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税收概论 1
一、税收概述 1
(一) 税收的概念 1
(二) 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1
(三) 税收的本质属性 1
(四) 税收的形式特征 2
(五) 社会主义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 2
(六) 我国学者对税收概念的表述 2
(七) 其他国家学者对税收概念的表述 2
二、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
(一) 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二) 税收分配与其他财政分配的关系 4
(三) 税收与生产的关系 5
(四) 税收与交换的关系 6
(五) 税收与消费的关系 6
(六) 税收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的关系 7
三、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8
(一) 税收的职能与作用的概念 8
(二) 税收的职能与作用的决定 8
(三) 税收职能的基本内容 8
(四) 税收作用的基本内容 9
(五) 我国现阶段税收的作用 9
(二) 决定税收收入数量界限的因素 10
(一) 研究税收收入数量界限的意义 10
四、税收的客观数量界限 10
(三) 税收收入的客观数量界限 11
五、税收法律关系 13
(一) 税法的概念 13
(二) 税法的特征 13
(三) 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 13
(四) 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5
(五) 税收法制 16
六、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16
(一) 税收制度的概念 16
(三) 纳税义务人 17
(二) 课税对象 17
(四) 税目 18
(五) 税率 19
(六) 纳税环节 20
(七) 纳税期限 20
(八) 税额的计算 21
(九) 减税免税 21
(十) 税款的缴纳 22
(十一) 违章处罚 22
七、税制的建立原则 23
(一) 税制原则的创立与发展 23
(三) 我国税制的建立原则 24
(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税制原则 24
(四) 最佳税制 26
八、税收分类和税制结构 27
(一) 税收分类的意义 27
(二) 税收的主要分类 27
(三) 税制结构 34
九、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37
(一) 税收负担的概念 37
(二)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及其实质 37
(三) 影响税收转嫁的主要因素 38
(四) 税收转嫁的一般原则 38
(五) 税收转嫁的方式 39
(六) 税收的法定归宿与实际归宿 40
(七) 税收转嫁的社会效应 41
(八) 我国的税收转嫁 41
十、税务管理学 42
(一) 税务管理学概论 42
(二) 税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43
(三) 税务管理学的特征 45
(四) 税务管理的系统原理 46
(五) 税务管理的整分合原理 48
(六) 税务管理的反馈原理 50
(七) 税务管理的封闭原理 52
(八) 税务管理的能级原理 53
(九) 税务管理的弹性原理 55
(十) 税务管理的动力原理 56
(十一) 税务管理的效益原理 57
第二编 中国税收法制 60
一、税收法制概述 60
(一) 税收法制概念 60
(二) 税收法制的性质 60
(三) 税收法制的特点 60
(四) 税收法制关系 61
(五) 我国税收法制体系 62
(六) 我国税收法制的作用 62
(二) 产品税的性质 64
(三) 产品税的特点 64
二、产品税 64
(一) 产品税的概念 64
(四) 产品税的作用 65
(五) 产品税的纳税人 65
(六) 产品税的征税范围 65
(七) 产品税的征税对象 66
(八) 产品税的计税依据 66
(九) 产品税的税目、税率 67
(十) 产品税的纳税环节 68
(十一) 产品税的纳税地点 68
(十二) 产品税的减、免 69
(十四) 产品税的税款缴纳 70
(十三) 产品税的税额计算 70
三、增值税 71
(一) 增值税的概念 71
(二) 增值税的性质 71
(三) 增值税的特点 72
(四) 增值税的作用 72
(五) 增值税的纳税人 72
(七)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73
(八)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73
(六)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73
(九) 增值税的税目、税率 75
(十) 增值税的纳税环节 75
(十一) 增值税的减、免 75
(十二) 增值税的税额计算 76
(十三) 增值税计算方法的改进 77
(十四) 增值税的征收缴纳 78
四、营业税 78
(一) 营业税的概念 78
(六)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79
(五) 营业税的纳税人 79
(四) 营业税的作用 79
(三) 营业税的特点 79
(二) 营业税的性质 79
(七) 营业税的征税对象 80
(八)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80
(九) 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81
(十) 营业税的纳税环节 81
(十一)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82
(十二) 营业税的减、免 82
(一) 关税的概念 83
五、关税 83
(十四) 营业税的税款缴纳 83
(十三) 营业税的税额计算 83
(二) 关税的性质 84
(三) 关税的特点 85
(四) 关税的作用 85
(五) 关税的纳税人 85
(六) 关税的征税范围 85
(七) 关税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86
(八) 关税的税则、税率 87
(九) 关税的减、免 88
(十) 关税的计算与缴纳 88
六、工商统一税 89
(一) 工商统一税的概念 89
(十二) 船舶吨税 89
(十一) 进口调节税 89
(二) 工商统一税的特点 90
(三) 工商统一税的纳税人 90
(四) 工商统一税的征税范围 90
(五) 工商统一税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90
(六) 工商统一税的税目、税率 90
(七) 工商统一税的纳税环节 91
(八) 工商统一税的减、免 91
(三) 资源税的特点 92
(二) 资源税的性质 92
(一) 资源税的概念 92
七、资源税 92
(九) 工商统一税的计算和缴纳 92
(四) 资源税的作用 93
(五) 资源税的纳税人 93
(六)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93
(七) 资源税的征税对象 93
(八)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93
(九) 资源税的税率 94
(十) 资源税的减、免 94
(十一) 资源税的税额计算 94
(十二) 资源税的税款缴纳 94
(四) 盐税的作用 95
(三) 盐税的征收原则 95
(五) 盐税的纳税人 95
(一) 盐税的概念 95
八、盐税 95
(二) 盐税的特点 95
(六) 盐税的征税范围 96
(七) 盐税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96
(八) 盐税的税率 96
(九) 盐税的纳税环节 96
(十) 盐税的减、免 96
九、国营企业所得税 97
(一)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97
(十二) 盐税的税款缴纳 97
(十一) 盐税的税额计算 97
(二)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98
(三)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98
(四)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98
(五)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99
(六)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99
(七)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99
(八)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00
(九)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101
(十)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税额计算 101
(十一) 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02
(五)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征税对象 103
(六)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计税依据 103
(四)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征税范围 103
(七)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税率 103
十、国营企业调节税 103
