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篇 水资源 1
第一章 水资源与水资源量 1
1-1-1 水资源 1
1-1-2可持续发展 2
1-1-3水资源总量 2
1-1-4水资源量 3
1-1-5区域产水量 3
1-1-6降水量 3
1-1-7径流 3
1-1-1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4
1-1-11地表水资源量 4
1-1-10河流泥沙 4
1-1-9干旱指数 4
1-1-8蒸发能力 4
1-1-13地表水资源质量 5
1-1-14地下水资源量 5
1-1-15地下水资源 6
1-1-16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6
1-1-17补给水量 6
1-1-18调节储量 6
1-1-19储存量 6
1-1-20蓄水动态 6
1-1-21地球上水储量分布 7
1-1-22全球淡水资源 7
1-2-1供水量 8
1-1-23中国淡水资源 8
第二章用水指标 8
1-2-2用水量 9
1-2-3用水消耗量 10
1-2-4耗水率 10
1-2-5用水指标 10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 12
1-3-1水权 12
1-3-2水资源合理配置 12
1-3-3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12
1-3-4水资源的需求管理 12
1-3-5水资源供水管理 12
1-3-10严重缺水 13
1-3-13资源型缺水 13
1-3-12水质型缺水 13
1-3-11管理型缺水 13
1-3-7涉水投资 13
1-3-9面临缺水 13
1-3-8用水紧张 13
1-3-6用水结构 13
1-3-14工程型缺水 14
1-3 15综合型缺水 14
1-3-16世界淡水资源供需问题 14
1-3-17 中国淡水资源供需问题 14
1-3-18世界水安全 15
1-3-20 中国水安全问题诱因 16
1-3-19 中国水安全 16
1-3-22淡水难民 17
1-3-23水危机 17
1-3-24 世界水日 17
1-3-25中国水周 17
1-3-21水贫困 17
1-3-26世界缺水警报 18
第二篇工业用水管理 19
第一章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 19
2-1-1 工业用水 19
2-1-2工业节水 19
2-1-3工业用水水源 19
2-1-7锅炉用水 20
2-1-9工业用水系统 20
2-1-8生活用水 20
2-1-5间接冷却水 20
2-1-6工艺用水 20
2-1-4生产用水 20
第二章 水量及定义 21
2-2-1 用水量 21
2-2-2 取水量 21
2-2-3年度计划取水量 22
2-2-4新水量 22
2-2-5耗水量 22
2-2-6漏水量 22
2-2-1 4 间接冷却水取水量 23
2-2-15间接冷却水耗水量 23
2-2-13间接冷却水用水量 23
2-2-16间接冷却水排水量 23
2-2-1 7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23
2-2-8排水量 23
2-2-11 回用水量 23
2-2-10循环水量 23
2-2-9重复利用水量 23
2-2-7退水量 23
2-2-12串联用水量 23
2-2-25锅炉耗水量 24
2-2-30生产用水量 24
2-2-29锅炉蒸汽发汽量 24
2-2-28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量 24
2-2-27锅炉回用水量 24
2-2-26锅炉排水量 24
2-2-23锅炉用水量 24
2-2-24锅炉取水量 24
2-2-22工艺水回用量 24
2-2-21工艺用排水量 24
2-2-20工艺用耗水量 24
2-2-19工艺用取水量 24
2-2-18工艺用水量 24
2-2-40水量间关系式 25
2-2-39生活用水重复利用水量 25
2-2-38生活排水量 25
2-2-36生活取水量 25
2-2-37生活耗水量 25
2-2-35生活用水量 25
2-2-34生产用水重复利用水量 25
2-2-33生产排水量 25
2-2-32生产耗水量 25
2-2-31生产取水量 25
第三章评价和考核企业合理用水 26
指标 26
2-3-1 水的重复利用率 26
2-3-2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26
2-3-3工艺水回用率 26
2-3-4蒸汽冷凝水回用率 26
2-3-7万元产值取水量 27
2-3-6废水达标率 27
2-3-5排水率 27
2-3-8单位产值取水量 28
2-3-9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28
2-3-10 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递减率 28
2-3-11单位产值用水量 28
2-3-12水循环比 28
2-3-13水的损耗率 29
2-3-14水循环利用率 29
2-3-15水回用率 30
2-3-16新水利用系数 30
2-3-17比差率 30
2-4-1 用水定额 31
2-4-2规划定额指标 31
第四章工业用水定额 31
2-4-3设计定额指标 32
2-4-4管理定额指标 32
2-4-5回归分析法 32
2-4-6典型样板法 32
2-4-7平均先进法 32
2-4-8专家咨询法 32
2-4-9重复利用率逐年增长法 33
2-4-10时间序列法 33
2-4-11单位产品取水量 33
2-4-12单位产品用水量 33
2-4-13单位产品耗水量 33
2-4-16流量计法 34
2-4-17容积测定法 34
2-4-15测试周期和时段 34
2-4-14水平衡与测试 34
2-4-18堰测法 35
第五章高用水工业用水 35
2-5-1高用水工业 35
2-5-2火力发电工业用水 36
2-5-3冶金工业用水 36
2-5-4石油化工工业用水 36
2-5-5纺织工业用水 38
2-5-6造纸工业用水 39
2-5-7煤炭工业用水 39
2-5-8食品工业用水 40
3-1-2溶液浓度 41
3-1-1 溶液 41
第三篇 水化学基本知识 41
第一章常用术语 41
3-1-3化学反应速度 42
3-1-4化学平衡常数 43
3-1-5电离平衡常数 43
3-1-6电离过程 44
3-1-7水的离子积 44
3-1-8溶度积 45
3-1-9离子活度 45
第二章水及水中杂质 46
3-2-1 水 46
3-2-4潮湿区 47
3-2-5湿润区 47
3-2-3水质特征区 47
3-2-2水质指标 47
3-2-6过渡区 48
3-2-7干旱区 48
3-2-8天然水 48
3-2-9天然水分类 49
3-2-10天然水水化学类型 49
3-2-11 江河水 50
3-2-12江河水水化学特性 50
3-2-13水中杂质 51
3-2-14悬浮物 51
3-2-15悬浮液 51
3-2-17胶体 52
3-2-18离子状态杂质 52
3-2-16胶体悬浮液 52
3-2-19天然水中离子 53
3-2-20溶解氧 53
3-2-21 二氧化碳 54
3-2-22硫化氢 54
3-2-23氨 55
第三章 工业用水水质指标 55
3-3-1 技术指标 55
3-3-2浊度 56
3-3-3浑浊度 56
3-3-4绝对浊度 56
3-3-5浊度单位 56
3-3-6福马肼标准浑浊液 56
3-3-10味值 57
3-3-11气味强度指数 57
3-3-8色度 57
3-3-9水的味、臭 57
3-3-7透明度 57
3-3-12气味阈值数 58
3-3-13嗅阈 58
3-3-14污染指数 58
3-3-15含盐量 58
3-3-16总固体 58
3-3-17总溶固 59
3-3-18悬浮性固体 59
3-3-19总物质 59
3-3-20电导率 59
3-3-26镁硬度 60
3-3-25非碱性硬度 60
3-3-24永久性硬度 60
3-3-22硬度 60
3-3-21矿化度 60
3-3-23碳酸盐硬度 60
3-3-31甲基橙碱度 61
3-3-34 酸度 61
3-3-33碳酸盐碱度 61
3-3-32酚酞碱度 61
3-3-35 有机物 61
3-3-30总碱度 61
3-3-29碱度 61
3-3-28碱性硬度 61
3-3-27钙硬度 61
3-3-36生物化学需氧量 62
3-3-37化学耗氧量(COD) 62
3-3-38 pH值 63
3-3-39碳酸化合物 63
3-3-40硅酸化合物 64
3-3-41全硅 65
3-3-42总硅量 65
3-3-43铁化合物 65
3-3-50油脂 66
3-3-49总氧化氮 66
3-3-47总有机碳 66
3-3-48总二氧化碳 66
3-3-45 总碳 66
3-3-44氮化合物 66
3-3-46总无机碳 66
3-3-51 细菌 67
3-3-52稳定度 67
3-3-53稳定度系数 68
3-3-54 朗格里尔指数 68
第四篇 城镇供水与公共建筑物用水 71
第一章城镇供水 71
第一节城镇供水管理 71
4-1-1城镇供水 71
4-1-2水工业 71
4-1-6公共市政用水 72
4-1-7城市公共供水 72
4-1-3城市生活用水 72
4-1-5 市政、环境、景观和娱乐用水 72
4-1-4城市居民住宅用水 72
4-1-8自建设施供水 73
4-1-9城市供水企业 73
4-1-10供水企业资质 73
4-1-11供水能力 73
4-1-12供水量 73
4-1-13生活用自来水 74
4-1-14工业用自来水 74
