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管理与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实务全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剑峰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45541x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临床病理学 1

第一章 关于艾滋病概述 1

第一节 艾滋病的客观由来 1

第二节 艾滋病的分类与分型 4

第二章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1

第一节 性传播 11

第二节 血液传播 13

第三节 母婴传播 16

第四节 器官移植传播 16

第五节 人工授精传播 16

第六节 医源性传播 17

第七节 哪些情况下不会感染艾滋病 17

第八节 艾滋病目前在全球的传播情况 18

第三章 艾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8

第一节 艾滋病的诊断原则 28

第二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34

第三节 HIV感染的实验诊断 37

第四节 艾滋病的推测诊断 44

第五节 艾滋病的鉴别诊断 50

第四章 艾滋病的病原学 54

第一节 HIV的生物学特征 54

第二节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57

第三节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 61

第五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63

第一节 流行过程 63

第二节 艾滋病的流行特征 64

第三节 艾滋病的社会行为学 68

第六章 HIV的起源与进化 73

第一节 HIV的系统演化 73

第二节 HIV的起源 77

第三节 HIV的分子进化 84

第四节 环境与进化 86

第五节 艾滋病动物模型 88

第七章 HIV基因表达、后加工及其调控 96

第一节 基因组结构元件 96

第二节 细胞蛋白对转录起始的调节 98

第三节 Tat蛋白对转录延伸的调节 101

第四节 转录产物的加工 105

第五节 Rev蛋白对转录产物运输的调节 108

第六节 Vpu与Nef蛋白介导的CD4下向调节 111

第七节 Vpr与Vif蛋白的调节功能 113

第八章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115

第一节 潜伏期 115

第二节 临床期 115

第三节 常见的临床表现 116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异性实验诊断 119

第九章 HIV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逃逸 124

第一节 感染后免疫应答模式 124

第二节 抗体的诱导与中和作用表现 131

第三节 保护性抗体的作用机理 137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抗HIV免疫应答 140

第五节 HIV的免疫逃逸机制 144

第十章 HIV感染的免疫异常 148

第一节 免疫过度激活 148

第二节 免疫细胞异常及其功能障碍 153

第三节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 154

第四节 机会性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 156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 160

第一节 机会性感染概述 160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性病毒感染 164

第三节 细菌感染 176

第四节 真菌感染 189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的寄生虫病 201

第十二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的恶性肿瘤 212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肿瘤概述 212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 216

第三节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 230

第四节 艾滋病相关的其他肿瘤 240

第十三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245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概述 245

第二节 心肌炎与心肌病 249

第三节 其他心血管疾病 252

第十四章 由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神经系统疾病 256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256

第二节 HIV对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害 264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性感染 270

第四节 艾滋病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86

第五节 脑血管病变及相关疾病 288

第六节 艾滋病相关的周围神经与肌肉病变 289

第十五章 由艾滋病引发的相关呼吸系统疾病 294

第一节 艾滋病时的肺部损害 29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和鉴别 294

第十六章 由艾滋病引发的相关消化系统疾病 304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消化道疾病概述 304

第二节 胃肠道的机会性感染 313

第三节 由艾滋病引发的肝胆、胰腺病变 319

第四节 口腔与食管疾病 331

第十七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339

第一节 淋巴结病 339

第二节 骨髓病变 348

第三节 胸腺病变 349

第四节 血液病变 350

第五节 脾脏病变 353

第十八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56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肾脏疾病 356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的生殖系统疾病 360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的关系 361