(二)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作用 103
(一)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概念 103
(三)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纳税人 103
(八)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减、免 104
(九)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税额计算 104
(十) 国营企业调节税的税款缴纳 104
十一、集体企业所得税 104
(一)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104
(四)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05
(五)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05
(二)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05
(三)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105
(六)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06
(七)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06
(八)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07
(九)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107
(二)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08
(一)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108
(三)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108
(十一)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08
(十)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税款计算 108
十二、私营企业所得税 108
(四)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09
(五)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09
(六)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09
(七)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09
(十一)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10
(一)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概念 110
十三、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110
(十)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税额计算 110
(九)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110
(八)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10
(二)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作用 111
(三)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纳税人 111
(四)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和征税对象 111
(五)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11
(六)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税率 112
(七)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减、免 112
(八)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税额计算 112
(九)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12
十四、个人收入调节税 112
(一)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概念 112
(四)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纳税人 113
(五)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税范围 113
(二)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特点 113
(三)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作用 113
(六)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税对象 114
(七)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计税依据 114
(八)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税率 114
(九)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减、免 115
(十)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税额计算 116
(十一)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税款缴纳 116
十五、农牧业税 117
(一) 农业税的概念 117
(四) 农业税的作用 118
(五) 农业税的政策原则 118
(三) 农业税的特点 118
(二) 农业税的性质 118
(六) 农业税的纳税人 119
(七) 农业税的征税范围 119
(八) 农业税的征税对象 119
(九) 农业税的计税依据 119
(十) 农业税的税率 120
(十一) 农业税的减、免 120
(十二) 农业税的税额计算 121
(十三) 农业税的税款缴纳 121
(十四) 牧业税 121
(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123
(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23
十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123
(一)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123
(四)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24
(五)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24
(六)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24
(七)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24
(八)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25
(九)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126
(十)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税额计算 126
十七、外国企业所得税 127
(一)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127
(十一)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27
(二)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28
(三)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128
(四)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28
(五)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28
(六)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29
(七)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29
(八)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31
(九)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131
(十)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额计算 132
(三)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133
(二)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33
(一)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133