4-1-15分质供水 74
第二节城市供水设施与系统 75
4-1-19 BOT模式 75
4-1-20供水系统 75
4-1-17水量预测 75
4-1-16供水水质 75
4-1-18供需比 75
4-1-21取水构筑物 76
4-1-22水泵站 78
4-1-23输水管 78
4-1-24供水管网 78
4-1-28供水费用 81
4-1-31两部制水价 81
4-1-29供水利润 81
4-1-30分类水价 81
4-1-27供水成本 81
4-1-26水价构成 81
4-1-25水价 81
第三节城市供水价格 81
4-1-32计量水价 82
4-1-33阶梯式计量水价 82
4-1-34容量水价 82
4-1-35城市非居民生活用水水价 82
4-1-36水价调整 82
4-1-37 IC卡智能水表 83
第四节管网漏水对策 83
4-1-38漏损(失)控制 83
4-1-39漏失率 83
4-1-40漏损控制方法 84
4-2-2建筑物用水 85
第一节公共建筑物用水 85
4-2-1公共建筑物 85
4-1-41检漏仪器 85
第二章公共建筑物用水 85
4-2-3建筑物用水特点 86
4-2-4公共建筑水处理的目的 86
第二节公共建筑物供水 86
4-2-5建筑物供水 86
4-2-6水质标准 86
4-2-7水处理流程 86
4-2-8管道过滤器 86
4-2-13次氯酸钠发生器 88
4-2-17建筑物的混合供水 88
4-2-16公共建筑物供水的二次处理 88
4-2-15高层水箱的二次污染 88
4-2-14 软水器 88
4-2-12二氧化氯消毒装置 88
4-2-11臭氧发生器 88
4-2-10紫外线消毒装置 88
4-2-9消毒设备 88
4-2-18建筑物分质供水 89
4-2-19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89
第三节空调水系统 89
4-2-20空调水系统 89
4-2-21开式空调水系统 89
4-2-22闭式空调水系统 90
4-2-23热泵技术 90
4-2-24冷吨 90
4-2-25水冷热泵式空调系统 90
4-2-26水冷制冷式空调系统 90
4-2-30缓释药剂 91
4-2-29蓄热池式空调系统 91
4-2-28空冷热泵式空调系统 91
4-2-27空冷制冷式空调系统 91
第四节游泳池水处理 92
4-2-31游泳池水处理 92
4-2-32游泳池水处理流程 92
4-2-33游泳池水质要求 92
4-2-34游泳池水质稳定 92
4-2-35游泳池水故障 94
4-2-36游泳池水运行管理 94
4-2-39低压锅炉 95
4-2-41低压锅炉水质 95
4-2-40锅炉水处理 95
第五节低压锅炉水处理 95
4-2-38毛发收集器 95
4-2-37过滤器 95
第五篇 工业用水的预处理 97
第一章预处理方法概述 97
5-1-1 工业用水的预处理 97
5-1-2工业给水处理 97
5-1-3沉淀处理 98
5-1-4 自然沉降 98
5-1-5混凝沉淀 98
5-1-6沉淀软化 98
5-1-7净化处理 98
5-1-8除微粒 98
5-1-9除气 99
5-1-14除色 100
5-1-13脱氧 100
5-1-10除空气 100
5-1-12除氧 100
5-1-11 脱气 100
5-1-15除盐 101
5-1-16去矿化 101
5-1-17除硬 101
5-1-18软化 102
5-1-19除硅 102
5-1-20除铁 102
5-1-21 去离子 103
5-1-22除油 103
5-1-23除氯 104
5-1-24杀菌 105
第二章胶体化学基础 106
5-2-1胶体溶液 106
5-2-2电泳现象 106
5-2-3胶体的稳定性 107
5-2-4胶团 108
5-2-5胶体电位 108
第三章水的混凝处理 109
5-3-1混凝处理 109
5-3-2混凝原理 110
5-3-3混凝效果 110
5-3-4无机混凝剂 111
5-3-5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112
5-3-7助凝剂 113
5-3-6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13
5-3-8电混凝法 114
5-3-9直接电混凝法 114
5-3-10电混凝效率 115
第四章水的沉淀软化 116
5-4-1沉淀软化 116
5-4-2石灰软化法 116
5-4-3水质平衡图 117
5-4 4石灰—纯碱软化处理 119
5-4-5镁剂除硅 120
5-4-6钙化—镁剂除硅 121
5-4-7沉淀池 123
5-4-8沉降原理 124
5-4-9澄清 125
5-4-10澄清池 125
5-4-11“沉降比”法 125
5-4-12悬浮澄清器 126
5-4-13水力循环澄清池 127
5-4-14机械搅拌澄清池 127
5-4-15澄清效率 128
第五章水的过滤 128
5-5-1过滤 128
5-5-2过滤机理 129
5-5-3砂滤 129
5-5-4过滤周期 130
5-5-6过滤设备 131
5-5-7机械过滤器 131
5-5-5水头损失 131
5-5-8单流式机械过滤器 132
5-5-9双流式机械过滤器 133
5-5-10滤池 134
5-5-11无阀滤池 134
5-5-12虹吸滤池 135
5-5-13强制反洗 136
5-5-14滤料 136
5-5-15滤料级配 137
5-5-16级配曲线 137
5-5-17滤池清洗 138
5-5-18有机物清除器 139
5-5-19过滤水质 140
6-1-2冷却水系统 143
6-1-3直流冷却水处理系统 143
第六篇冷却水与处理技术 143
6-1-1冷却水 143
第一章冷却水与冷却水系统 143
6-1-4循环冷却水系统 144
6-1-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144
6-1-6湿式冷却水系统 145
6-1-7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145
6-1-8干式冷却水系统 145
6-1-9干冷却塔 145
6-1-10冷却塔 145
6-1-11压力通风系统 146
6-1-12淋水填料 146
6-1-16冷却塔验收试验 147
6-1-15风机智能控制器 147
6-1-13配水系统 147
6-1-14收水器 147
6-1-17 自然通风冷却塔 148
6-1-18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148
第二章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平衡 148
6-2-1水平衡 148
6-2-2循环水量 149
6-2-3保有水量 149
6-2-4飞散损失水量 149
6-2-5补充水量 149
6-2-6补充水 149
6-2-7蒸发水量 149
6-2-10系统容积 150
6-2-11浓缩倍数 150
6-2-9旁流水 150
6-2-8强制排污水量 150
6-2-12旁流处理 151
6-2-13旁流过滤 152
6-2-14旁流过滤器 152
6-2-15温差 153
6-2-16V/R值 153
6-2-17停留时间 154
6-2-18零排污 154
第三章开式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 154
6-3-1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 154
6-3-5 自然pH值运行 155
6-3-4碱性冷却水处理 155
6-3-3酸性冷却水处理 155
6-3-2水质稳定处理 155
6-3-6控制pH值碱性运行 156
6-3-7补充水预处理运行 156
第四章腐蚀与防腐 156
6-4-1 腐蚀 156
6-4-2均匀腐蚀 157
6-4-3局部腐蚀 157
6-4-4点蚀 157
6-4-7微生物腐蚀 158
6-4-8缝隙腐蚀 158
6-4-9应力腐蚀破裂 158
6-4-6点蚀系数 158
6-4-5坑蚀 158
6-4-10气蚀 159
6-4-1 1电化学腐蚀 159
6-4-12氧浓差腐蚀电池 159
6-4-13电偶腐蚀 160
6-4-14极化 160
6-4-15铜腐蚀 160
6-4-16化学侵蚀 161
第五章 结垢与防垢 161
6-5-1结垢 161
6-5-2污垢 161
6-5-7硅酸盐垢 162
6-5-5防污垢处理 162
6-5-6硅垢 162
6-5-4阻垢 162
6-5-3污垢沉积 162
6-5-8碳酸钙的临界pH值 163
6-5-9磷酸钙饱和pH值 163
6-5-10磁化处理 164
6-5-11静电水垢控制器 164
第六章微生物控制 165
6-6-1 微生物 165
6-6-2微生物控制 165
6-6-3生物粘泥 165
6-6-4粘泥 165
6-6-5粘泥量 166
6-6-6原生动物 166
6-6-7细菌 167
6-6-8真菌 168
6-6-9硫酸盐还原菌 168
6-6-10自养菌 169
6-6-11异养菌 169
6-6-12硫细菌 169
6-6-13铁细菌 170
6-6-14硝化菌 170
6-6-15藻类 170
6-6-16藻类控制 171
6-6-17绿藻 171
6-6-18蓝绿藻 171
6-6-19硅藻 171
6-6-20 半数致死浓度 171
6-7-2氧化膜型缓蚀剂 172
第七章药剂与配方 172
6-7-1缓蚀剂 172
6-7-3沉淀膜型缓蚀剂 173
6-7-4 吸附膜型缓蚀剂 173
6-7-5阴极缓蚀剂 173
6-7-6阳极缓蚀剂 173
6-7-7阴、阳极缓蚀剂 173
