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线虫菌物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克勤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4630667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食线虫菌物的重要性、资源、形态多样性、生理及捕食机制、生物化学、遗传与变异、生物防治原理及技术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

1 回顾历史 1

1.1 诞生时期(1839-1890) 1

1.2 发育时期(1911-1979) 3

1.3 成熟时期(1978-今) 5

2 食线虫菌物的概念 6

2.1 捕食菌物 6

2.2 内寄生菌物 7

2.3 机会菌物 7

2.4 产毒菌物 8

3 食线虫菌物靶标——线虫 8

3.1 植物寄生线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8

3.2 生活史 11

3.3 线虫与作物的关系 11

第二章 食线虫菌物生物多样性 13

1 形态结构多样性 13

2.1 食线虫菌物菌丝形态多样性 13

2.2 食线虫菌物分生孢子梗形态多样性 14

2.3 食线虫菌物孢子形态多样性 14

2.4 食线虫菌物厚垣孢子形态多样性 17

2.5 食线虫菌物捕食器形态多样性 17

3 物种多样性 21

3.1 捕食菌物的物种多样性 21

3.2 内寄生菌物的物种多样性 21

3.3 产毒菌物的物种多样性 21

3.4 机会菌物的物种多样性 22

4 生活史多样性 22

4.1 霜族单顶孢(Monacrosporium psychrophilum)生活史 23

4.2 串孢壶菌属(Myzocytium)生活史 24

4.3 袋孢广角捕虫霉(Euryancale marsipospora)生活史 25

4.4 线虫钩丝孢(Harposporium anguillulae)生活史 25

5 生态多样性 26

6 功能多样性 28

第三章 食线虫菌物生理 30

1 营养 30

1.1 捕食线虫菌物 30

1.2 内寄生菌物及机会菌物 33

2 某些特殊食线虫菌物的营养要求 33

2.1 Nematophthora gynophila 33

2.2 Myzocytium spp. 34

2.3 Rhopalomyces elegans 34

3 代谢 34

3.1 纤维素酶 34

3.2 胶原酶 35

3.3 丝氨酸蛋白酶类 35

3.4 几丁质酶 37

4 环境因子的影响 37

第四章 形态建成 39

1 捕食器的诱导 39

2 影响捕食器形态建成的因子 40

2.1 生物因子 40

2.2 非生物因子 40

3 捕食器形成过程 42

3.1 黏网形成过程 42

3.2 非收缩性环形成过程 42

3.3 收缩性环形成过程 42

3.4 捕食器形成过程假说 43

4 捕食机制 43

4.1 吸水膨胀假说 43

4.2 充气膨胀假说 45

4.3 受控爆炸释放假说 45

4.4 收缩环的超微结构 45

第五章 食线虫菌物与线虫的相互关系 47

1 食线虫菌物形态适应性 47

2 寄主专业性 47

2.1 捕食线虫菌物的寄主专化性 47

2.2 内寄生菌物寄主专化性 48

2.3 机会菌物 48

3 识别 48

3.1 凝集素/糖相互作用介导菌物/线虫的识别 48

3.2 蛋白(酶)在线虫与菌物识别中的可能作用 53

4 吸引 53

4.1 线虫的黏着 54

4.2 侵入 54

4.3 消解 56

4.4 Haptoglossa侵入线虫方式 56

4.5 线虫毒素 56

第六章 食线虫菌物生态学 58

1 分布 59

1.1 地理分布 59

1.2 水平分布 59

1.3 垂直分布 60

1.4 季节性分布 60

2 影响分布的因子 63

2.1 基质 63

2.2 土壤因子 64

2.3 寄主植物 67

3 生存适应机制 67

3.1 形态适应性 67

3.2 寄生性与腐生性 70

3.3 寄主专化性 73

4 寄主密度依赖寄生性 74

第七章 食线虫产毒菌物及其次级代谢物 77

1 研究历史 77

2 产毒菌物 78

2.1 产毒菌物的主要类群 78

2.2 产毒菌物及其杀线虫活性代谢物 80

2.3 产毒菌物及其次生代谢物在生防中的应用 86

3 菌物杀线虫活性代谢物的化学结构类型 87

3.1 醌类(quinone)化合物 87

3.2 生物碱类(alkaloid)化合物 88

3.3 萜类(terpenoid)化合物 90

3.4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化合物 90

3.5 肽类(peptide)化合物 91

3.6 顶环氧菌素类(isoepoxydon)化合物 92

3.7 吡喃类(pyran)化合物 92

3.8 呋喃类(furan)化合物 94

3.9 脂肪酸类(fatty acid)化合物 94

3.10 萘类(naphthalene)化合物 94

3.11 其他 95

4 产毒菌物活性代谢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96

