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明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952479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发展,包括现代银行业体系初建、银行业发展系统化、商业化改革启动、在化解风险中推进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与审慎监管、银行业监管、近30年国际银行业变迁趋势、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银行业监管走向、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处置、非银行金融机构功能定位改革、邮政储蓄机构改革、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等,附录有大事记、历史图片、数据图表。

上册 1993

第一篇 起步(1978— 1993

第一章 现代银行业体系初建第一节 银行业体系“大一统”时期 3

第二节 专业银行的恢复和组建 6

一、中国农业银行恢复 6

二、中国银行分设 6

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分立 7

四、中国工商银行组建 7

五、专业经营 9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起步 10

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 10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初期发展 11

第四节 引入外资金融机构 12

第二章 银行业发展走向多元化第一节 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探索 15

一、资金紧张下的业务开展 15

二、打破“铁饭碗”和“铁交椅” 16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 16

第二节 中资银行业发展逐步多元化 17

一、重组交通银行 18

二、新建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 18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早期发展 21

四、城市信用合作社起步 23

五、其他金融机构设立 24

第三节 外资银行从特区向沿海扩展 25

一、登陆经济特区 25

二、进入沿海城市 26

三、拓展在华业务 27

第四节 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29

一、监管法规体系初建 30

二、建立稽核监督体系 31

三、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 32

四、清理“三角债” 32

第二篇 探索(1994— 2002

第三章 商业化改革启动 39

第一节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39

一、改革启动 39

二、金融体制改革大纲 42

第二节 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42

一、统一法人制度 43

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43

三、尝试信用风险管理 44

四、开始重视内部控制 45

五、调整机构网点 45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46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设立 48

一、分离政策性金融 49

二、成立国家开发银行 49

三、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 51

四、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51

第四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52

一、《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52

二、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 53

第五节 从城市信用合作社到城市商业银行 57

一、清理整顿城市信用合作社 58

二、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58

三、“一级法人、两级核算”确立 60

第六节 对外资银行开放进一步扩大 61

一、《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61

二、开放中心城市 62

三、试点人民币业务 63

第七节 审慎监管起步 6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64

二、加强稽核监督 64

三、强化金融监管 65

第四章 在化解风险中发展 70

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与改革决策 70

一、反思亚洲金融危机 70

二、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72

三、化解五类风险 72

第二节 初次化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风险 76

一、注资与不良贷款剥离 76

二、组织机构改革 78

三、财务状况向好 79

四、风险仍然巨大 81

第三节 整顿信托投资公司 83

一、历史作用 83

二、清理整顿 84

三、重新登记 86

第四节 防范和化解其他风险 87

一、清理整顿城市信用合作社 88

二、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 90

三、整顿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 93

四、清理撤并农村合作基金会 94

五、打击和取缔金融“三乱” 95

第五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99

一、各项经营指标良好 99

二、发展、改革与创新并举 100

第六节 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 103

一、开放步伐加快 103

二、业务收缩与恢复 104

三、结构性调整出现 104

第七节 风险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105

一、监管法制建设 105

二、监管制度建设 105

三、监管机构调整 106

四、完善机构监管 107

五、推动新业务开展 112

第八节 加入WTO之后的金融改革 113

一、加入WTO与银行业开放 114

二、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115

第三篇 奋进(2003— 2008

第五章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股份制改造 120

一、背景与原则 120

二、国家注资 122

三、财务重组 123

四、股份公司组建 126

五、重大监管举措 130

第二节 引进合格机构投资者 133

一、原则和标准 133

二、引入资本 135

三、引入体制机制 138

第三节 境内外公开上市 142

一、中银香港重组上市 142

二、交通银行上市 144

三、中国建设银行上市 145

四、中国银行上市 146

五、中国工商银行上市 147

第四节 脱胎换骨 149

一、公司治理从“形似”走向“神似” 149

二、业绩显著改善 150

三、实现经营战略转型 154

四、获得国际认可 154

第五节 中国农业银行改革 156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56

二、改革的准备工作 157

三、股份制改革的启动与实施 159

第六节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160

一、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160

二、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并购实例 162

三、稳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164

第七节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经验 166

第六章 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目标 169

一、改革历史背景 169

二、改革启动过程 170

三、改革基本原则 171

四、改革主要政策 172

第二节 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174

一、体制构建 174

二、体制运行 175

三、体制评价 177

第三节 多元化产权制度格局形成 179

一、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179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 181

三、农村合作银行发展 183

四、统一法人机构发展 185

五、两级法人体制发展 186

第四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发展 187

一、引进境内外机构投资者 187

二、跨区域战略投资悄然兴起 188

三、参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89

四、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190

五、公募上市发行融资 190

第五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及发展 191

一、农村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酝酿 191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进展 193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果 194