6-7-8缓蚀阻垢剂 173
6-7-9阻垢剂 173
6-7-10分散剂 173
6-7-17灭藻剂 174
6-7-21防污垢配方 174
6-7-20防沫剂 174
6-7-19表面活性剂 174
6-7-18预膜剂 174
6-7-15粘泥控制剂 174
6-7-16杀真菌剂 174
6-7-14非氧化型杀生剂 174
6-7-13氧化型杀生剂 174
6-7-12杀微生物剂 174
6-7-11 聚合物 174
6-7-22全有机处理配方 175
6-7-23膦系配方 175
6-7-24磷系酸性处理配方 175
6-7-25磷系碱性配方 175
6-7-26钼系配方 175
6-8-2 pH值管理 176
6-8-1浓缩管理 176
第八章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 176
6-7-27硅系配方 176
管理 176
6-8-3浊度管理 177
6-8-4加药方式 177
6-8-5投药量 178
6-8-6药剂龄 179
6-8-7 加氯管理 179
6-8-11间接换热 181
6-8-14水冷却器 181
6-8-12污垢热阻值 181
6-8-13热流密度 181
6-8-10二氧化氯的应用 181
6-8-9有效氯 181
6-8-8余氯 181
6-8-15传热量 182
6-8-16总传热系数 182
6-8-17水侧污垢系数 183
6-8-18水侧污垢热阻 183
6-8-19污垢系数 183
6-8-20水冷却器管理 183
6-8-21低pH值事故 184
6-8-22漏油事故 185
6-8-23新系统的清洗 185
6-8-28预膜 186
6-8-26钝化 186
6-8-27不停车清洗 186
6-8-25单台水冷器清洗 186
6-8-24大检修停工前清洗 186
6-8-29聚磷酸盐—锌盐预膜方案 187
6-8-30正常运行药剂预膜方案 188
6-8-31 清洗预膜一次完成方案 188
6-8-32肉眼测定法 188
6-8-33硫酸铜溶液法 188
6-8-34亚铁氰化钾溶液法 188
第九章评价与监测 188
6-9-1动态模拟试验 188
6-9-2腐蚀监测 190
6-9-3腐蚀挂片 190
6-9-6稳定指数 191
6-9-5监测换热器 191
6-9-4监测试片 191
6-9-7赖兹纳指数 192
6-9-8赖兹纳稳定指数 192
6-9-9腐蚀率 192
6-9-10旋转挂片失重法 193
6-9-11静态阻垢评定试验法 193
6-9-12碳酸钙沉积法 193
6-9-13磷酸钙沉积法 194
第七篇 纯水、锅炉水及处理技术 195
第一章基本术语 195
7-1-1化学水处理法 195
7-1-2软水 195
7-1-3除盐水 195
7-1-13疏水 196
7-1-14减温水 196
7-1-12凝结水 196
7-1-11给水 196
7-1-15生产返回水 196
7-1-16锅炉排污水 196
7-1-4去离子水 196
7-1-9补给水 196
7-1-8锅炉水 196
7-1-7超纯水 196
7-1-6高纯水 196
7-1-5纯水 196
7-1-10生水 196
第二章 离子交换水处理 197
7-2-1 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 197
7-2-2离子交换 198
7-2-3离子交换原理 198
7-2-5离子交换选择性系数 199
7-2-4离子交换平衡 199
7-2-6离子交换速度 200
7-2-7离子交换过程 201
7-2-8交换带 201
7-2-9保护层 202
7-2-10分层吸附原理 203
7-2-11分层失效原理 204
7-2-12再生 204
7-2-13再生剂 205
7-2-14再生方式 206
7-2-15再生条件 207
7-2-17再生剂纯度 208
7-2-16再生水平 208
7-2-18再生比耗 210
7-2-19离子交换床 211
7-2-20顺流再生固定床 211
7-2-21顺流式固定床的再生 213
7-2-22逆流再生固定床 214
7-2-23逆流式固定床的再生 215
7-2-24顶压 217
7-2-25浮动式离子交换床 218
7-2-26运行式浮床 218
7-2-27再生式浮床 219
7-2-28浮床的构造 220
7-2-29浮床的再生 221
7-2-30混床再生方式 222
7-2-31体外再生式混床 223
7-2-32混床再生 223
7-2-33双层床 225
7-2-34阳双层床 226
7-2-35阴双层床 227
7-2-36双室双层床 228
7-2-37双室双层浮床 229
7-2-38双室浮床再生工艺 229
7-2-39串联再生工艺 230
7-2-40分步再生 231
7-2-41交换床的利用率 232
7-2-42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 233
7-2-44二级钠离子交换工艺 234
7-2-43一级钠离子交换工艺 234
7-2-45脱碱软化 235
7-2-46并联氢钠离子交换工艺 236
7-2-47串联氢钠离子交换工艺 236
7-2-48离子交换除盐 237
7-2-49离子交换除盐原理 237
7-2-50复床式除盐工艺 238
7-2-51混床式除盐工艺 238
7-2-52复床—混床式除盐工艺 238
7-2-53移动床工艺 239
7-2-54移动床 240
7-2-56流动床 241
7-2-55移动床工艺过程 241
7 2 57流动床工艺 242
7-2-58除碳 243
7-2-59除碳原理 243
7-2-60除碳器 243
7-2-61食盐溶解器 245
7-2-62食盐湿贮存槽 246
7-2-63酸的再生系统和设备 246
7-2-64苛性碱的再生系统和设备 247
7-2-65树脂捕捉器 248
7-2-66酸吸附器 248
第三章锅炉水质调整处理 249
7-3-1水质危害 249
7-2-67锅炉补给水质量标准 249
7-3-2锅炉水处理 250
7-3-3锅炉给水调节处理 251
7-3-4给水杂质 251
7-3-5溶解氧腐蚀 252
7-3-6游离二氧化碳腐蚀 253
7-3-7热力除氧原理 253
7-3-8热力除氧器 254
7-3-9真空除氧器 255
7-3-10化学除氧 256
7-3-11亚硫酸钠 257
7-3-12联氨 257
7-3-13给水pH调节剂 258
7-3-14给水氨化处理 259
7-3-15加氨工艺流程 260
7-3-16水垢 261
7-3-17钙镁水垢 261
7-3-18硅酸盐水垢 262
7-3-19氧化铁垢 263
7-3-20铜垢 263
7-3-21水渣 264
7-3-22盐类“暂时消失”现象 264
7-3-23锅炉阻垢剂 265
7-3-24阻垢机理 265
7-3-25磷酸盐处理 266
7-3-26磷酸盐加药量计算 267
7-3-27协调磷酸盐处理 268
7-3-28协调磷酸盐药剂配方 269
7-3-29纯碱处理 270
7-3-30纯碱加药量计算 271
7-3-31锅炉排污 272
7-3-32排污装置 272
7-3-33锅炉排污率 273
7-3-34沉积物下腐蚀 274
7-3-35水蒸气腐蚀 275
7-3-36苛性脆化 276
7-3-37蒸汽污染 276
7-3-38蒸汽的机械携带 276
7-3-39蒸汽的溶解携带 277
7-3-40硅酸的选择性携带 278
7-3-41汽包内部装置 279
7-3-42汽水分离装置 279
7-3-44锅炉分段蒸发 281
7-3-43蒸汽清洗装置 281
7-3-45积盐 282
7-3-46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283
7-3-47低压锅炉给水水质控制项目 284
7-3-48低压锅炉炉水控制项目 285
7-3-49 中、高压锅炉给水水质标准 286
7-3-50中、高压锅炉给水控制项目 286
7-3-51 中、高压锅炉炉水水质标准 287
7-3-52 中、高压锅炉水水质控制项目 288
7-3-53 中、高压锅炉蒸汽质量标准 288
7-3-54 中、高压锅炉蒸汽控制项目 289
第四章冷凝水处理 289
7-4-1冷凝水中杂质 289
7-4-2冷凝水处理工艺 290
7-4-4覆盖式过滤器 291
7-4-3覆盖式过滤的特点 291
7-4-5覆盖式过滤器的操作 292
7-4-6覆盖过滤材料 292
7-4-7电磁过滤原理 294
7-4-8电磁过滤器 294
7-4-9电磁过滤器的操作 295
7-4-10冷凝水处理混床 295
7-4-11冷凝水质标准 296
7-4-12冷凝水水质控制项目 297
第五章纯水制备工艺 298
7-5-1 纯水 298
7-5-2纯水制备 299
7-5-4后处理 300
7-5-3纯水制备常用离子交换系统 300
7-5-5后处理工艺 301
7-5-6微滤工艺 301
7-5-7微滤材料 302
7-5-8滤布过滤元 303
7-5-9烧结式滤芯 304
7-5-10烧结陶瓷滤芯 304
7-5-1 1烧结玻璃滤芯 305
7-5-12蜂房式滤芯 305
7-5-13微孔滤膜 306
7-5-14微孔膜过滤 307
7-5-15微孔薄膜过滤器 308
7-5-17超过滤膜 309
7-5-16超过滤 309
7-5-18超滤膜清洗 310
7-5-19超过滤器 311
7-5-20相对污染系数 312
7-5-21紫外线 312
7-5-22紫外线杀菌装置 313
7-5-23紫外线杀菌效果 314
7-5-24终端装置 314
7-5-25封闭循环后处理工艺 315
7-5-26后处理系统清洗 316
8-1-4直接冷却水 319
8-2-1喷淋洗涤法 319
第二章洗涤节水技术 319
