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现代法制改造之原理与趋势 1
第一章 现代法制一般的趋势 1
一 总说 1
二 立宪主义之革新 4
三 代议制度之改造 5
四 私有观念之革新 7
五 财产制度之改造 9
六 过失责任原则之修正 11
七 法律平等观念之改善 12
八 契约自由之限制 13
九 人民生活之保育 15
十 结论 18
第二章 现代私法改造之原理 21
一 社会职务与现代法制 21
二 个人自由之限制 24
三非「意志自主」说 29
四 法律行为 32
五 契约与责任 35
六 财产制度 38
七 结论 41
第三章 现代公法改造之原理 44
第一部公法改造之基本观念 44
一 历来公法学基础之动摇 44
二 现代公法学之重要原则——权能分属 46
三 现代公法学之新意义 47
四 现代公法学之新基础 49
第二部 代议制度之改造 52
一 代议制度理论之缺点 52
二 职业代表主义之缺点 53
三 如何巩固代议制度之基础 54
四 上院存废问题 56
五 直接民权问题 59
第三部 行政之改造 60
一 均权主义 60
二 地方分治 62
三 公务分治 63
四 会社法律 65
五 行政行为之新观念 68
六 行政裁判制度之改造 70
七 结论 72
第四章 现代宪法之三趋势 76
一 战后世界宪法之特征 76
二民族主义之趋势 79
三 民权主义之趋势 83
四 民生主义之趋势 93
五 结论 103
第五章 现代宪法之社会化 108
一绪言 108
二 现代国家之观念 109
三 近世宪政之缺陷 111
四 苏俄革命之影响 113
五 德国宪法之贡献 116
六 结论 119
第六章 现代行政裁判制度之趋势 123
一 绪言 123
二 英国行政裁判制 124
三 德国行政裁判制 125
四 法国行政裁判制 128
五 现代行政裁判制度改善之趋势 131
六 五权宪法下之行政裁判制度 134
七 行政法院之组织 137
八 行政诉讼之范围 142
九 行政法院之权限 145
十 行政诉讼之程序 149
第七章 吾国法制改造之基本原则 154
一 中国革命的新使命 154
二革命后第一件的重要工作 158
三 评各国「人权宣言」 163
四 法律的新概念 169
五 宣言原则概说 171
六 权利观念的革新与扩大 172
七 自由新义 178
八 平等新义 182
九 私有观念之革新 186
十 人民义务之并重 189
十一 结论 191
下编 现代法制革新与演进之特征 195
第八章 意大利公法之特质 195
一 法西斯主义之历史的背景 195
二 法西斯运动之精神 197
三 意大利新政之特质 199
四 议会权威之衰微 200
五结论 202
第九章 法西斯国家之法理 205
一 法西斯国家之基本精神 205
二 反个人主义 208
三 反自由主义 210
四 反民主主义 211
五 党治主义 213
第十章 法西斯之政治制度 217
一 内阁改造 217
二 命令立法 220
三 选举制度 223
四 党之权力 233
第十一章 苏维埃国家之法理 238
一 苏俄宪政之矛盾性 238
二苏俄国家之缺陷 240
三 苏俄人民之权利 242
四 结论 244
第十二章 苏俄之国体与政制 248
一 苏维埃联邦之组织与精神 248
二 苏维埃之特质与组织 252
三 苏俄宪法 253
四 党政之关系 256
第十三章 苏俄人民之自由权 261
一 苏俄宪法之基本精神 261
二 苏俄权利的新观念 263
三 苏俄人民之人身自由 264
四 结社集会自由 268
五 言论自由 270
六 限制人民自由之法理 271
第十四章 苏俄之制宪机关 275
一苏俄宪法之特殊性 275
二 修改宪法之机关 277
三 宪法修改之理论与实际 279
四 苏俄宪法之柔性 279
五 苏俄宪法修改之实例 281
六 结论 284
第十五章 苏俄政制之批判 288
一历史与社会之背景 288
二 列宁主义之特质 289
三 无产阶级专政之批评 290
四 行政合议制之批评 292
五 苏维埃制度之批评 295
第十六章 德国宪法集权之趋势 297
一 德国联邦制度动摇之原因 297
二 各邦地位之变更 298
三 各邦立法权之限制 302
四 联邦权力之扩大 307
第十七章 德国议会制度之改造 312
一绪言 312
二总统权力 313
三 内阁地位 316
四 经济议会 319
第十八章 英国社会立法之演进与特征 325
一绪言 325
二 劳工之消极保护 327
三 劳工之救济 331
四 积极保护与节制资本 333
五 土地立法与地政改革 335
六 结论 338
第十九章 法国劳工立法之演进与特征 343
一 工时立法 343
二 工资立法 345
三 工会立法 350
四 结论 352
第二十章 日本法制演进之时期与趋势 357
一日本法制演进之时期 357
二 法律编订准备时期 358
三 法典公布时期 361
四 法典美备时期 363
五 传统法制之动摇与转变之趋势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