第六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经验与新任务 196

第七章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探索 199

一、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情况 200

二、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

三、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与监管工作重点 201

四、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探索 203

五、进出口银行的改革探索 205

六、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探索 205

第二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深化和发展 206

一、规模和效益并进 206

二、引入合格机构投资者 208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10

四、监管推进改革 211

五、挑战与展望 213

第三节 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与发展 215

一、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体系 215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开放 216

三、城市商业银行现状 220

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5

第四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整顿与改革 225

一、通过市场退出等方式化解风险 226

二、改制设立城市商业银行 227

第五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 228

一、商业化转型获批 228

二、商业化收购和处置 229

三、商业化转型启动 231

第六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232

一、信托公司 233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235

三、金融租赁公司 238

四、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 240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243

第八章 邮政储蓄机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我国邮政储蓄的地位和作用 249

第二节 我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251

一、银监会成立之前的邮政储蓄体制改革 251

二、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52

三、银监会成立之后的邮政储蓄体制改革 253

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 254

第三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255

一、总体要求 255

二、具体安排 256

三、理顺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集团的关系 258

四、相关配套事项 258

第四节 邮政储蓄改革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259

一、各国邮政储蓄改革主要做法和特点 259

二、各国邮政储蓄改革模式比较 260

三、各国邮政储蓄的内部组织和网点管理模式 262

四、各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 265

五、经验与启示 266

第五节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的成效、前景与挑战 266

一、改革成效 266

二、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268

三、下一步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 270

第九章 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与审慎监管第一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 280

一、根据承诺推进对外开放 281

二、有选择地实施主动开放 282

三、过渡期开放措施的实施效果 284

第二节 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 286

一、修订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规 286

二、过渡期结束后对外开放基本措施 288

三、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291

四、法人导向政策效果 293

第三节 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295

一、基本理念 295

二、监管内容 296

三、制度安排 297

四、监管手段 300

五、分类监管 301

六、防范境内外各类风险 302

第十章 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一节 银监会成立与科学监管理念的形成 304

一、银监会成立 304

二、成立背景 305

三、主要职责和历史使命 306

四、确立新的监管理念和标准 307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 309

一、中国现代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初步构建 310

二、审慎监管的具体规则逐步完善 313

三、行政许可规则体系逐步健全 314

四、规范立法和后评价机制 316

第三节 监管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完善 318

一、市场准入监管 318

二、非现场监管与流程重整 320

三、现场检查 325

四、市场退出与风险处置 327

五、监管有效性评估与规划 328

第四节 审慎监管行动的强化 329

一、资本监管 329

二、风险监管 331

三、公司治理与内控监管 340

四、推动机构提高透明度 341

第五节 监管交流与合作 342

一、国内监管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342

二、双边监管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 343

三、多边监管合作蓬勃开展 344

四、国际监管合作富有成效 345

五、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作用明显 345

第四篇 展望 349

第十一章 国际银行业30年来的变迁第一节 推动国际银行业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349

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 349

二、“金融脱媒”加剧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竞争 351

三、金融监管的放松推动金融创新加深 353

四、信息科技导致技术性“脱媒” 354

五、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354

第二节 国际银行业业务范围及经营模式的变化 355

一、混业经营趋势加强 355

二、银行业并购活跃 357

三、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上升 359

四、网上银行改变银行业务运作模式 360

第三节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演变 361

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演变及总体策略 361

二、对主要风险类型的管理策略 361

三、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 363

四、金融机构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 364

五、贷款质量风险分类 365

六、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366

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的总结 367

第四节 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业影响深刻 368

一、金融危机重新勘定银行业版图 368

二、投资银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370

三、对信用评级危机的反思——规范信用评级业 371

四、对全球银行业发展模式的反思 373

第五节 近30年来金融监管演变 378

一、近30年来美国银行监管法规演变 379

二、银行业监管理念变迁 380

三、银行监管体制转变 383

第六节 次贷危机后世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 384

一、美国的反思 384

二、英国的反思 392

三、欧盟的反思 396

四、国际组织的反思 398

五、“三十人集团”《金融改革——金融稳定的框架》 401

第十二章 我国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独树一帜 402

一、银行业体系渐趋完整 403

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403

三、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404

四、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406

五、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408

六、流动性持续保持良好 409

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410

八、银行业稳居金融业主导地位 411

九、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独树一帜 411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412

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12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423

三、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历史机遇及未来展望 426

第三节 我国银行业监管走向分析 430

一、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挑战 430

二、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和重要经验 433

三、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未来展望 437

下册 445

第五篇 专题 445

第十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建设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设的必要性 445