8-1-5用水单元 319
8-1-2工艺用水 319
8-1-3产品用水 319
8-1-1工艺节水 319
第一章 工艺节水绪言 319
第八篇生产工艺用水与节水 319
8-2-2气雾喷洗法 320
8-2-3振荡水洗法 320
8-2-4气水冲洗法 320
8-2-5高效转盘水洗 320
8-2-6高效印染洗涤 320
8-2-7逆流洗涤 320
8-2-8高压水洗 320
8-3-2空冷装置 321
第三章 换热与冷却节水技术 321
8-3-1物料换热 321
8-3-3热电联产 322
第四章 无水生产工艺 322
8-4-1无水生产工艺 322
8-4-2无水造纸 322
8-4-3无水印染 322
8-4-4无水电镀 322
8-4-7耐高温无水冷却装置 323
第五章信息和综合技术 323
8-5-1 用水管理信息系统 323
8-4-6无水洗车 323
8-4-5无水混凝土养生 323
8-5-2用水节水专家系统 324
8-5-3循环冷却水管理系统 324
8-5-4水夹点技术 324
8-5-5水夹点分析 325
8-5-6水夹点改造 325
8-5-7水夹点综合 325
8-5-8用水网络 325
8-5-9基于中水道的水网络结构 325
8-5-10五维水平衡 325
8-6-6燃气轮机发电工艺 326
8-6-5海水冷却 326
8-6-3高浓度灰渣输送 326
8-6-4干排渣技术 326
8-6-1气力除灰 326
第一节火力发电业节水工艺 326
第六章工艺节水专有技术 326
8-6-2链刮板除渣机 326
第二节冶金工业节水工艺 327
8-6-7 干熄焦 327
8-6-8干式除尘 327
8-6-9连铸连轧 327
8-6-10直接还原铁和熔融还原铁生产 327
8-6-11转炉炼钢工艺 327
8-6-12 中性电解除鳞法 327
8-6-15采油污水处理 328
8-6-17油田水的阻垢技术 328
8-6-16油田水的缓蚀技术 328
8-6-14油田水处理系统 328
8-6-13油田注水 328
第三节石油、石化节水工艺 328
8-6-18油田水的杀菌技术 329
8-6-19油田水的净化技术 329
8-6-20水力旋流技术 329
8-6-21加氢精制工艺 329
8-6-22含硫废水汽提回用 329
8-6-23水汽与油气减量接触工艺 330
第四节其他工业节水工艺 330
8-6-24纺织行业节水工程 330
8-6-25节水型印染工艺 330
8-6-28盘磨机械制浆 331
8-6-27造纸业节水工程 331
8-6-26节水型制革生产工艺 331
8-6-29节水型啤酒生产工艺 332
8-6-30节水型味精生产工艺 332
8-6-31“零排放”新技术 332
8-6-32闭合生产工艺圈 333
8-6-33工艺闭路系统 334
第七章地热资源的利用 334
8-7-1地热资源 334
8-7-2地热田 334
8-7-3热泵 335
第八章 节水设备与产品 335
8-8-1节水器具与设备 335
8-8-3节水产品目录 336
8-8-2发展节水设备政策 336
第九篇 饮用水处理技术 339
第一章饮用水面临的挑战 339
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缺水 339
9-1-1饮用水面临挑战 339
9-1-2水污染 340
9-1-3水污染类型 340
9-1-4水污染源与途径 341
9-1-5国外水污染 341
9-1-6 中国水污染 341
9-1-7 北京市水污染 342
9-1-8河流地表水污染 342
9-1-9水库、湖泊地表水污染 342
9-1-13农业排污液污染 343
9-1-12生活污水污染 343
9-1-11工业废水污染 343
9-1-10地下水污染 343
9-1-14垃圾渗滤液污染 344
9-1-15大气降水污染 344
9-1-16城市污染 345
9-1-17管网水污染 345
9-1-18富营养污染 345
9-1-19底质污染 346
9-1-20悬浮颗粒物与沉积物 346
9-1-21有机污染水胶体 346
9-1-22水污染危害 347
9-1-25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348
9-1-24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348
第二节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 348
9-1-23水利用率低 348
9-1-26常规水处理工艺局限性 350
9-1-27饮用水常规处理单元过程 351
9-1-28藻类与常规处理工艺 351
9-1-29污水回用三级处理 351
9-1-30城市污水回用于饮用水类型 352
第二章 水污染物及其危害与去除 353
第一节水污染物 353
9-2-1水中天然有机污染物 353
9-2-2腐殖质/其他污染物体系 353
9-2-3腐殖酸与富里酸 354
9-2-4藻类致臭 354
9-2-6藻类与除藻 355
9-2-5藻类有机物与藻类毒素 355
9-2-7美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 356
9-2-8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 356
9-2-9 中国水体有机污染物 356
9-2-10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 357
9-2-11邻苯二甲酸酯 358
9-2-12苯并[a]芘 358
9-2-13多环芳烃 359
9-2-14消毒副产物 359
9-2-15消毒副产物预测公式 360
9-2-16 MTT比色法 361
9-2-17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361
9-2-18水中微生物 362
第二节微生物污染 362
9-2-19病原性大肠杆菌 363
9-2-20 O-157大肠杆菌 363
9-2-21 沙门氏伤寒杆菌 364
9-2-22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364
9-2-23绿脓菌 364
9-2-24霍乱弧菌 365
9-2-25军团菌 365
9-2-26黄曲霉素 365
9-2-27病毒 366
9-2-28病原原生动物去除 367
9-2-29贾第鞭毛虫及其孢囊 367
9-2-30隐孢子虫及其卵囊 367
9-2-33管网菌类 369
9-2-31 环孢子虫 369
9-2-32赤痢阿米巴 369
9-2-34管网菌类危害 370
9-2-35水媒病原微生物危害 370
第三节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内分泌 371
紊乱 371
9-2-36瘤与肿瘤和癌 371
9-2-37致癌性 371
9-2-38突变与癌变 372
9-2-39致突变性 373
9-2-40突变类型与危害 374
9-2-41 Ames试验 375
9-2-42致畸性 376
9-2-43环境激素 377
9-2-44 内分泌干扰 377
9-2-45内分泌干扰物质 378
9-2-46“三致”污染物 379
9-2-47化学性环境毒物 379
9-2-48金属类环境毒物 380
9-2-49金属砷毒物 381
9-2-50金属镉毒物 381
9-2-51金属铅毒物 381
9-2-52金属汞毒物 382
9-2-53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类 382
9-2-54饮用水处理技术发展史 383
9-2-55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 383
第四节水污染物去除工艺 383
9-2-56高浊度水净化处理流程 384
9-2-57除铁和锰净水工艺流程 384
9-2-58富营养化原水净化工艺选择 385
9-2-59含藻水净化工艺流程 385
9-2-60除臭技术 385
9-2-61有机污染物去除 386
9-2-62控制与去除消毒副产物 386
9-2-63生物稳定饮用水 388
9-2-64 常规净水工艺改造 388
9-2-65最佳可行技术 389
9-3-1粒状活性炭选择 391
第三章活性炭吸附法 391
9-3-2粒状活性炭使用方式 392
9-3-3活性炭滤床通水方式 392
9-3-4 GAC吸附塔(池)类型 393
9-3-5美国活性炭性能指标 393
9-3-6 GAC吸附池设计参数 393
9-3-7活性炭处理流程 395
9-3-8曝气/活性炭组合工艺 395
9-3-9活性炭/砂滤组合处理效果 396
9-3-10国外粒状活性炭水处理厂 397
9-3-11美国典型GAC净水装置 398
9-3-12 日本典型GAC净水装置 398
9-3-13英国、芬兰和德国典型GAC净水 399
装置 399
9-3-15 中国典型GAC净水装置 400
9-3-14 中国粒状活性炭水处理厂 400
9-3-16 活性炭吸附脱除UV254、CODMn和金属离子 401
9-3-17粉状活性炭选择 401
9-3-18 日本水厂PAC处理装置 402
9-3-19粉状活性炭应用技术关键 402
9-3-20粉状活性炭投加点 404
9-3-21罕柏(Haberer)技术 404
9-3-22 PDF技术 405
9-3-23粉状活性炭除三卤甲烷 405
第四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法 406
9-4-1臭氧/(生物)活性炭法 406
