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我国家蚕遗传育种工作简史 1
第二节 解放以来我国家蚕遗传育种工作的成就 2
第三节 国外家蚕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 4
第四节 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展望 6
第一部分 家蚕遗传篇 9
第一章 蚕的生物学 9
第一节 家蚕生活史 9
第二节 细胞和染色体 10
第三节 精子和卵的形成 19
第四节 受精和胚胎发育 25
第一节 分离定律 37
第二章 形态性状遗传 37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41
第三节 连锁与交换定律 44
第四节 基因与性状的表现 55
第五节 主要性状的遗传 58
第三章 性别决定、性连锁和限性遗传 70
第一节 性别的决定 70
第二节 伴性遗传(性连锁) 74
第三节 限性遗传 74
第四节 性别遗传的利用 77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79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79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79
第三节 研究数量性状的统计学方法 81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 88
第五节 遗传力 98
第五章 化性和眠性的遗传 104
第一节 化性和眠性的遗传 105
第二节 化性和眠性变化由于环境的影响 110
第三节 化性和眠性变化时激素调节 116
第六章 生化遗传 124
第一节 卵色的母性遗传 124
第二节 斑纹和体色的遗传 126
第三节 茧色的遗传 131
第四节 体液和消化液中酶的生化遗传 139
第五节 DNA的结构状态与杂种优势 148
第一节 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152
第七章 突变 152
第二节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153
第三节 染色体数的变异 157
第四节 基因突变 159
第五节 突变频率 163
第八章 发育遗传 165
第一节 E组基因的多效作用 165
第二节 嵌合体 170
第三节 孤雌生殖、雄核发育和多倍体 174
第四节 致死作用 180
第九章 抗性遗传 182
第一节 抗病性的基本概念 182
第二节 抗病性的遗传规律 188
第三节 抗药性与抗药性遗传 196
第一节 核酸的分布、结构和复制 203
第十章 分子遗传 203
第二节 遗传密码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10
第三节 遗传工程 221
第二部分 家蚕育种篇 231
第十一章 我国的主要蚕区及其育种工作的任务 231
第一节 我国的主要蚕区 231
第二节 家蚕品种选育的任务 233
第十二章 品种资源 237
第一节 家蚕的起源和品种的分化 237
第二节 地理品种的主要特性特征 241
第三节 原始材料的收集、保存和研究 247
第四节 蚕品种的引进 248
第一节 系统育种的意义和依据 251
第十三章 系统育种 251
第二节 选择的方法 252
第三节 选择技术 256
第四节 近亲交配的运用 261
第五节 选配和系的建立 265
第十四章 杂交育种 268
第一节 杂交亲本的选择 268
第二节 几种常用的杂交方式 270
第三节 杂交后代的培育环境 273
第四节 杂交后代的选择 278
第五节 几项主要性状的选择 285
第十五章 突变的诱发和利用 289
第一节 诱变因素 289
第二节 影响家蚕辐射诱发突变频率的诸因素 294
第三节 有益突变的获得和利用 300
第十六章 抗病育种 308
第一节 抗病性的测定方法 308
第二节 抗病育种的实践 312
第三节 关于选育复合抗病品种的可能性 319
第四节 抗病育种的展望 322
第十七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324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度量 324
第二节 杂种优势在蚕业上的应用 326
第三节 影响杂种优势的因素 330
第四节 配合力与杂文种的组合 335
第五节 杂交技术 343
第十八章 品种比较试验和品种鉴定 348
第一节 品种比较试验的意义和程序 348
第二节 品种比较试验的基本要求 350
第三节 实验室的品种比较试验 351
第四节 农村生产鉴定 358
第五节 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360
第十九章 良种繁育 365
第一节 良种繁育制度 365
第二节 国家管理和检验 367
第三节 蚕种繁育技术要点 368
第四节 正确选择和防止退化 372
第五节 蚕种保护 373
第六节 蚕种的盐酸孵化法 375
附录Ⅰ 选择过程中的调查 377
附录Ⅱ 家蚕遗传基因表 387
附录Ⅲ t值表 397
附录Ⅳ F值表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