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英]王斯福 1
前言 1
第一部分 江村概述 2
第一章 经济、行政及其非正式系统 2
第一节 经济发展 6
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沿革 13
第三节 亲属制度 15
第四节 宗教与精神信仰系统及其实践 17
第五节 村民、非正式组织与村集体的关系 24
第二章 地方习俗(Ⅰ) 29
第一节 生命周期习俗——出生成长期 29
第二节 生命周期习俗——婚姻缔结期 40
第三节 建房习俗 57
第三章 地方习俗(Ⅱ) 63
第一节 分家与养老 63
第二节 丧事与后事 67
第三节 年度周期习俗 76
第四节 紧急突发事件 89
第二部分 “礼尚-往来”的实践第四章 馈赠性往来 98
第一节 横向和纵向馈赠性往来的家庭案例 98
第二节 年度生命周期事件中的横向馈赠性往来 102
第三节 文化和宗教生活中的纵向馈赠性往来 110
第五章 表达性往来——生命周期(Ⅰ) 118
第一节 诞生期与成长期 118
第二节 婚姻关系缔结期 129
第三节 造房 148
第六章 表达性往来——生命周期(Ⅱ) 156
第一节 分家 156
第二节 养老 162
第三节 丧事与后事 171
第七章 表达性往来:年度周期和紧急事件 182
第一节 年度周期事件 182
第二节 紧急事件(1)——自然灾害与非正常灾难 186
第三节 紧急事件(2)——疾病伤残 193
第八章 工具性和否定性往来 206
第一节 工具性往来 206
第二节 否定性往来 209
第三部分 “礼尚-往来”模型及其应用第九章 理论的推进与“礼尚-往来”模型的探讨 223
第一节 萨林斯的互惠论、波兰尼的再分配和帕森斯的个人化关系 223
第二节 社会支持网与“礼尚-往来”网 231
第三节 社会创造与“礼尚-往来”实践的动力 243
第十章 中国的相关概念评述 252
第一节 面子和脸 252
第二节 差序格局 253
第三节 缘和福 254
第四节 报 256
第五节 互惠 258
第六节 关系 260
第七节 人情和感情 265
第八节 养和来往 269
第十一章 “礼尚-往来”模型 274
第一节 礼尚往来和“礼尚-往来” 274
第二节 “礼尚”辨析 278
第三节 “礼尚”准则 280
第四节 “往来”的厘清 282
第五节 往来的类型 286
第六节 “礼尚-往来”模型及其方法论意义 290
第十二章 “礼尚-往来”模型的测试与应用 293
第一节 进入田野实地和了解访谈对象 293
第二节 “礼尚-往来”和社会创造性 302
第三节 江村以外的一个案例研究 309
结语 313
参考文献 325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