9-4-2德国多奈水厂臭氧/活性炭装置 407
9-4-5大庆石化总厂水厂臭氧/活性炭 408
装置 408
9-4-4德国、意大利、荷兰水厂臭氧/活性炭装置 408
9-4-3法国巴黎水厂臭氧/活性炭装置 408
9-4-6工程菌与生物活性炭 410
9-4-7 前郭炼油厂臭氧/活性炭净水装置 411
9-4-8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臭氧/活性炭净水装置 412
9-4-9臭氧/活性炭净水设备 412
9-4-10臭氧/活性炭组合流程改进 413
第五章臭氧氧化法 414
9-5-1高级氧化过程 414
9-5-2臭氧 415
9-5-3臭氧氧化机理 416
9-5-4水中臭氧分解机理 417
9-5-6臭氧灭杀微生物 418
9-5-5臭氧氧化效果 418
9-5-8臭氧去除消毒副产物 419
9-5-7臭氧氧化法特点 419
9-5-9臭氧去除有毒有机物 420
9-5-10臭氧除致突变前身物 420
9-5-11臭氧氧化预处理 420
9-5-12臭氧氧化中间处理 421
9-5-13 AOC试验 422
9-5-14 臭氧/过氧化氢(O3/H2O2)组合法 422
9-5-15臭氧/过氧化氢(O3/H2O2)组合法应用 423
9-5-16臭氧/紫外光(O3/UV)组合法 424
9-5-18臭氧/紫外光(O3/UV)组合法 425
应用 425
9-5-17臭氧/紫外光(O3/UV)反应机理 425
9-5-19臭氧/紫外光(O3/UV)组合法影响因素 426
9-5-20臭氧/放射线组合法 427
9-5-21催化臭氧氧化 427
9-5-22臭氧氧化催化剂 428
9-5-23臭氧氧化副产物 429
9-5-24臭氧消毒副产物控制与去除 430
9-5-25羟基自由基反应速度常数 431
第六章光化学法 432
9-6-1光化学反应 432
9-6-2光化学降解有机污染物 432
9-6-3地下水有机氯化合物光化学降解 433
9-6-4光化学降解DBPs前身物 433
9-6-5光催化降解消毒副产物 434
9-6-6光催化降解三氯甲烷 435
9-6-7光化学法去除余氯 436
9-6-8光化学法除铁 436
9-6-9过氧化氢/紫外光(H2O2/UV)组 436
合法 436
9-6-10光化学法消毒 437
9-6-11光催化氧化法消毒应用研究 438
第七章生物处理法 438
9-7-1 生物预处理作用与特点 438
9-7-2生物处理/常规处理组合工艺 439
9-7-3混凝沉淀/生物处理效果 440
9-7-5水处理单元互补性 441
9-7-4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441
9-7-6微污染水生物处理 442
9-7-7饮用水生物预处理 442
9-7-8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 442
9-7-9生物陶粒滤池改善水质 443
9-7-10生物陶粒滤池除油污 443
9-7-11生物接触氧化法 444
9-7-12陶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 445
第八章膜处理法 445
9-8-1膜分离法 445
9-8-2水净化膜分离法 446
9-8-3净化水膜滤法 446
9-8-4电渗析与反渗透 447
9-8-5膜分离法作用与特点 448
9-8-6国外膜净化水技术 449
9-8-7膜法生产优质饮用水 450
9-8-8超滤净化河水 450
9-8-9纳滤净化地下水 450
9-8-10饮用水纳滤处理 451
9-8-11纳滤水样Ames试验 451
9-8-12反渗透净化苦咸水 452
9-8-13砂滤反冲洗水膜分离 452
9-8-14不对称氧化铝膜净化饮用水 453
9-8-15 日本饮用水膜滤处理 453
9-8-16法国纳滤水厂 453
9-8-17 Zenon公司Zee Weed膜技术 455
9-8-18 ZeeWeed膜法 455
9-8-19加拿大MF ZeeWeed水厂 455
9-8-20膜法、絮凝和过滤组合工艺 456
9-8-21膜法、混凝和活性炭组合工艺 457
9-8-22膜法、臭氧和活性炭组合工艺 457
9-8-23膜生物处理法 458
第九章消毒技术 459
9-9-1消毒技术发展史 459
9-9-2消毒方法 461
9-9-3消毒方法对比 461
9-9-4消毒原理 462
9-9-5氯与二氧化氯消毒 462
9-9-6氯化消毒与酶系统 463
9-9-7臭氧消毒 464
9-9-8臭氧消毒与细胞结构 464
9-9-9膜法消毒与细菌、病毒 464
9-9-11紫外线消毒 465
9-9-10消毒试验用噬菌体 465
9-9-12紫外线消毒与细胞结构 466
9-9-13紫外线消毒装置 466
第十章饮用纯净水 467
9-10-1瓶装饮用纯净水 467
9-10-2纯净水生产 468
9-10-3纯净水水质标准 469
9-10-4矿泉水生产 469
9-10-5海水淡化纯净水 470
9-10-6富氧水 470
9-10-7富氧饮用水制法 470
展史 471
9-11-2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史 471
第十一章饮用水水质标准 471
9-11-1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发 471
9-11-3欧盟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史 473
9-11-4 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史 474
9-11-5 中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史 475
9-11-6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饮用水水质 476
标准 476
9-11-7现行的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479
9-11-8 欧洲经济共同体饮用水水质标准 480
9-11-9 日本饮用水水质新标准 483
9-11-10 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484
9-11-12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489
9-11-11 中国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 490
标准》准则 490
9-11-13中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492
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492
对比 492
9-11-14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的饮用水标准的对比 495
9-11-15欧盟饮水指令 499
10-1-2非传统水资源 501
10-1-4中水 501
10-1-3再生水 501
10-1-5 工业冷却回用水水质标准 501
第一章污水资源化 501
第十篇 非传统水资源 501
10-1-1污水资源化 501
10-1-6回用水水质标准 502
10-1-7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503
第二章海水利用 504
10-2-1海水 504
10-1-9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504
10-1-8矿井水 504
10-2-2海水水质 505
10-2-3海水利用 506
10-2-4海水淡化 506
10-2-5海水代用 506
10-2-6蒸馏法 506
10-2-7电热造水 506
10-3-3 反渗透法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工艺 507
10-3-2反渗透除盐原理 507
10-3-1反渗透 507
10-2-8苦咸水 507
第三章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 507
10-3-4反渗透脱盐系统 508
10-3-5预处理系统 508
10-3-6反渗透装置 509
10-3-7板框式反渗透装置 509
10-3-8管式反渗透装置 509
10-3-9螺旋式反渗透装置 510
10-3-10 中空纤维式反渗透装置 510
10-3-12反渗透膜组件 511
10-3-13反渗透的透水率 511
10-3-11反渗透膜 511
10-3-14反渗透脱盐率 512
10-3-15反渗透回收水率 512
第四章 电渗析法海水淡化 512
10-4-1电渗析 512
10-4-2电渗析除盐处理过程 512
10-4-3电渗析工艺流程 513
10-4-4电渗析预处理系统 513
10-4-5电渗析器 514
10-4-6膜堆 514
10-4-7离子交换膜 514
10-4-8膜的使用与保存 514
10-4-11电极腐蚀与结垢 515
10-4-12电渗析器运行参数 515
10-4-10极化沉淀 515
10-4-9极区 515
10-4-13 电渗析器的故障 516
10-4-14 电流密度 516
10-4-15 电流效率 516
10-4-16除盐效率 517
10-4-17 电渗析器开停车 517