(十一) 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33
十八、个人所得税 133
(四)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134
(五)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34
(六)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34
(七)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34
(八)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35
(九)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 135
(十) 个人所得税的税额计算 136
(十一) 个人所得税的税款缴纳 136
(一) 烧油特别税 137
十九、特定行为税 137
(二) 建筑税 139
(三) 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141
(四) 国营企业奖金税 142
(五) 集体企业奖金税 145
(六) 事业单位奖金税 146
(七) 耕地占用税 147
二十、地方各税 150
(一) 屠宰税 150
(二) 牲畜交易税 150
(三) 房产税 151
(四) 契税 152
(五) 土地使用税 153
(六) 车船使用税 154
(七) 城市维护建设税 155
(八) 印花税 156
(九) 筵席税 157
(十) 集市交易税 157
二十一、税收性质的基金、附加费 158
(一) 教育费附加 158
(二)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158
(三)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161
(一) 所得税 162
二十二、中国台湾省税收制度 162
(二) 关税 164
(三) 货物税 164
(四) 土地税 165
(五) 营业税(增值税) 165
(六) 遗产税 165
(七) 赠与税 166
(八) 印花税 166
(九) 房屋税(房捐) 166
(十) 契税(不动产登记税) 166
(十五) 其他临时捐 167
(十四) 矿区税 167
(十六) 税收管理 167
(十二) 使用牌照税 167
(十三) 娱乐税(含筵席税) 167
(十一) 港口建设费 167
二十三、香港地区税收制度 168
(一) 税制概况 168
(二) 几种主要税收 168
(三) 税收管理 170
第三编 税式支出 171
一、税式支出的意义 171
二、税式支出的客观必然性 171
四、税式支出的重要性 172
三、确立税式支出概念的必要性 172
五、认识税式支出的迫切性 173
六、我国税式支出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174
七、税式支出的特点 174
八、税式支出的原则 175
九、我国税式支出的实践 177
十、税式支出的形式 181
十一、税式支出的分类 184
十二、税式支出的方向 186
十三、税式支出的规模 187
十四、税式支出的估计 188
十五、税式支出的管理 189
一、税务管理的概念 196
二、税务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196
(一) 奴隶社会时期 196
(二) 封建社会时期 196
第四编 税务管理 196
(三)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 197
(四)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197
三、税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197
(一) 税务管理的范围 197
(二) 税务管理的内容 197
(一) 大中城市的税务管理形式 198
四、税务管理的意义 198
五、税务管理的形式 198
(二) 小城镇的税务管理形式 199
(三) 农村的税务管理形式 199
(四) 集市贸易的税务管理形式 199
六、税务管理的作用和原则 199
(一) 税务管理的作用 199
(二) 税务管理的原则 200
七、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200
(一) 国家税务局 200
(二) 由财政部负责审查批准的内容 201
(一) 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的内容 201
(三) 由省政府负责审查批准的内容 201
(四) 由市、地、盟政府负责审查批准的内容 201
八、税收管理权限划分 201
(四) 中国海洋石油税务局 201
(三) 区、县税务局 201
(二) 省、市、自治区税务局 201
十、税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02
(七) 奖惩制度 202
(六) 考任制 202
(五) 聘任制 202
(四) 选任制 202
(三) 干部考核制度 202
(二) 干部任用制度 202
(一) 干部录用制度 202
九、税务干部管理制度 202
(五) 由县、旗、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查批准的内容 202
(一) 各类税务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素质 203
(二)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203
(三) 一般干部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203
十一、税务干部岗位责任制 203
(六) 税务所长 204
(四) 稽查科长 204
(五) 会计科长 204
(二) 税政科长 204
(一) 局长 204
(三) 征收科长 204
(七) 税政业务人员 205
(八) 税务稽征人员 205
(九) 税务稽查人员 205
(十) 内勤人员 205
(十一) 税收计划人员 205
十二、税务干部业务培训 206
(二) 定向培训 206
(一) 普通培训 206
(十四) 税务票证管理人员 206
(十三) 会计统计人员 206
(十二) 税收会计人员 206
十三、税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207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07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07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07
十四、税务法制管理概述 207
十五、税务立法 208
(一) 税务立法的权限 208
(二) 税收立法的程序 208
(三) 我国税收立法现状 208
(四) 税务立法的原则 208
(三) 税务司法的职责 209
(二) 税务司法的基本原则 209
十六、税务司法 209
(一) 税务司法概念及作用 209
十七、企业纳税制度 210
(一) 税企联系制度 210
(二) 办税人员责任制度 210
(三) 申报制度 210
(七) 发票管理制度 211
(八) 纳税资料积累制度 211
(九) 纳税资料管理制度 211
(六) 纳税自查制度 211
(五) 代扣代缴税款制度 211
(四) 纳税制度 211
十八、违反税法案件处理 212
(一) 违反税法案件的种类与界限 212
(二) 违反税法案件的处理办法 212
(三) 违反税法案件的处理原则 212
(四) 违反税法案件的处理权限 212
(五) 违反税法案件处理的基本要求 213
(六) 违反税法案件的处理程序 213
(一) 税务登记的意义 214
二十、城乡企业税务登记 214
(四) 税务行政复议的意义 214
(三) 税务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区别 214
(二) 税务行政诉讼 214
(一) 税务行政复议 214
十九、税务行政诉讼 214
(二) 税务登记的范围 215
(三) 税务登记的内容 215
(四) 税务登记的基本要求 215
(五) 税务登记的程序和方法 215
(六) 企业停、转、歇、复、废业和变更登记内容的税务登记 215
(二) 纳税鉴定的内容 216
(一) 纳税鉴定的意义 216
二十一、城乡企业纳税鉴定 216
(七) 税务登记资料的管理 216
(三) 纳税鉴定的方法 217
(四) 纳税鉴定的程序 217
(五) 纳税鉴定的修改和补充 217
(六) 纳税鉴定资料 218
二十二、城乡企业纳税辅导 218
(一) 纳税辅导的一般方法 218
(二) 纳税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218
二十三、城乡企业纳税申报 218
(一) 纳税申报的内容 218
(三) 纳税结算期 219
(二) 确定纳税期 219
(一) 税款的征收方式 219
二十五、城乡企业税款征收 219
二十四、城乡企业纳税结算 219
(二) 纳税申报的时间 219
(一) 税款结算的程序 219
(二) 税款的征收方法 220
(三) 税款滞纳处理 220
二十六、城乡企业外销商品管理 220
(一) 外销商品的范围和征税规定 220
(二) “本销外运”性质的商品 221
(三) 外销商品的报验、回转与转地销售 221
二十七、城乡企业纳税审查 221
(一) 纳税审查形式 221
(一) 稽征管理形式 222
(二) 税务登记 222
二十八、城乡个体业户征税前管理 222
(二) 纳税审查的工作程序 222
(三) 严密控制税源 223
(四) 建立纳税申报制度 223
(五) 核定纳税期和纳税期限 223
(六) 订立纳税公约 223
(七) 建立协税组织 224
(八) 建立健全税务档案 224
二十九、城乡个体业户征收管理 224
(一) 确定征收方式 224
(二) 建立征收制度 224
(二) 定期集市 225
(三) 定点集市 225
(一) 定时集市 225
三十一、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类型 225
(四) 综合性市场 225
(五) 专业性市场 225
(六) 小型农贸市场 225
