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
1.1 电路模型 1
1.1.1 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1
1.1.2 电路模型 2
1.2 电路变量 4
1.2.1 电流 4
1.2.2 电压 5
1.2.3 电功率 8
思考与练习 10
1.3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11
1.3.1 电阻元件 11
1.3.2 欧姆定律 12
1.3.3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13
思考与练习 15
1.4 理想电源 15
1.4.1 理想电压源 15
1.4.2 理想电流源 18
思考与练习 20
1.5 基尔霍夫定律 21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22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3
思考与练习 26
1.6 电路等效 27
1.6.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27
1.6.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28
1.6.3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35
思考与练习 36
1.7.1 实际电源的模型 37
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37
1.7.2 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 39
思考与练习 41
1.8 电阻△,Y 电路互换等效 42
1.8.1 △形电路等效变换为 Y 形电路 42
1.8.2 Y 形电路等效变换为△形电路 44
思考与练习 46
1.9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47
1.9.1 受控源 47
1.9.2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 49
思考与练习 51
习题一 52
2.1.1 网络(电路)的拓扑图 59
第2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59
2.1 图与电路方程 59
2.1.2 回路、割集、树 61
2.1.3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 63
思考与练习 65
2.2 2b 法和 b 法 66
2.2.1 2b 法 66
2.2.2 b 法 67
思考与练习 71
2.3 回路法与网孔法 71
2.3.1 回路法 71
2.3.2 网孔法 73
思考与练习 80
2.4.1 割集法 81
2.4 割集法与节点法 81
2.4.2 节点法 82
思考与练习 90
习题二 91
第3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96
3.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96
3.1.1 叠加定理 96
3.1.2 齐次定理 100
思考与练习 102
3.2 置换定理 103
思考与练习 109
3.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109
3.3.1 戴维南定理 110
3.3.2 诺顿定理 112
思考与练习 117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118
思考与练习 124
3.5 互易定理 125
思考与练习 131
习题三 132
第4章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138
4.1 动态电路元件 138
4.1.1 电感元件 138
4.1.2 电容元件 142
4.1.3 电感、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144
思考与练习 147
4.2 动态电路的方程 148
4.2.1 电路微分方程 148
4.2.2 电路量初始值的计算 149
4.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2
思考与练习 152
4.3.1 一阶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3
4.3.2 一阶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54
思考与练习 157
4.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57
4.4.1 一阶 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57
4.4.2 一阶 RL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60
思考与练习 162
4.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63
4.5.1 全响应及其分解 163
4.5.2 三要素法 165
思考与练习 171
4.6.1 阶跃函数 172
4.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72
4.6.2 阶跃响应 173
思考与练习 175
4.7 二阶电路分析 176
4.7.1 零输入响应 177
4.7.2 单位阶跃响应 181
思考与练习 182
4.8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182
思考与练习 184
习题四 185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91
5.1 正弦电流与电压 191
5.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91
5.1.2 相位差 193
5.1.3 有效值 195
思考与练习 196
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97
5.2.1 复数及其运算 197
5.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98
思考与练习 204
5.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204
5.3.1 基本元件 VCR 的相量形式 204
5.3.2 KCL,KVL 的相量形式 208
思考与练习 212
5.4 相量模型 212
5.4.1 阻抗与导纳 212
5.4.3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模型 215
5.4.2 正弦电源相量模型 215
5.4.4 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 216
思考与练习 219
5.5 相量法分析 220
5.5.1 方程法分析 221
5.5.2 等效法分析 225
思考与练习 230
5.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31
5.6.1 单口电路的功率 231
5.6.2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235
思考与练习 239
5.7 三相电路 240
5.7.1 三相电源 240
5.7.2 三相电路的计算 243
习题五 249
思考与练习 249
第6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257
6.1 耦合电感元件 257
6.1.1 耦合线圈 257
6.1.2 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 258
思考与练习 263
6.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264
6.2.1 耦合电感的 CCVS 去耦等效 264
6.2.2 耦合电感的 T 形去耦等效 265
思考与练习 269
6.3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相量法分析 269
6.3.1 方程法分析 270
6.3.2 等效法分析 270
思考与练习 276
6.4.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 277
6.4 理想变压器 277
6.4.2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特性 278
思考与练习 285
6.5 实际变压器 285
6.5.1 全耦合变压器 286
6.5.2 空心变压器 289
6.5.3 铁心变压器 290
思考与练习 290
习题六 291
第7章 电路频率响应 296
7.1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296
7.1.1 网络函数 296
7.1.2 网络频响特性 297
7.2.1 RC 一阶低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299
思考与练习 299
7.2 常用 RC 一阶电路的频率特性 299
7.2.2 RC 一阶高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304
思考与练习 306
7.3 常用 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307
7.3.1 串联谐振 308
7.3.2 频率特性 314
7.3.3 通频带 317
思考与练习 320
7.4 实用 r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321
7.4.1 并联谐振 322
7.4.2 频率特性 325
7.4.3 通频带 328
思考与练习 331
习题七 332
第8章 双口网络 338
8.1 双口网络 338
思考与练习 339
8.2 双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339
8.2.1 Z 方程与 z 参数 340
8.2.2 Y 方程与 y 参数 342
8.2.3 A 方程与 a 参数 344
8.2.4 H 方程与 h 参数 345
思考与练习 349
8.3 双口网络的联接 349
8.3.1 串联 350
8.3.2 并联 351
8.3.3 级联 351
8.3.4 双口网络联接有效性检验 353
思考与练习 356
8.4 双口网络的等效 357
8.4.1 双口网络的 z 参数等效电路 357
8.4.2 双口网络的 y 参数等效电路 359
思考与练习 361
8.5 双口网络的网络函数与特性阻抗 362
8.5.1 策动网络函数 362
8.5.2 传输网络函数 365
8.5.3 特性阻抗 368
思考与练习 370
习题八 371
9.1 非线性电阻元件 377
9.1.1 压控、流控及单调型非线性电阻 377
第9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377
9.1.2 双向性、单向性电阻和静态、动态电阻 379
思考与练习 381
9.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381
9.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等效 382
9.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等效 385
思考与练习 387
9.3 常用的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法 388
9.3.1 图解法 388
9.3.2 分段线性化法 391
9.3.3 小信号分析法 394
思考与练习 397
习题九 397
部分练习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