第十一篇 超临界水处理技术 519
第一章超临界水特性 519
11-11 超临界流体与超临界水 519
11-12超临界流体开发史 520
11-1-3超临界流体技术现状 521
11-1-4超临界流体特性 521
11-1-6超临界水密度 522
11-1-5超临界水物性 522
11-1-7超临界水介电常数 523
11-1-8超临界水介电常数与压力、温度、密度 524
11-1-9水的离子积 525
11-1-10超临界水相行为 526
11-1-11超临界水(流体)热容量 526
11-1-12超临界水粘度与扩散系数 526
11-1-13超临界水(流体)溶解能力 528
第二章超临界水氧化与催化超临界 529
水氧化工艺 529
11-2-1 超临界水反应特性 529
11-2-2超临界水型反应介质 529
11-2-3超临界水氧化工艺流程 530
11-2-4 超临界水氧化与湿式空气氧化 531
11-2-5超临界水氧化法特点与课题 532
11-2-6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工艺 533
11-2-7超临界水催化氧化机理 534
11-2-8超临界水氧化催化剂材料 534
11-2-9 CSCWO催化剂稳定性与反应器 534
腐蚀 534
11-2-10超临水氧化催化剂制法 535
第三章超临界水应用 536
11-3-1超临界水应用研究 536
11-3-2 SCWO法处理半导体厂废液 536
11-3-3 SCWO法处理造纸废水 537
11-3-4 SCWO法处理漂白液中二噁英类 538
11-3-5 SCWO法处理氨 538
11-3-7 CSCWO法处理喹啉 539
11-3-6 CSCWO法处理吡啶 539
11-3-8 SCWO法处理尿素 540
11-3-9 SCWO法处理硝基苯 540
11-3-10 SCWO法处理二硝基苯 541
11-3-11 SCWO法处理苯酚 541
11-3-12 CSCWO法处理苯酚 541
11-3-13 SCWO法处理2-氯酚 542
11-3-14 CSCWO法处理对氯酚 543
11-3-15 SCWO法处理甲乙酮 543
11-3-16 SCWO法处理污泥工业装置 543
11-3-17 SCWO法处理多氯联苯 544
11-3-18 SCWO法分解有机氯化合物 545
11-3-19二噁英类 545
11-3-20 SCWO法降解二噁英类 546
11-3-21 SCWO法处理含二噁英类土壤 547
和飞灰 548
11-3-23 SCWO法处理含二噁英类污染水 548
11-3-22 SCWO法处理含二噁英类焚烧灰 548
11-3-24 SCWO法处理含硫废水 549
11-3-25 SCWO法处理农药污染物 549
11-3-26 SCWO法降解氟隆化合物 549
11-3-27 SCWO法处理放射性废弃物 550
11-3-28 SCWO法回收放射性物种 551
11-3-29 SCWO法回收放射性无机物 551
第四章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与工业 552
装置 552
11-4-1 EWT公司SCWO工业装置 552
弃物 552
11-3-30 SCWO法处理军工与宇航废 552
11-4-2 Modar公司SCWO工业装置 553
11-4-3 Modec公司SCWO工业装置 554
11-4-4 日本SCWO工业装置 555
11-4-5美国SCWO工业装置 555
11-4-6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系统 556
11-4-7 SCWO法双区反应器 557
11-4-8 SCWO法压力平衡反应器 557
11-4-9 SCWO法深井反应器 558
11-4-10 SCWO法连续(或半连续)除盐反 558
应器 558
11-4-11 SCWO法有效控制压力反应器 559
11-4-12 SCWO法常压热介质槽反应器 560
11-4-15 SCWO法容器型反应器 561
11-4-13 SCWO法三流体喷嘴反应器 561
11-4-14 SCWO法直接预热污泥反应器 561
11-4-16 SCWO法管式(蛇管)反应器 562
11-4-17 SCWO技术工程 563
11-4-18 SCWO氧化剂 563
11-4-19 SCWO法物料输送 563
11-4-20 SCWO自热与节能 563
11-4-21 SCWO过程盐沉积 564
11-4-22 SCWO产物回收 564
11-4-23 SCWO法技术经济性 564
12-1-4硫酸亚铁 567
12-1-3聚合氯化铝铁 567
12-1-2硫酸铝 567
12-1-1絮凝剂 567
第一章絮凝剂 567
第十二篇 水处理药剂 567
12-1-5硫酸铝铵 568
12-1-6氯化铁 568
12-1-7结晶氯化铝 568
12-1-8聚合硫酸铁 568
12-1-9聚合氯化硫酸铁 568
12-1-10聚合氯化铝 568
12-1-11壳聚糖 569
12-1-12聚丙烯酰胺 569
12-1-13氯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铵 569
12-2-6阳极缓蚀剂 570
12-2-7阴阳极缓蚀剂 570
12-2-5阴极缓蚀剂 570
12-2-8缓蚀阻垢剂 570
12-2-9硫酸锌、氯化锌 570
12-2-2氧化膜型缓蚀剂 570
12-2-3沉淀膜型缓蚀剂 570
12-2-1缓蚀剂 570
第二章缓蚀剂 570
12-2-4吸附膜型缓蚀剂 570
12-2-10钼酸钠 571
12-2-11钨酸钠 571
12-2-12硅酸钠 571
12-2-13正磷酸盐 571
12-2-14聚磷酸盐 571
12-2-16 2-羟基膦基乙酸 572
12-2-17 S-羧乙基硫代琥珀酸 572
12-2-15亚硝酸钠 572
12-2-18 2-巯基苯并噻唑 573
12-2-19苯并三氮唑 573
12-2-20甲基苯并三氮唑 573
12-2-21十八胺 574
12-2-22多元醇磷酸酯 574
12-2-23吗啉 574
12-2-24归丽晶 574
12-2-25硫脲 575
12-2-26六亚甲基四胺 575
12-2-27二邻甲苯硫脲 575
12-3-2分散剂 576
12-3-1阻垢剂 576
12-3-3阻垢分散剂 576
12-3-4“阈值效应” 576
第三章 阻垢剂、分散剂 576
12-2-29月桂酰基肌氨酸钠 576
12-2-28咪唑啉 576
12-3-5“亚化学计量效应” 577
12-3-6“低限量效应” 577
12-3-7木质素磺酸钠 577
12-3-8丹宁 577
12-3-9葡萄糖酸钠 577
12-3-10羟基亚乙基二膦酸 578
12-3-11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578
12-3-12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 578
12-3-15聚丙烯酸 579
12-3-14 2-膦酰基丁烷-1,2,4-三羟酸 579
12-3-13二乙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579
12-3-16丙烯酸—丙烯酸甲脂共聚物 580
12-3-17聚马来酸 580
12-3-18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 580
12-3-19聚天冬氨酸 581
12-3-20聚环氧琥珀酸 581
12-3-21 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 581
12-3-22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共聚物 582
12-3-23次膦酸基聚丙烯酸 582
12-4-6灭藻剂 583
12-4-5杀真菌剂 583
12-4-4粘泥控制剂 583
12-4 3非氧化型杀生剂 583
12-4-1杀微生物剂 583
12-4-2氧化型杀生剂 583
第四章杀菌剂 583
钠调聚物 583
12-3-24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次磷酸 583
12-4-7氯 584
12-4-8二氧化氯 584
12-4-9次氯酸钠 584
12-4-10次氯酸钙 584
12-4-11三氯异氰尿酸 585
12-4-12二氯异氰尿酸钠 585
12-4-13臭氧 585
12-4-16 2,2-二溴-3-氮川丙酰胺 586
12-4-15戊二醛 586
12-4-14过氧化氢 586
12-4-17二氯二甲基海因 587
12-4-18溴氯海因 587
12-4-19双氯酚 587
12-4-20五氯苯酚 588
12-4-21双三丁基氧化锡 588
12-4-22 4-异噻唑啉-3-酮 588
12-4-23 二硫氰基甲烷 589
12-4-24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589
12-4-2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590
12-4-26十四烷基三丁基氯化鏻 590
12-5-3水合肼 591
12-5-2亚硫酸钠 591
12-5-1除氧剂 591
第五章除氧剂 591
12-5-4异抗坏血酸 592
12-5-5 甲乙基酮肟 592
第十三篇 水处理材料 593
第一章离子交换树脂 593
13-1-1离子交换剂 593
13-1-2磺化煤 594
