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序言第一章 空想的社会主义 1
一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1
二 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2
莫尔的“乌托邦”(2)康帕内拉的“太阳国”(6) 培根的“新大西岛”(7)近代的唯物主义者(8)掘地运动和平均派(1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2)梅叶、摩莱里和马布利的财产观(13)巴贝夫的“平等宣言” 15
批评的空想的社会主义(16)圣西门的“新基督教”(18) 傅立叶的“小公社”(20)欧文和欧文主义(23) 布朗基的激进主义(27)勃朗的“社会工场”(28) 普鲁东的无政府主义 30
卡贝的“共产主义新村”(32)魏特林的乌托邦共产主义 33
三 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35
俄国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民主主义者(35)赫尔岑的“农民村社”(36)别林斯基的“人民精神”(39)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战门的唯物主义(42)杜勃罗留波夫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 45
四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47
第二章 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50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生平和著作 50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50) 马克思的生平(51)恩格斯的生平(5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55
二 “共产党宣言” 58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58)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59
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2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6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63)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65)历史唯物主义 68
四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70
“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70) 劳动价值学说(72)剩余价值学说 75
五 阶级门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79
阶级·阶级门争(79) 无产阶级专政 81
六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 83
第三章 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 85
一 马克思主义对一切机会主义的门争 85
二 社会民主主义和改良主义 86
德国社会民主主义和拉萨尔(86) 从“哥达纲领”到“爱尔福特纲领”(88)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90)考茨基的“社会化纲领” 92
三 无政府主义 94
巴枯宁的国家观(94) 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97
四 费边社会主义 99
费边社的成立及其时代背景(99) 从欧文时代到韦柏时代(102) 费边社会主义的理念基础 103
五 工团主义 106
工团主义的时代背景(106) 工团主义的理论基础 110
六 基尔特社会主义 113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113) 基尔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14
七 对一切机会主义的批判 116
第四章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120
一 列宁的时代、生平和著述 120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120)列宁的生平(122) 列宁的思想渊源及其著作 125
二 第三国际的成立及其宣言 127
从第一国际到第三国际(127)“共产国际宣言”的基本内容 129
三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列宁阶段(132)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134)列宁论哲学的党性 140
四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41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的贡献(141) 关于帝国主义的学说(144) 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学说 148
五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15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的贡献(152) 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 155
六 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贡献 158
斯大林的生平和著述(158) 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贡献(163)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的贡献 167
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和革命的学说的贡献 173
斯大林是民族问题的杰出的理论家 175
七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新的更高的阶段 17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80
今天的时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节节取得胜利的时代(180)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开始流入中国(180)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85)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和东方的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