三十、城乡个体业户征后审查 225
(五) 审查原材料消耗 225
(四) 抽点现金 225
(三) 审查发票 225
(二) 审查凭证粘贴簿 225
(一) 审查购货簿 225
(六) 审查各项费用 225
三十三、城乡集市贸易征收管理 226
(二) 集市贸易的征收管理方法 226
(一) 集市贸易的征收管理形式 226
(二) 集市贸易工商管理法规 226
(一) 集市贸易税收法规 226
三十二、城乡集市贸易管理法规 226
三十四、农村重点行业管理 227
(一) 酿酒行业的管理 227
(二) 鞭炮行业的管理 228
(三) 砖瓦行业的管理 228
(一) 税务登记 229
三十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管理 229
(四) 农、林、牧,渔场(队) 的管理 229
(二) 申报纳税 230
(三) 税政宣传与辅导 230
(四) 纳税鉴定 230
(五) 核实纳税 231
(六) 纳税审查 231
(七) 财务管理 231
(八) 违法处罚 231
三十六、外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的管理 231
(一) 税务登记 231
(四) 有关帐证的管理 232
(三) 纳税审查 232
(二) 申报纳税 232
(五) 有关业务合同和协议书的管理 233
(六) 违法处罚 233
三十七、外国企业管理 233
(一) 掌握引进项目 233
(二) 建立合同审查制度 233
(三) 与扣缴单位建立联系制度 233
(四) 内部资料管理 233
(五) 减、免税的审查和管理 233
三十九、加工装配与补偿贸易的管理 234
(四) 纳税申报 234
(三) 纳税登记 234
(二) 个人所得收入的调查 234
三十、个人所得收入管理 234
(六) 违法处罚 234
(一) 个人所得收入税收征管特点 234
(一) 加工装配的管理 235
(二) 补偿贸易的管理 235
四十、产品税的管理 235
(一) 征税对象与计税价格的管理 235
(二) 适用税目税率的管理 236
(一) 对按“实耗扣额法”征税的管理 237
(二) 对按“购进扣额法”征税的管理 237
四十一、增值税的管理 237
(三) 纳税环节的管理 237
(三) 对按“扣税法”征税的管理 238
四十二、营业税的管理 238
(一) 商业批发环节的管理 238
(二) 商业零售环节的管理 238
四十三、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239
(一) 销售收入的管理 239
(二) 成本管理 239
(三) 工资及职工福利基金的管理 240
(四) 各项费用的管理 240
四十五、营业外收支管理 241
(三) 销售费用的管理 241
(二) 销售税金的管理 241
四十四、缴纳管理费、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 241
(六) 产品销售成本的管理 241
(五) 在产品成本的管理 241
(一) 上缴管理费的管理 241
(三) 打击非法经济活动,保护合法经营 242
(二) 发票的分类 242
四十八、发票管理的方法 242
(四) 有利于税收法规贯彻执行,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 242
(一) 发票的内容 242
(二) 监督单位及个人经济活动,严肃财经纪律 242
(一) 促进企业依法核算经营成果 242
四十七、发票管理的意义 242
四十六、计税所得额的管理 242
(三) 发票监制章的管理 243
(四) 发票印制与供应的管理 243
(五) 发票使用的管理 243
四十九、税务机关内部发票管理 244
(一) 凭单验收,专库存放,专人保管 244
(二) 发出有据,凭册供应,设帐登记 244
(三) 定期清点,调动移交 244
(四) 核定周转金,及时结算 244
(五) 经常检查,加强监督 244
(五) 经常抽查,定期盘点 245
(四) 加强审核 245
(六) 经常联系,按月报告 245
五十一、承印发票定点企业管理 245
(一) 专人负责,设帐登记 245
(二) 计划购领,定额供应 245
五十、使用发票单位和个人发票的管理 245
(六) 违法必究,从严罚处 245
(三) 顺序填开,回缴注销 245
(四) 加强税务信息管理有利于平衡税收负担 246
(一) 税务信息的来源 246
(五) 加强税务信息管理可提高税务管理工作效率 246
五十三、税务信息的来源和分类 246
(三) 加强税务信息管理可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246
(二) 加强税务信息管理可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 246
(一) 加强税务信息管理可增强税收收入计划的预见性 246
五十二、税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46
(二) 税务信息的分类 247
五十四、税务信息的整理和贮存 247
(一) 税务信息的整理 247
(二) 税务信息的贮存 248
五十五、税务信息传输和反馈 248
(一) 税务信息的传输 248
(二) 税务信息的反馈 249
五十六、现代化工具在税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49
(一) 税收计划、会计、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249
五十七、建立健全税务信息管理机构 250
(二) 税收稽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50
(一) 建立税务信息管理机构和制度 251
(二) 配备专人,明确责任 251
(三) 控制税务信息量,确定合理流程 251
(四) 配合其他信息系统,形成整个国民经济信息管理网 251
(五) 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税务信息管理 251
第五编 税务会计 252
一、税务会计概述 252
(一) 税务会计概念 252
(二) 税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52
(三) 税务会计对象 253
(四) 税务会计的特点 254
(五) 税务会计的原则 255
(六) 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 256
(七) 税务会计基础 257
(八) 税务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258
二、流转税的核算 259
(一) 产品税的核算 259
(二) 增值税的核算 267
(三) 营业税的核算 281
(四) 盐税的核算 289
(五) 关税的核算 291
(六) 工商统一税的核算 292
(七) 牲畜交易税的核算 294
(一) 国营工业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296
(八)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核算 296
三、收益税的核算 296
(二) 国营商业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18
(三) 国营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41
(四) 国营交通运输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46
(五)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49
(六) 私营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54
(七)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核算 363
(八)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366
(九)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核算 376
(十) 资源税的核算 378
(一) 烧油特别税的核算 379
四、特定行为税的核算 379
(二) 建筑税的核算 381
(三) 奖金税的核算 383
(四) 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的核算 387
(五) 土地使用税的核算 389
(六) 车船使用税的核算 390
(七) 城镇耕地占用税的核算 391
(八) 屠宰税的核算 391
(九) 印花税的核算 392
(十) 筵席税的核算 394
(十一) 特别消费税的核算 395
(一) 房产税的核算 396
五、财产税、各种基金、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396
(二)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核算 397
(三)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的核算 398
(四) 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399
六、纳税缴款书、减免税、纳税申报表 399
(一) 税收缴款书的填制 399
(二) 减免税的呈报、批复与使用 403
(三) 纳税申报表 404
(二) 税务审计的作用 414
(四) 税务审计机构 414
(三) 税务审计的任务 414
(一) 税务审计 414
一、税务审计概论 414
第六编 税务审计 414
(五) 税务审计范围 415
(六) 税务审计的种类 415
(七) 税务审计的内容 415
(八) 税务审计的形式 415
(九) 税务审计的基本程序 416
(十三) 会计凭证的审查分析 417
(十二) 会计帐簿的审查分析 417
(十四) 税务审计后的帐务调整 417
(十) 税务审计的方法 417
(十一) 会计报表的审查和分析 417
(十五) 查获额 418
(十六) 税务审计工作方案 418
(十七) 税务审计工作底稿 418
(十八) 税务审计证据 418
(十九) 税务审计结论 419
(二十) 税务审计档案 419