一、国有商业银行前期改革中的公司治理 445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47

第二节 国际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经验 450

一、国际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 450

二、国际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450

三、国际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452

第三节 监管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453

一、公司治理指引 454

二、监测指标 455

三、制度安排 456

第四节 公司治理建设过程 459

一、完善公司治理架构 459

二、转变经营理念 460

三、明确发展战略 461

四、创新管理机制 462

五、加强风险管理 463

六、推进流程银行建设 465

七、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467

八、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467

第十四章 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第一节 风险处置工作回顾 471

一、城市信用社 472

二、城市商业银行 473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475

第二节 风险处置的主要监管措施 476

一、明确监管导向 476

二、联动推进 477

三、现场督导 478

四、有效评估 478

第三节 风险处置的主要方式 479

一、自我消化 479

二、资产置换 481

三、增资扩股 481

四、重组 482

五、兼并收购 485

六、撤销破产 489

第四节 风险处置成效及面临的挑战 494

一、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成效 494

二、当前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面临的挑战 496

第十五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第一节 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 498

一、国际上信托业的发展及监管 498

二、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模式及功能定位 504

三、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成效及战略转型 508

第二节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 509

一、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509

二、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功能定位 510

第三节 金融租赁公司的功能定位 514

一、国际租赁业的发展与监管 514

二、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功能定位和监管政策的调整 518

三、功能调整对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影响 519

四、金融租赁公司下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 520

第四节 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的功能定位 522

一、汽车金融公司的功能定位 522

二、货币经纪公司的功能定位 525

第十六章 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 533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 533

二、中国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 534

三、资本监管制度在中国兴起的动因 535

第二节 中国资本监管制度起步 537

一、制度特点 537

二、制度实施 539

三、制度效果 539

第三节 与1988年资本协议接轨 540

一、资本监管制度更加完善 541

二、资本充足率计量标准提高 542

三、资本监管制度更具操作性 543

四、资本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544

第四节 分步实施新资本协议 548

一、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全球实施概况 548

二、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大意义 550

三、中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范围、方法和时间表 551

四、中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监管制度框架 555

五、大型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的进展 558

第十七章 银行会计标准及会计管理的演进第一节 会计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 560

一、1978—1992年: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制度 560

二、1992—2001年:不断提高会计标准的审慎性 561

三、2001—2008年: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562

四、银行业现行会计制度的架构 566

五、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 567

六、新会计准则变化对银行业监管的挑战 568

第二节 会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569

一、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 569

二、会计核算制度和手段不断提高 571

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不断完善 573

四、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 575

第三节 会计监管不断加强 575

一、银行业监管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协调配合 575

二、加强外部审计 576

三、强化信息披露 577

第四节 银行业会计发展的展望 578

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会计标准 579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79

三、发挥管理会计的支撑作用 580

四、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580

第十八章 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与监管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总体回顾 583

一、发展历程 583

二、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 586

三、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587

四、当前面临的挑战 592

第二节 中国银监会推动金融创新的举措 593

一、明确创新监管总体原则 594

二、制定出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594

三、实行功能监管 594

四、加强创新监管法规制度建设 594

五、注重提高创新风险的管控能力 595

六、防范风险的跨业和跨境传播 595

七、提高社会公众金融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 596

第三节 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 596

一、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596

二、银行卡业务发展情况 597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情况 598

四、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情况 599

第四节 金融创新及监管展望 603

一、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辩证关系的认识 603

二、中国银行业创新展望 605

第十九章 银行业服务能力再造第一节 银行业服务理念逐步市场化 609

一、银行业服务理念市场化转变历程 609

二、银行业服务理念存在的问题 610

三、银行业服务理念的改进和深化 612

第二节 银行业经营服务日益电子化 617

一、银行业经营服务电子化发展进程 618

二、银行业经营服务电子化的主要特点 619

三、银行业经营服务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620

四、推动银行经营服务电子化的改进措施 621

第三节 银行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622

一、银行业服务环境与硬件逐步改善 622

二、银行业服务效率逐步提高 623

三、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626

四、银行业服务监督体系逐步建立 626

第四节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明显改善 630

一、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630

二、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举措 631

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效显著 640

第五节 金融支农服务不断加强 642

一、引导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理念 642

二、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 643

三、加大农村金融体系的支农力度 644

四、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650

五、农村金融服务呈现积极变化 653

第二十章 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第一节 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概述 656

一、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656

二、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657

三、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658

第二节 中国银监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660

一、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服务 660

二、送金融知识下乡 660

三、支持公益事业和贫困地区发展 661

四、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 662

第三节 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663

一、给予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664

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业发展 665

三、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667

四、大力支持环境保护 674

第四节 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构建 677

一、营造和谐的行业环境 677

二、明确战略目标中的公共利益 678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678

附录 683

附录一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大事记(1978—2008) 683

附录二 附图及附表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