀 203
10.1 总需求与通货膨胀 204
10.2 通货膨胀与失业:菲利普斯曲线 204
10.3 动态总需求曲线 205
10.4 动态总供给曲线 207
10.5 通货膨胀与产出 209
10.6 逆通货膨胀与产出 211
第11章 经济增长 229
11.1 经济增长动力 229
11.2 常劳动人口的索洛增长模型 231
11.3 劳动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233
11.4 中性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234
11.5 劳动增广型技术进步 235
11.6 经济增长解释 236
第12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248
12.1 货币职能 249
12.2 货币定义 249
12.3 M1货币创造与控制 250
12.4 货币数量论 251
12.5 交易性货币需求 252
12.6 预防性货币需求 254
12.7 资产组合货币需求 254
12.8 货币量或利率货币政策 255
第13章 消费 271
13.1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 271
13.2 永久收入假说 272
13.3 生命周期假说 273
13.4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274
第14章 投资理论 284
14.1 投资加速器理论 284
14.2 理想资本存量 286
14.3 弹性加速器 288
14.4 托宾q理论 290
14.5 库存投资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