二、税务机关内部审计 419
(一)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 419
(二)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内容和形式 419
(五)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程序 420
(三)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任务 420
(四)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依据 420
(六)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方式 421
(七) 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的方法 421
三、增值税的审计 421
(一) 购进法增值税的审计 421
(二) 实耗扣除法增值税的审计 426
四、工业企业营业税的审计 431
(一) 转售外购材料的审计 431
(二) 工业性加工、修理、修配的审计 432
(三) 其他各种劳务收入的审计 432
(二) 产品销售收入的审计 433
(三) 赊销产品销售收入的审计 433
五、产品税的审计 433
(一) 适用税目税率的审计 433
(四) 其他销售收入的审计 434
(五) 预收货款的审计 434
(六) 以产品还欠款和调换材料的审计 434
(七) 连续生产的审计 435
(八) 委托加工产品的审计 435
(九) 受托加工企业的审计 436
(十) 扣除包装物计税的审计 436
(十一) 含包装销售且不属扣除包装计税的审计 436
(十二) 销售产品包装物押金的审计 437
(十三) 自制产品用于本企业非生产项目的审计 437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审计 438
(十四) 协作生产扩散产品的审计 438
六、资源税的审计 438
七、盐税的纳税审计 439
(一) 销售出场(厂)盐的审计 439
(二) 盐场(厂)自用盐的审计 439
(三) 工业企业将减免税盐改变用途的审计 439
(四) 盐业经营单位的审计 439
(五) 动用国家储备盐的审计 440
八、土地使用税的审计 440
(一)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的审计 440
(二) 适用税率和计税依据的审计 440
(一) 纳税义务人的审查和确定 441
十、车船使用税的审计 441
九、房产税的审计 441
(二) 房屋计税原值的审计 441
(一) 征收范围及纳税人的审计 441
(二) 征税对象的审查和确定 442
(三) 应纳税额的审计 442
十一、印花税的审计 442
(一) 印花税的纳税审计 442
(二) 购销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的审计 443
(三)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审计 443
(四) 货物运输合同与仓储保管合同的审计 443
(七) 权力许可证照和帐簿的审计 444
(六) 财产保险合同和借款合同的审计 444
(五) 财产租赁合同、技术合同、产权转移书据的审计 444
十二、屠宰税的审计 445
十三、牲畜交易税的审计 445
十四、筵席税的审计 445
十五、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审计 446
十六、烧油特别税的审计 446
(一) 烧油特别税单位税额的审计 446
(二) 代扣代交烧油特别税单位的审计 447
十七、建筑税的审计 447
(一) 建筑税征税范围的审计 447
十八、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及国家预算调节基金的审计 448
(一) 国营企业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的审计 448
(三) 建筑税免税项目的审计 448
(二) 建筑税适用税率的审计 448
(二) 其他企事业单位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及预算调节基金的审计 449
十九、特别消费税的审计 449
生产企业彩色电视机特别消费税的审计 449
二十、商业企业营业税的审计 450
(一) 批发企业营业税的审计 450
(二) 商业零售企业营业税的审计 451
二十一、饮食业营业税的审计 455
二十二、服务业营业税的审计 456
(一) 旅店业收入的税务审计 456
(二) 浴池和理发业收入的税务审计 456
(三) 其他服务业的税务审计 456
二十三、国营商业、饮食服务业产品税、增值税的审计 456
(一) 商业委托加工产品的税务审计 456
(二) 农副产品收购环节产品税的审计 457
(三) 附营加工业务产品税的税务审计 457
二十五、建筑安装企业营业税的审计 458
(三) 汽车运输企业辅助生产部门营业税审计 458
(一) 建筑安装企业的特点 458
(一) 交通运输企业税务审计的特点 458
二十四、交通运输企业营业税的税务审计 458
(二) 汽车运输企业营业税的审计 458
(二) 建筑安装企业工程造价的审计 459
(三) 建筑安装企业征免营业税的审计 459
(四) 建筑安装企业工程收入的审计 460
二十六、国营企业所得税审计 460
(一) 固定资产的增加而影响所得税的审计 460
(二) 固定资产的减少而影响所得税的审计 460
(三) 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 461
(五) 材料成本的审计 462
(六) 自制材料的审计 462
(四) 固定资产修理的审计 462
(七) 委托加工材料的审计 463
(八) 发出材料的审计 463
(九) 材料库存的审计 463
(十) 库存材料盘盈盘亏的审计 464
(十一) 工资的审计 464
(十二) 其他费用的审计 465
(十三) 产品生产成本的审计 467
(十四) 产品销售成本的审计 468
(十五) 销售产品工厂成本的审计 468
(十六) 其他销售成本的审计 468
(十七) 销售费用的审计 468
(十八) 技术转让费的审计 468
(二十) 往来帐款的审计 469
(十九) 销售税金的审计 469
(二十一) 专用基金的审计 470
(二十二) 利润总额的审计 471
(二十三) 计税所得额的审计 472
二十七、国营企业调节税的审计 473
(一) 国营企业调节税核算的审计 474
(二) 国营企业调节税纳税的审计 474
二十八、国营企业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的审计 474
(一) 奖金税的课税对象与征免界限 474
(三) 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的计算方法 475
(四) 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有关的会计核算 475
(二) 工资调节税的课税对象与征免界限 475
(五) 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的审计 476
二十九、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审计 477
(一) 个人收入调节税征税有关规定 477
(二)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减税、免税规定 478
(三)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税率 478
(四)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审计 478
三十、商业企业所得税的审计 479
(一) 商业批发企业营业成本的审计 479
(二) 商业零售企业营业成本的审计 481
(三) 商品流通费用的审计 489
(四) 税金和财务成果的审计 496
(五) 企业专用基金、利润留成和所得税、调节税的审计 500
(一) 物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主要任务 502
三十一、国营物资企业所得税审计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审计 502
(二) 物资企业的以税代利 503
(三) 物资企业划分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标准 503
(四) 对国营物资企业所得税审计的主要内容 503
(五) 对物资企业销售收入的审计 503
(六) 物资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的规定 503
(七) 物资企业销售收入审计涉及的帐户 504
(八) 对“物资销售”帐户的审计 504
(九) 对物资销售后退货、补款的审计 504
(十) 物资销售调拨单出现差错的处理 504
(十三) “库存物资”帐户的审计 505
(十一) 委托收款遭到拒付的处理 505
(十二) “发出物资”帐户的审计 505
(十四) “分期收款发出物资”帐户的审计 506
(十五) 对物资销售原价(成本)的审计 506
(十六) 结转物资销售原价的规定 506
(十七) 按进价结转物资销售原价的审计 506
(十八) 按销售汇总表结转的方法 507
(十九) 按库存物资明细帐结转的方法 507
(二十) 按加权平均价结转的方法 507
(二十一) 按分批实际进价结转的方法 507
(二十四) 对物资进销差价计算的审计 508
(二十五) 公式计算法 508
(二十二) 按最后进价结转销售原价的方法 508
(二十三) 按供应价核算结转物资销售原价的审计 508
(二十六)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509
(二十七) 对进销差价结转的审计 509
(二十八) 对进销差价率年终凋整的审计 510
(二十九) 对库存物资明细帐异常现象的审计 510
(三十) 物资销售供应价核算会计分录例举 510
(三十三) 进货费用的开支范围 511
(三十四) 进货费用的核算方法 511
(三十二) 物资企业流转费的开支项目 511