4.1 供试线虫的选择 96

4.2 产毒菌株筛选范围的扩大 96

4.3 低分子量毒素机理的研究 97

4.4 高分子量毒素 98

4.5 相关研究 98

4.6 生防应用研究 98

第八章 生长与繁殖 100

1 生长 100

2 繁殖 100

2.1 无性繁殖 100

2.2 有性繁殖 102

2.3 无性与有性关系 104

3 孢子萌发 104

3.1 孢子萌发形态学 105

3.2 孢子萌发进行微循环产孢 105

3.3 孢子萌发形成侵染结构 105

4 环境因子 106

4.1 温度 106

4.2 pH 107

4.3 其他因子 107

第九章 遗传与变异 108

1 核相及核行为 108

1.1 不同菌体结构中细胞核的分布 108

1.2 细胞核行为 109

2 变异 110

2.1 概述 110

2.2 分生孢子直接形成捕食器的自发突变体 110

2.3 营养缺陷型突变 110

2.4 诱导变异 111

3 食线虫菌物分子遗传改良展望 111

第十章 食线虫菌物分子生物学 113

1 应用于食线虫菌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113

1.1 DNA的提取 113

1.2 DNA碱基组成 115

1.3 DNA-DNA杂交 115

1.4 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s) 116

1.5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117

1.6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118

1.7 序列分析 119

1.8 数据的分析处理 120

2 食线虫菌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122

2.1 节丛孢属及其相关属的分子系统学 122

2.2 黏帚霉(Gliocladium)的分子系统学 126

2.3 食线虫侧耳科的分子进化 126

3 基因克隆及其分离的基本方法 127

3.1 基因克隆的基本方法 127

3.2 克隆基因的分离 128

4 食线虫菌物基因克隆 129

4.1 侵染线虫的相关基因克隆 129

4.2 捕食线虫菌物捕食器的基因克隆技术 131

第十一章 超微结构 134

1 电镜技术在形态学方面的应用 134

1.1 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 135

1.2 舟形单顶孢(Monacrosporium scaphoides) 135

1.3 白色单顶孢(Monacrosporium candidum) 135

1.4 三角轮枝孢(Verticillium balanoides) 135

1.5 柱状单顶孢(Monacrosporium cionopaum) 135

1.6 奇特黏舌孢(Haptoglossa mirabilis) 136

2 电镜技术在分类学中的应用 136

3 电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136

4 电镜技术在侵染过程研究中的作用 137

4.1 内寄生菌物 137

4.2 捕食线虫菌物 137

4.3 机会菌物 138

4.4 注射菌物 138

第十二章 生物防治 141

1 必要性 141

2 自然控制 141

2.1 自然控制概念 141

2.2 自然控制实例 142

2.3 自然控制的检测和估计 144

2.4 自然控制的利用 144

3 引入控制 144

3.1 引入控制概念 144

3.2 捕食线虫菌物 145

3.3 内寄生菌物 145

3.4 机会菌物(雌虫、卵寄生菌物) 147

4 在IPM中的作用 147

4.1 IPM概念 147

4.2 线虫的综合治理 148

第十三章 研究方法 149

1 显微观察法 149

1.1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149

1.2 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 150

2 检测方法 151

2.1 显微镜检测法 151

2.2 选择性培养基 152

2.3 选择性分离 153

3 相互关系 154

3.1 捕食过程观察-透析膜方法 154

3.2 侵染 155

4 形态建成方法 155

4.1 诱导捕食器形成方法 155

4.2 分生孢子捕食器(CT)形成 155

4.3 捕食器分离方法 156

4.4 捕食器同步产生方法 156

5 致病性测定方法 157

5.1 菌物杀线虫代谢物的研究方法 157

5.2 线虫死活的鉴别 159

5.3 捕食活性 160

5.4 寄生率 162

5.5 卵寄生率(EPI) 162

参考文献 163

附录1-1 捕食菌物物种多样性 188

附录1-2 内寄生菌物物种多样性 192

附录1-3 机会菌物物种多样性 194

学名索引 200

主题索引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