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中国人的生活和信仰 1
1.全年的祭祀和信仰 1
中国的春节 1
神佛的生日 3
神佛的身分 6
五月初五日 7
重阳节 9
2.受人敬畏的诸神 11
玉皇大帝 11
神像图中的神佛 12
妈祖 13
灶神及其信仰 15
祭祀灶神和禁忌 18
土地神和风水说 19
城隍神 21
土地公及其信仰 22
作为守墓神的后土 24
3.生活和信仰 26
多神的原因 26
对众多之神的信仰 28
中国人的意识和信仰 29
知晓神意的方法之一 31
知晓神意的方法之二 33
知晓神意的方法之三 34
驱除恶鬼的自卫手段 36
生活和诸神 41
Ⅱ.两种道教 45
1.民众道教 45
道教是中国唯一固有的宗教 45
钟馗的故事 46
守门神 48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49
民众道教的定义 51
2.成立道教 53
对道教的评价 53
佛寺和道观 54
宗派和分派 56
道士的服装 58
白云观道士的生活 59
3.何谓道教 63
民众道教的教祖 63
善书和民众道教 64
《太上感应篇》的性质 65
《太上感应篇》的内容 67
民众的日常信仰 69
何谓民众道教 70
民众道教是民俗宗教 71
很难给道教下定义 72
何谓成立道教 73
Ⅲ.道教前史 75
1.道教成立略史 75
殷代的信仰 75
古代诸学说的形成 76
佛教的传来和道教的成立 78
道教的完成 79
2.古代的信仰 80
巫及其信仰 80
巫的咒术 82
神仙说 83
神仙说的起源 85
神仙的特征 87
从自然物到创造物 88
3.古代诸学说 90
道家和道教 90
诸道家 90
老子的生平 92
老子的实在性 93
《道德经》的作者们 94
《道德经》的内容和道家思想 96
何谓“道” 97
重视自然 98
庄周及其哲学 100
庄周的思想 101
《庄子》的养生说及道教 102
《庄子》的宗教性 104
道家和黄老哲学 104
黄帝及其信仰 106
道教和阴阳说 108
阴阳说的起源 109
易和阴阳 110
五行说 111
相胜说和相生说 113
纬书思想 115
Ⅳ.道教的教学和内容 119
1.教学部门 120
万物的生成和三洞教主 120
天的种类和神仙 121
道教和山岳 124
洞天福地 126
金代以后的道教和山岳 127
道教的地狱 128
九幽的模样 129
二十四地狱 131
真灵位业图上的诸神 133
主要的神 135
经典 136
道藏传入日本 138
白云观所藏的道藏 139
2.方术部门 141
各种各样的咒术 142
各种符 144
斋和醮 148
3.医术部门 151
辟谷 151
服饵 152
调息 155
导引 158
房中术 159
4.伦理部门 161
积德 161
劝善 163
戒律 164
清规 166
白云观现行的清规 168
Ⅴ.宗派及其变迁 172
1.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172
太平道 172
五斗米道和张陵 174
五斗米道的确立 175
天师道及其发展 178
天师道的变迁 180
2.上清派和新天师道 180
上清派的成立 180
陆修静及其活动 182
初期上清派的内容 184
陶弘景 185
上清派的变迁 187
寇谦之和成公兴 188
修行的完成 190
新天师道的成立 192
新天师道的国教化 194
3.神霄派和革新三派 196
太一教 198
真大道教的成立 200
信徒的戒规和真大道教的内容 201
真大道教的发展 202
全真教的成立 203
全真教的特点和内容 204
全真教的发展 206
4.净明忠孝道和武当道 208
净明忠孝道 208
武当道 209
Ⅵ.传入日本 211
1.道教传入日本 211
道教和阴阳道 211
修验道和道教 214
道教经典的传入 216
三尸说和庚申信仰 218
庚申信仰的变迁 220
庚申信仰的本质 222
道教的符和诸神 223
道教传来的形式 225
2.中国的习俗、祭祀活动的传入 226
敬惜字纸和字纸亭 226
驱魔的方法 227
石敢当等 229
中国的土地神 230
土地公和土地君 231
后土神、菲扎及土神 232
菲鲁康 233
赫尼哈姆等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