(三十一) 对物资企业流转费用的审计 511
(三十五) 物资企业进货费用分摊方法 512
(三十六) 物资进货费用分摊计算表的应用 512
(三十七) 待摊进货费发生和分配的主要会计分录 512
(三十八) 物资管理费的开支范围 513
(三十九) 物资管理费的开支项目 513
(四十) 物资企业提取折旧费的具体规定 514
(四十一) 物资管理费审计的重点 514
(四十二) 物资仓储费用的审计 514
(四十三) 仓储费用的开支项目 514
(四十六) 对物资企业利润总额(亏损)构成的审计 515
(四十七) 对物资销售利润的审查 515
(四十四) 对利息支出的审计 515
(四十五) 对物资企业财务成果的审计 515
(四十八) 对物资企业储运、服务、出租等业务利润的审计 516
(四十九) 对营业外收入的审计 516
(五十) 对营业外支出的审计 516
(五十一) 对营业外支出审计的方法 517
(五十二) 对物资企业利润分配的审计 517
(五十三) 对转入和分出利润的审计 517
(五十四) 对税前归还贷款的审查 517
(五十七) 对应弥补亏损的审计 518
(五十九) 物资企业利润分配的计算公式 518
(五十八) 对承包(租赁)者应得分成的审计 518
(五十六) 对物资企业留用利润的审计 518
(五十五) 对应缴预算的税收和利润的审计 518
(六十) 物资企业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519
(六十一) 物资企业“上年利润调整”的审计 519
(六十二) 物资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审计 520
(六十三) 计税所得额的核实方法 520
(六十四) 对适用税率的审计 520
(六十五) 对使用速算扣除数的审计 521
(六十六) 对已纳税额的审计 521
(六十七) 关于减免流转税并入利润征收所得税的审计 522
(六十八) 关于年度中间开业或停业所得税的计算办法 522
(六十九) 关于增长利润的计算 522
(七十) 关于滞纳金的计算 522
(七十二) 查补所得税的帐务调整 523
(七十一) 对物资企业所得税交纳情况的审计 523
(七十三) 查获所得额的分配原则 524
(七十四) 查获所得额的分配方法 524
(七十五) 查获额的调帐方法 524
(七十六) 物资企业计算缴纳所得税的程序 524
(七十七) 对物资企业职工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审计 525
三十二、个体工商业户的纳税审计 525
(一) 税务登记对象、时间、内容的审查 525
(二) 税务登记证发放和使用的审查 526
(三) 办理税务登记证或变更税务登记的审核 526
(四) 纳税鉴定的审查 526
(五) 纳税申报的审核 527
(六) 个体工商业户帐簿审查的基本内容 528
(七) 发票审计的基本内容 529
(八) 临时经营发票的审计 529
(九) 违章处理的内容与方法 529
(十) 违反统一发票管理规定的处理 530
(十一) 处理违法案件的原则 530
(十二)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建帐的意义及审核使用帐簿的种类 530
(十三) 个体工商业户固定资产核算的审核 531
(十四) 固定资产折旧、盘盈盘亏核算的帐务处理审核 531
(十五) 库存材料核算的审核 532
(十六) 产品成本核算的审核 532
(十七) 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审核 532
(二十) 产品税税目、税率使用的审查 533
(十八) 流转税类的审查内容 533
(十九) 产品税的纳税人及计税依据审查的内容 533
(二十一) 产品税计算和缴纳的审查 534
(二十二) 产品税审查应当注意的问题 534
(二十三) 审查产品税的主要方法 534
(二十四) 增值税的特点及审查的主要内容 535
(二十五) 增值税计算和缴纳的审查 535
(二十六) 营业税纳税人及计税依据的审查 536
(二十七) 营业税税目、税率使用的审查 536
(三十) 营业税计算的审计 537
(三十一) 代扣代缴营业税的审计 537
(二十九) 营业税减免各项手续的审查 537
(二十八) 营业税减税、免税的审查 537
(三十二) 代销商品代扣代缴营业税的审计 538
三十三、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审计 538
(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审计 538
(二) 与应税所得额有关的具体规定 539
(三) 所得税税率和所得税计算方法的审计 539
三十四、私营企业所得税的审计 540
(一) 应纳税所得额的审计 540
(二)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审计公式 540
(三) 与私营企业纳税审计有关的主要规定 541
(四) 税收计划的特点 542
(三) 税收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的关系 542
(二) 税收计划 542
(一) 国民经济计划 542
一、税收计划 542
第七编 税务计划、统计、会计 542
(五) 税收计划的基本任务 543
(六) 税收计划的作用 543
(七) 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任务 543
(八) 税收计划管理的原则 544
(九) 税收计划管理的内容 544
(十) 税收计划全面管理的含义 544
(十一) 税收计划编制的原则 544
(十二) 税收计划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545
(十三) 编制税收计划的依据 546
(十四) 税收计划的分类 546
(十五) 税收计划的基本计算方法 547
(十六) 产值税收率 547
(十七) 课税数量的确定 548
(十八) 流转税单位税额和计税价格的确定 548
(十九) 产品税计划的生产数量,收购数量和课税数量的确定 549
(二十) 产品税计划的计税价格和单位税额的确定 549
(二十一) 产品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0
(二十三) 编制商业零售、商业批发营业税计划的主要依据 551
(二十四) 商业零售营业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1
(二十二) 增值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1
(二十五) 商业批发营业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2
(二十六) 集体企业所得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2
(二十七) 城市维护建设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3
(二十八) 盐税计划税额的确定 553
(二十九) 税收计划编制的文字说明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553
(三十) 税收计划的编报程序 554
(三十一) 税收计划审核的目的及内容 554
(三十二) 税收计划的分配 554
(三十六)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的作用 555
(三十五) 税收计划检查分析的意义 555
(三十四) 追加计划 555
(三十三) 调整税收计划的原则 555
(三十七) 绝对指标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中的作用 556
(三十八) 相对指标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中的作用 556
(三十九) 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中经常运用的相对指标 556
(四十)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应用 557
(四十一) 结构相对指标的应用 558
(四十二) 比例相对指标的应用 558
(四十三) 强度相对指标的应用 559
(四十四) 动态相对指标的应用 559
(四十五) 用相对数求绝对数的方法 560
(四十六)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的重点内容 561
(四十七)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的基本形式 561
(四十九) 物价因素对商业零售营业税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 562
(四十八) 翘尾因素对税收收入影响的计算方法 562
(二十四) 税款征收原则及方式 563
(五十) 因素分析法在税收计划工作中的应用 563
(五十二)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的一般方法 564
(五十一) 分组分析法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分析中的应用 564
(五十三)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报告 565
(五十四)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报告的形式 565
(五十五) 税收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 566
(五十六) 税收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566
(三) 税收会计的特点 567
(四) 税收会计的作用 567
(二) 税收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 567
(一) 税收会计 567
二、税收会计 567
(五) 税收会计的基本要求 568
(六) 税收会计原则 568
(七) 税收会计核算的方法及体系 568
(八) 收付实现制 568