13-1-3离子交换树脂 594
13-1-4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595
13-1-5离子交换树脂的孔型 595
13-1-6离子交换树脂的产品型号 596
13-1-9离子交换树脂的密度 597
13-1-8离子交换树脂的粒度 597
13-1-7离子交换树脂的外观 597
13-1-10离子交换树脂的含水率 598
13-1-11离子交换树脂的转型膨胀率 598
13-1-12离子交换树脂的机械强度 598
13-1-13离子交换树脂的酸碱性 599
13-1-14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 600
13-1-15离子交换树脂的热稳定性 600
13-1-16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反应 600
13-1-17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 601
13-1-18离子交换树脂的保管 601
13-1-19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602
13-1-20离子交换树脂的变质 602
13-1-21 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 603
13-1-22离子交换树脂的铁污染 604
13-1-23离子交换树脂的硅污染 605
13-1-24离子交换树脂的油污染 605
1 3-1-25离子交换树脂的有机物污染 605
13-1-26离子交换树脂的微生物污染 606
13-1-27 001×7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 606
交换树脂 606
13-1-28 D001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 608
交换树脂 608
13-1-29 D111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 609
交换树脂 609
13-1-30 201×7强碱性Ⅰ型苯乙烯系阴 610
离子交换树脂 610
离子交换树脂 611
13-1-31 201×7强碱性Ⅱ型苯乙烯系阴 611
13-1-32 D201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612
13-1-33 D202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613
13-1-34 D301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615
13-1-35吸附树脂 616
第二章膜 618
第一节 电渗析膜 618
13-2-1 电渗析膜 618
13-2-2电渗析膜体基材 618
13-2 3电渗析膜制备 618
13-2-4电渗析膜的储存 619
13-2-5电渗析膜的种类 619
13-2-11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 620
13-2-10阴离子交换膜 620
13-2-9阳离子交换膜 620
13-2-7异相离子交换膜 620
13-2-6均相离子交换膜 620
13-2-8半均相离子交换膜 620
13-2-12聚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 621
13-2-13苯乙烯型聚乙烯均相阳离子交 621
换膜 621
13-2-14聚氯乙烯半均相离子交换膜 621
第二节反渗透膜 621
13-2-15反渗透膜 621
13-2-16反渗透膜组件 622
13-2-17反渗透膜的制备 622
13-2-18反渗透膜的种类 622
13-2-21非醋酸纤维素膜 623
13-2-23平板式超滤膜 623
13-2-22纤维素酯类超滤膜 623
13-2-19超滤膜 623
13-2-20超滤膜的种类 623
第三节超滤膜 623
13-2-24超滤膜包 624
13-2-25管式超滤膜 624
13-2-26管式电泳漆超滤膜 624
13-2-27卷式超滤膜 624
13-2-28中空纤维超滤膜 624
第四节微孔滤膜 624
13-2-29微孔滤膜 624
13-2-35纳滤膜 625
13-2-36非对称纳滤膜 625
第五节纳滤膜 625
13-2-37复合纳滤膜 625
13-2-38荷电型复合纳滤膜 625
13-2-31折叠式过滤器 625
13-2-34蜂房式线绕滤芯 625
13-2-33增强微孔膜 625
13-2-32袋式过滤器 625
13-2-30中空纤维型微孔滤膜 625
第三章活性炭与生物活性炭 626
第一节 活性炭结构、改性与表征 626
13-3-1碳同素异形体 626
13-3-2炭类结构 626
13-3-3活性炭结构演变 627
13-3-4活性炭微晶结构 627
13-3-6活性炭组成 628
13-3-5活性炭孔隙结构 628
13-3-7活性炭表面改性 629
13-3-8活性炭表征 629
第二节活性炭分类、性状与质量 629
标准 629
13-3-9活性炭分类 629
13-3-10粉状和粒状活性炭优缺点 630
13-3-11石油焦炭基活性炭 630
13-3-12活性炭性状 630
13-3-13美国粉状活性炭质量标准 631
13-3-14美国粒状活性炭质量标准 631
13-3-15 日本活性炭质量指标 632
13-3-16 中国活性炭产地与规格 633
第三节活性炭制造、活化与再生 634
13-3-18活性炭原料 634
13-3-17 中国木质活性炭质量指标 634
13-3-19活性炭制造工艺 635
13-3-20活性炭气体活化法 636
13-3-21 活性炭化学活化法 636
13-3-22活性炭气体活化装置类型 636
13-3-23活性炭脱附方法 637
13-3-24水处理炭再生法 637
13-3-25活性炭加热再生法 637
13-3-26活性炭生物再生法 638
13-3-27活性炭化学再生法 638
13-3-29活性炭再生炉 639
13-3-28活性炭湿式氧化再生法 639
13-3-30活性炭超临界萃取再生法 640
13-3-31 活性炭用超临界流体脱附 640
第四节 活性炭吸附与吸附床 641
13-3-32活性炭吸附剂 641
13-3-33活性炭吸附分类 641
13-3-34活性炭吸附床穿透曲线 642
13-3-35活性炭吸附法特点 642
13-3-36活性炭吸附床层 643
13-3-37固定床活性炭吸附 643
13-3-38移动床活性炭吸附 643
13-3-39流化床活性炭吸附 644
13-3-40国外活性炭工业 645
13-3-41 国外活性炭产量 645
第五节水处理炭应用 645
13-3-42 中国活性炭工业 646
13-3-43活性炭产量与用量 647
13-3-44活性炭设备安全措施 647
13-3-45水处理粒状活性炭 648
13-3-46水处理炭应用 648
13-3-47活性炭二级处理 649
13-3-48活性炭三级处理 650
13-3-49粉状活性炭/活性污泥组合法 650
(AS-PAC法) 650
13-3-50活性炭生物膜法 651
13-3-51生物活性炭 651
13-3-53活性炭除油 652
工艺 652
13-3-52活性炭与一次、二次水处理组合 652
13-3-54活性炭处理气浮脱油水 653
13-3-55活性炭处理生化砂滤水 653
13-3-56活性炭处理沉淀砂滤水 653
13-3-57活性炭处理砂滤水 654
13-3-58活性炭处理凝聚水 654
13-3-59活性炭处理气浮滤水 655
13-3-60活性炭除油除酚 655
13-3-61 活性炭处理吸附滤水 655
13-3-62活性炭处理隔油滤水 656
13-3-63活性炭处理氧化沟出水 657
13-3-64炼厂污水处理与回用 657
13-3-65生物炭处理沉淀水 657
13-3-66活性炭处理高速滤水 657
13-3-68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除酚 658
13-3-67活性炭除酚 658
13-3-69焦炭/活性炭处理生物脱酚水 659
13-3-70活性炭处理含硫滤水 659
13-3-71 生物活性炭处理含硫净化水 660
13-3-72硬质活性炭脱色 660
13-3-73曝气/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661
13-3-74臭氧/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661
13-3-75活性炭除重金属除氰 662
13-3-76活性炭除铬(Cr6+) 662
13-3-77活性炭除铜、镍、锌和汞 663
13-3-78活性炭除氰 663
13-3-79活性炭处理造纸废水 663
13-3-81 活性炭处理有机化工污染水 664
13-3-80活性炭处理农药污染水 664
13-3-82活性炭处理垃圾渗滤液 665
13-3-83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666
13-3-84活性炭除油净化水 666
13-3-85活性炭处理磷污染水 667
13-3-86城市污水净化经济性 668
第四章活性炭纤维与生物碳纤维 669
第一节活性炭纤维种类、特性和 669
制法 669
13-4-1活性炭纤维种类 669
