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民事诉讼结构中的当事人 11
第二章 当事人的程序意义 19
一、 实体意义当事人的局限性 19
二、 程序意义的当事人 25
三、 当事人的基本结构:原告和被告及其确定 33
第三章 程序法与实体法主体资格的统一与分离 40
一、 诉讼权利能力的概念 40
二、 当事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统一性 42
三、 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离 45
四、 统一中的分离:各类诉讼主体资格的扩展与我国司法实践 53
一、 正当当事人的意义 78
第四章 正当当事人理论的现代阐述 78
二、 当事人适格与诉权 82
三、 正当当事人与诉讼实施权 91
四、 正当当事人与诉的利益 103
第五章 诉讼实施权与实体利益的分离——以诉讼担当为分析对象 111
一、 任意诉讼担当 122
二、 法定诉讼担当 134
三、 相关概念辨析 137
第六章 非正当当事人的识别及其更换 152
一、 非正当当事人的识别 152
二、 非正当当事人的更换 153
第七章 当事人适格的缓和与判决效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163
一、 判决效力主观范围及其扩张的必要性 163
二、 判决效力主观范围扩张的诉讼机理 168
三、 受判决效力主观范围扩张的范围 174
四、 人民法院判决效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185
第八章 共同诉讼分类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195
一、 共同诉讼的特征及其分类 195
二、 共同诉讼分类根据探源 200
三、 共同诉讼人诉讼行为的独立性和牵连性 227
四、 完善我国共同诉讼制度 243
第九章 第三人制度的功能 262
一、 配合新诉讼标的观念,促进诉讼经济 263
二、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为主参加诉讼的诈害防止功能 268
三、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合同相对性缺陷的弥补功能 274
第十章 主参加诉讼当事人的结构及法律地位分析 285
一、 二面诉讼学说及其局限性 285
二、 三面诉讼学说及其实践意义 289
三、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结构的实例分析 293
四、 有独立请示权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关系 295
第十一章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对策 302
一、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内在矛盾 302
二、 比较与选择:辅助参加与第三人之“诉”的法理分析 312
三、 完善与创新:确立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主体地位 330
第十二章 群体诉讼制度的检讨与反思 351
一、 美国的集团诉讼 352
二、 选定当事人诉讼 363
三、 德国的团体诉讼 370
四、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 376
主要参考书目 397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