(九) 税收会计人员基本职责和主要权限 568
(十) 税收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主要内容 569
(十一) 资金的收入,付出、结存 569
(十二) 资金收入、付出和结存的平衡关系 569
(十三) 资金收付记帐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570
(十六) 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 571
(十五) 会计科目和帐户的联系与区别 571
(十四) 会计科目和帐户 571
(十七)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572
(十八) 原始凭证的分类和基本内容 572
(十九) 记帐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填制要点 572
(二十) 帐簿的一般概念及种类 572
(二十一) 记帐和对帐 572
(二十二) 错帐更正方法 573
(二十三) 总帐与明细帐平行登记 573
(二十五) 税款征收及上解核算的分类 573
(三十) 税款直接缴库的核算 574
(二十九) 税款直接缴库的程序 574
(二十八) 税款征解核算的凭证和帐簿 574
(二十七) 资金付出类、结存类核算的内容 574
(二十六) 按税收资金收入分类核算的内容 574
(三十一) 代征税款的规定 575
(三十二) 建立委托代征税款的原则 575
(三十三) 代征税款的核算 575
(三十四) 税款代扣的方法及内容 575
(三十五) 代扣税款的核算 576
(三十六) 自收税款征收的核算 576
(三十七) 自收税款和代征税款的限期限额规定 576
(三十八) 税款报解的主要内容 577
(三十九) 抵税实物及款项的原始记录 577
(四十) 抵税实物和保管款的核算 577
(四十一) 税款收入及入库核算的凭证和帐簿 578
(四十三) 预解款项的核算 579
(四十四) 在途款项的核算 579
(四十二) 税款收入及税款入库的依据 579
(四十五) 待处理款项损失的核算 580
(四十六) 工商税收收入的分类 580
(四十七) 产品税的征收依据和方法 580
(四十八) 产品税收入核算的分类 580
(四十九) 产品税收入的明细核算 580
(五十) 增值税收入的核算 581
(五十一) 营业税征收内容 581
(五十五)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收入的核算 582
(五十六) 个人收入调节税收入的核算 582
(五十二) 营业税收入核算的分类及明细核算 582
(五十四) 集体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核算 582
(五十三)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及收入核算的分类 582
(五十七) 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工商统一税收入的核算 583
(五十八) 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核算 583
(五十九) 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核算 583
(六十) 外国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核算 583
(六十一)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核算 583
(六十七) 集市交易税收入的核算 584
(六十六) 牲畜交易税收入的核算 584
(六十五) 屠宰税收入的核算 584
(六十四) 土地使用税收入的核算 584
(六十三) 房产税收入的核算 584
(六十二) 车船使用税收入的核算 584
(六十八) 资源税收入的核算 585
(六十九) 建筑税收入的核算 585
(七十) 工资调节税、奖金税收入的核算 585
(七十一) 烧油特别税收入的核算 585
(七十二) 盐税收入的核算 585
(七十三) 税款滞纳补税罚款收入的核算 585
(七十八) 控制和掌握滞纳欠税的方法 586
(七十七) 附加收入的核算 586
(七十六)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的核算 586
(七十五) 国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核算 586
(七十四) 国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原始记录 586
(七十九) 收入退库的核算 587
(八十) 各项提支款项的核算 587
(八十一) 税款损失处理的核算 587
(八十二) 税收会计报表的意义及作用 587
(八十三) 税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及种类 588
(八十四) 修订后的税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588
(八十五) 会计报表审核的内容及分析 588
(八十六) 税收会计档案 588
(九十二) 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 589
(九十一) 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分类 589
(九十) 领拨经费的原则及方式 589
(八十八) 税务经费会计的会计科目设置 589
(八十七) 税务经费会计的任务 589
(八十九) 税务经费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589
(九十三)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590
(九十四) 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590
(九十五) 材料的内容和管理 590
(九十六) 材料的总分类核算 590
(九十七) 税务事业单位预算外收支的内容 590
(九十八) 发放使用税务小额贷款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591
(九十九) 税务小额贷款核算的凭证、帐簿和报表 591
(一○○) 税务小额贷款的总分类核算 591
三、税务统计 592
(一) 税务统计的涵义 592
(一○一) 税务工本费核算的凭证、帐簿及报表 592
(一○二) 工本费的总分类核算 592
(二) 税务统计的特点 593
(三) 税务统计的任务 593
(四) 税务统计的作用 594
(五) 税务统计的要求 594
(六) 税务统计的工作方法 594
(七) 税务统计工作的步骤 595
(八) 税务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595
(九) 税务统计调查的分类 595
(十二) 税务统计台帐的种类 596
(十一) 原始记录的种类和内容 596
(十) 原始记录的特点和作用 596
(十三) 税务统计报表的特点和作用 597
(十四) 税务统计报表的种类 597
(十五) 税务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 598
(十六) 税务统计报表的审核方法和步骤 598
(十七) 专门统计调查 599
(十八) 税务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 599
(十九) 税务统计资料整理的分类 600
(二十) 税务统计分组的方法和标志 600
(二十一) 税务统计资料的汇总 601
(二十三) 税务统计图 602
(二十二) 税务统计表 602
(二十四) 税源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603
(二十五) 税源统计的特点 603
(二十六) 税源统计核算 604
(二十七) 税收统计 606
(二十八) 税政统计 607
(二十九) 税务统计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608
(三十) 税务统计分析的种类 609
(三十一) 税务统计分析的方法 610
(三十二) 统计分析报告 612
(一) 写作特点和要求 614
二、税务应用文写作基础 614
(三) 税务应用文的分类 614
(二) 税务应用文特点和作用 614
一、概述 614
第八编 税务应用文 614
(一) 税务应用文概念及其发展 614
(二) 税务应用文的宗旨 615
(三) 税务应用文的结构 615
(四) 税务应用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616
(五) 税务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616
(六) 数字的运用 616
(九) 常见税务公文文种运用错误 617
(十) 标题及文内序号 617
(八) 恰当运用文种 617
(七) 时间概念和各种名称的用法 617
(十一) 文稿的修改 618
(十二) 写作能力的培养 618
三、常用税务公文 619
(一) 税务公文的种类 619
(二) 行文关系和准则 619
(三) 行文应注意的问题 619
(四) 税务公文的基本格式 619
(五) 税务公文的标记 620
(六) 税务公文处理程序及易出现的问题 621
(七) 收文处理方法 621
(九) 通知的写作 622
(八) 发文处理方法 622
(十) 通告、布告的写作 623
(十一) 通报的写作 624
(十二) 请示的写作 624
(十三) 批复的写作 625
(十四) 报告的写作 626
(十五) 决定的写作 626
(十六) 指示的写作 627
(十七) 公函的写作 629
(十八) 会议纪要的写作 629
(二) 纳税申报 630
(一) 概述 630
四、税务申报与征检文书 630
(三) 征收管理 634
(四) 纳税检查 640
(五) 税务违章案件处理文书 640
(六) 涉外税收文书 644
五、通用文体写作 648
(一) 通用文体概述 648
(二) 规章制度的写作 648
(三) 规定的写作 649
(四) 简报及按语的写作 650
(五) 信息的写作 652