13-4-2活性炭纤维孔径分布 669
13-4-3活性炭纤维性质 669
13-4-5酚醛基活性炭纤维特性 670
13-4-4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特性 670
13-4-6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特性 671
13-4-7聚乙烯醇基活性炭纤维特性 671
13-4-8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特性 671
13-4-9 PAN基活性炭纤维平衡吸附量 672
13-4-10活性炭纤维与纤维状活性炭 672
13-4-11世界PAN碳纤维需求量 672
13-4-12世界炭纤维需求量 673
13-4-13 PAN炭纤维制法 673
13-4-14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制法 674
13-4-15沥青基炭纤维制法 674
13-4-16 PAN基活性炭纤维制法 674
13-4-19沥青基活性炭纤维深加工流程 675
13-4-18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制法 675
13-4-17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制法 675
13-4-20活性炭纤维深加工产品应用 676
13-4-21聚乙烯醇基活性炭纤维制法 677
第二节活性炭纤维应用 677
13-4-22 ACF处理二次生化砂滤出水 677
13-4-23 ACF处理油页岩干馏排出水 677
13-4-24 ACF水处理效果 678
13-4-25 ACF处理酚污染水 678
13-4-26 ACF处理有机物污染水 678
13-4-27 ACF处理有机染料污染水 679
13-4-28 ACF处理造纸黑液 679
13-4-33 ACF处理含氯化合物装置 680
13-4-31 ACF处理三氯甲烷 680
13-4-32 ACF处理三氯乙烯污染水 680
13-4-30 ACF处理多氯联苯污染水 680
13-4-29活性炭纤维除氯性能 680
13-4-34 ACF除臭 681
13-4-35 ACF处理农药污染水 681
13-4-36 ACF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水 681
13-4-37 ACF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 682
13-4-38 添加铝、铁、镁、钙等活性炭纤维 682
13-4-39载银型抗菌性活性炭纤维制法 683
13-4-40载银活性炭纤维净化水效果 683
13-4-41 载银活性炭纤维毡杀灭芽孢杆菌效果 683
13-4-45碳纤维生物膜性能 684
13-4-44生物碳纤维分类 684
13-4-43生物碳纤维 684
第三节 生物碳纤维及其应用 684
13-4-42活性炭纤维处理放射性物质 684
13-4-46碳纤维微生物固定化 685
13-4-47碳纤维生物膜 685
13-4-48水体中微生物类型 685
13-4-49碳纤维生物膜现场使用试验 685
13-4-50碳纤维生物膜处理河水 685
13-4-51臭氧/碳纤维生物膜处理池塘水 686
13-4-52用臭氧和碳纤维生物膜处理浅 686
池水 686
13-4-53碳纤维生物膜除水中重金属 686
13-5-4无烟煤滤料 687
13-5-3石英砂滤料 687
13-5-2吸附剂 687
第五章截污剂、吸附剂 687
13-4-54 碳纤维加固预应力圆形水池 687
13-5-1截污剂 687
13-5-5磁铁矿滤料 688
13-5-6纤维球滤料 688
13-5-7沸石 688
13-5-8硅藻土 688
13-5-9膨润土 688
13-5-10轻质氧化镁 688
13-5-11活性氧化铝 688
14-1-1国家标准 689
14-1-2标准化 689
14-1-3城市用水分类标准 689
第一章标准 689
第十四篇标准、法规 689
14-1-5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 690
14-1-6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 690
14-1-7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690
14-1-8 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 690
14-1-9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方法 690
14-1-10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 691
通则 691
14-1-11造纸产品取水定额 691
14-1-12石油炼制取水定额 692
14-1-13火力发电取水定额 693
14-1-14 钢铁联合企业吨钢取水定额 695
14-1-15棉印染产品取水定额 696
14-1-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697
规定 697
14-1-17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技术 697
14-1-16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697
14-1-19地下水质量标准 699
14-1-20海水水质标准 700
14-1-21 电子级水质量标准 701
14-1-22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 702
水汽质量标准 702
14-1-23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706
14-1-24水处理剂产品分类和命名标准 707
14-1-25水质分析方法标准 710
14-1-2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 712
标准 712
14-1-27工业循环冷却水分析方法标准 713
标准 714
14-1-28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分析方法 714
14-1-29电子级水质分析方法标准 716
14-1-30水处理化学品标准 716
14-1-31离子交换树脂标准 717
14-1-32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718
第二章法规 718
14-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18
14-2-2工业节水规划 719
14-2-3城市供水条例 719
14-2-4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 719
14-2-5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719
14-2-10工业用水定额(试行) 720
14-2 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720
14-2-8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720
14-2-7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 720
14-2-6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720
规定 720
14-2-11节水型城市目标考核标准 721
14-2-12节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 721
第十五篇 光化学处理技术 723
第一章光化学氯化及其反应器 723
15-1-1光化学氧化 723
15-1-2光化学氧化技术发展史 723
15-1-3光化学原理 724
15-1-4光催化反应原理 725
15-1-5体相半导体TiO2光催化机理 726
15-1-6光催化剂TiO2作用机理 726
15-1-7TiO2薄膜自净机理 727
15-1-8有机物光催化氧化机理 727
15-1-9无机物光催化氧化机理 728
15-1-10光催化反应器 729
15-1-11 固定型光催化反应器 730
15-1-12光催化反应光源 730
15-1-13太阳能反应器 731
第二章 光催化氧化催化剂 732
15-2-1 TiO2型光催化剂 732
15-2-2 P—25型TiO2光催化剂 732
15-2-3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 733
15-2-4悬浮相光催化剂 734
15-2-5光催化剂固载方法 735
15-2-7 TiO2光催化剂结构 736
15-2-6光催化剂固载方法特点 736
15-2-8光催化剂载体 737
15-2-9光催化剂改性 738
15-2-10光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