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造一个中国形象——毛泽东时代的美术(1949~1976) 1
第一节 会聚与重建 1
一、会聚 2
二、体制与功能 6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导作用 8
第二节 普及第一——1949-1976年的新年画 18
一、新年画运动 18
二、调整与转换 23
三、意义与价值 31
第三节 中国画的政治化——1949-1966年的中国画 35
一、画的改造与人的改造 35
二、毛泽东时代的水墨人物画 42
三、毛泽东时代的山水与花鸟画 48
四、国画的政治含义 62
第四节 历史与现实的再现与重建——1949—1966年的中国油画与民族化 68
一、油画作品中的历史与现实 70
二、油画教育 78
三、油画与国画之争 83
四、民族化 84
一、光荣历史 92
第五节 抒情时代——1949-1966年的版画艺术 92
二、抒情时代 93
三、地方画派 99
第六节 史诗与群像——1949-1966年的雕塑艺术 105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 105
二、“社会主义好”与《庆丰收》 112
三、“为五亿农民服务”与《收租院》 118
一、理想的冲突 127
第七节 顶峰与终结——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美术 127
二、造反中的迫害与批判中的纯化 130
三、创造中的重建 134
四、文革美术模式 144
第二章 形式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美术(1976~1989) 153
第一节 过渡与转换——1976-1979年的中国美术 153
一、过渡:文革美术模式的延续 153
二、转换之一:伤痕美术 159
三、转换之二:体制的恢复与运转 163
一、人道主义 165
第二节 乡土中国——1979-1989年的乡土美术 165
二、以“乡土中国”的名义 167
第三节 重返艺术——1979-1989年形式上的唯美主义与语言纯化的学院主义 177
一、身份、辈份与艺术方式 177
二、形式美与唯美主义 180
三、纯化语言与学院主义 184
第四节 用形式革命——1979-1989年中国现代主义艺术 193
一、“星星”之火 194
二、解放思想 196
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200
四、’85美术思潮与青年艺术家群体 205
五、中国现代艺术展 218
六、内向观的反叛 221
第五节 文化认同与对抗的矛盾——1979-1989年中国艺术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与表达 226
二、中国画之争 226
二、西部与西方 230
三、民间艺术的现代化 234
四、古代文化的现代阐释 238
一、提出与确立 241
第一节 “主旋律”与“多样化”——1990-2000年中国当代美术的多元生态与结构 241
第三章 文化利用与文化参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美术(1990~2000) 241
二、美术界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42
三、“主旋律”美术 245
四、多元共存的生态空间 248
第二节 乡村与都市——1990-2000年中国美术中的乡土与都市题材 254
一、“新生代”与都市青年 255
二、“卡通一代”与“新人类” 261
三、乡村与都市 263
四、乡村作为“中国”的象征 273
第三节 性别表达及问题——1990-2000年中国当代美术中的女性艺术 277
第四节 “中国形象”的利用与再造——1989-2000年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美术 289
一、市场经济与广州双年展 290
二、公共图像的利用与再造 295
三、当代美术与大众文化 300
四、古代文化和图像的利用与再造 309
五、文化利用与文化参与 312
第五节 回复与创造——1989-2000年的新文入画与水墨画 315
一、从“中国画”到“新文入画” 315
二、从“中国画”到“水墨画” 323
三、文化身份及其问题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