(六) 调查报告的写作 653
(七) 预测报告的写作 654
(八) 工作研究的写作 654
(九) 计划的写作 655
(十) 总结的写作 657
(十一) 述职报告的写作 657
(十二) 学术论文的写作 658
(十三) 传真电报的写作 658
六、税务常用新闻体裁 658
(一) 税务常用新闻体裁种类及写作要求 659
(二) 消息 659
(三) 通讯 660
(四) 广播新闻稿 662
第九编 国家间税收关系 664
一、国家间税收关系的产生 664
(一) 国家间税收关系的一般概念及特点 664
(二) 国家间税收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背景 664
(三) 研究国家间税收关系的新兴边缘学科——国际税收 665
二、税收管辖权 666
(一) 概述 666
(二) 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666
(三) 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 666
(四) 双重税收管辖权 667
(五) 税收管辖权的选择 667
(二) 国际重复征税形成的原因 668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形成 668
(一) 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 668
(三) 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 669
四、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 669
(一) 国际重复征税的约束规范 669
(二) 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式 670
(三) 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671
(四) 外国税收抵免制度 671
(五) 抵免限额的计算 673
(三) 国际收入与费用分配的标准 679
(二) 国际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原则 679
(一) 跨国纳税人与跨国收入 679
五、国际收入与费用的分配 679
(四) 工资、利息、股息等项收入的国际处理 681
六、国际税收协定 682
(一) 国际税收协定的由来和演进 682
(二) 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683
七、国际税收负担原则 685
(一) 平等原则 685
(二) 优惠原则 685
(三) 最大负担原则 686
八、国际避税 687
(一) 国际避税的产生 687
(三) 国际避税的方法 688
(二) 国际避税地 688
(四) 国际避税的防范措施 690
第十编 中国税史 691
一、夏商周(西周、春秋) 三代的赋税 691
二、战国、秦汉时期的赋税 695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 700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赋税 704
五、宋辽金时期的赋税 712
六、元代的赋税 717
七、明代的赋税 721
八、清代前期(鸦片战争前)的赋税 727
九、清代后期(鸦片战争后)的赋税 732
十、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赋税 736
十一、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赋税 741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制度的发展演变 749
第十一编 税收法规 75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税条例(草案) 75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税条例(草案)实施细则 76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 766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实施细则 769
五、关于扣除项目的综合规定 771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盐税条例(草案) 773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盐税条例(草案)实施细则 775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 776
九、财政部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 777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草案) 778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草案)实施细则 779
十二、财政部关于营业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781
十三、有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综合规定 783
十四、牲畜交易税暂行条例 791
十五、集市交易税试行规定 791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792
十七、国务院关于对若干商品开征进口调节税的通知 794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 795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施行细则(草案) 798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 800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实施细则 801
二十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 806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807
二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808
二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808
二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810
二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811
二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 812
二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814
三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细则 815
三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818
三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施行细则 819
三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820
三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821
三十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收入调节税若干政策规定 823
三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825
三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826
三十八、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 827
三十九、契税暂行条例 828
四十、关于契税暂行条例若干条文的修改 829
四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829
四十二、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 830
四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831
四十五、关于征收烧油特别税的试行规定 832
四十四、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车船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 832
四十六、关于征收烧油特别税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 833
四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834
四十八、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 835
四十九、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施行细则 836
五十、国营企业奖金税暂行规定 837
五十一、集体企业奖金税暂行规定 838
五十二、事业单位奖金税暂行规定 838
五十三、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暂行规定 838
五十四、屠宰税暂行条例 839
五十五、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