第十九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皮肤黏膜疾病 367

第一节 艾滋病引发相关皮肤黏膜疾病概论 367

第二节 皮肤恶性肿瘤 368

第三节 血管疾病 372

第四节 皮炎及杂类皮肤病 374

第五节 皮肤感染性疾病 376

第二十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其他疾病及外科疾病 381

第一节 内分泌腺病变 381

第二节 眼部相关疾病 384

第三节 耳鼻喉科相关疾病 389

第四节 关节疾病 389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的外科病变 390

第二篇 HIV病毒与人体免疫防御系统 394

第一章 HIV传播的特征 394

第一节 血液中的HIV 395

第二节 生殖液中的HIV 399

第三节 唾液和其他体液中的HIV 402

第四节 HIV经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 403

第五节 HIV的性传播 404

第二章 HIV—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病毒进入细胞的步骤 407

第一节 CD4受体 407

第二节 病毒进入细胞的结合后步骤 410

第三节 病毒一细胞融合 417

第四节 病毒进入相关的HIV—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 419

第五节 CD4蛋白的下调 419

第六节 缺乏CD4表达的细胞的感染 421

第七节 其他可能的HIV—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 424

第八节 综述HIV感染早期步骤 424

第九节 细胞间HIV转移 425

第十节 病毒进入细胞的其他机制 426

第十一节 病毒重组 430

第三章 急性HIV感染和易感细胞 432

第一节 急性HIV感染 432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HIV感染 437

第三节 HIV感染时CD4+淋巴细胞的数量 444

第四节 干扰现象和超感染 445

第四章 HIV的细胞病变特征 448

第一节 HIV诱导的细胞融合 448

第二节 染色体外病毒DNA的聚积和细胞死亡 450

第三节 病毒和病毒蛋白的毒性 451

第四节 细胞凋亡 452

第五节 超抗原作用 457

第五章 HIV的异质性及与致病机制的关系 458

第一节 HIV-2 458

第二节 HIV-1毒株细胞宿主范围的差异 461

第三节 CD4蛋白表达的调节 466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 467

第五节 潜伏状态 468

第六节 HIV毒株的分子特征 468

第七节 HIV毒株的血清学性质 475

第八节 对细胞免疫的敏感性 480

第九节 HIV基因异质性与致病机制的关系 480

第六章 HIV复制的细胞内控制 487

第一节 HIV感染的早期细胞内过程 487

第二节 病毒产生中的差异——胞内因子的作用 488

第三节 其他病毒对HIV复制的影响 492

第四节 静息细胞的病毒感染 493

第五节 潜伏状态 497

第七章 决定HIV生物学性状的病毒基因区域 504

第一节 包膜区与细胞嗜性 504

第二节 调节蛋白和病毒复制 510

第三节 包膜区和致细胞病变性、CD4蛋白调节和sCD4中和 511

第四节 小结 512

第八章 HIV对宿主各种组织及器官系统的影响 513

第一节 造血系统:免疫功能 513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525

第三节 胃肠道系统 539

第四节 其他器官系统 541

第九章 HIV感染的体液免疫 542

第一节 抗HIV抗体的检测 542

第二节 中和抗体 543

第三节 增强抗体 547

第四节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550

第五节 补体固定的抗病毒抗体 551

第六节 补体 551

第七节 自身免疫 552

第十章 HIV感染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557

第一节 自然杀伤细胞 557

第二节 细胞毒T淋巴细胞 558

第三节 CD8+细胞非细胞毒性抗HIV活性 569

第十一章 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与免疫缺陷性疾病 579

第一节 免疫防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79

第二节 免疫活性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 595

第三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02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614

第三篇 艾滋病的治疗与疫苗 620

第一章 艾滋病的发病经过与临床表现 620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展进程与分期 620

第二节 艾滋病发展进程中的常见表现 625

第三节 儿童与妇女艾滋病 632

第四节 艾滋病的预后与影响病程进展的因素 635

第二章 艾滋病的治疗 639

第一节 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 639

第二节 靶向药物设计 683

第三节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691

第四节 高效搞逆转录病毒疗法 698

第五节 阻断HIV母婴传播 705

第六节 联合疗法的局限性及其补救方案 705

第七节 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的治疗 706

第八节 支持疗法 706

第九节 辅助疗法或替代疗法 706

第三章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治疗 712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 712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原则 712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应用 714

第四节 抗艾滋病中草药的筛选 716

第五节 抗艾滋病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717

第六节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着眼点 719

第七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关问题的探讨 720

第四章 重症艾滋病人的护理 723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的重要性 723

第二节 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723

第三节 临床的护理 724

第四节 家庭护理 726

第五节 临终关怀护理 727

第六节 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727

第五章 艾滋病药物治疗与药物研究 729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天然免疫 729

第二节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负面影响 729

第三节 艾滋病治疗的费用问题 730

第四节 艾滋病药物研究的最前沿 731

第六章 艾滋病疫苗 733

第一节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历史 733

第二节 艾滋病疫苗开发面临的挑战 737

第三节 艾滋病疫苗设计策略 740

第四节 免疫增强与高效接种 746

第五节 SIV/SHIV实验性疫苗 748

第六节 新型疫苗或潜在疫苗 753

第七章 艾滋病咨询 756

第一节 咨询的基本知识 756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 760

第四篇 预防策略与国家卫生及相关行政机关人员的培训及人性化管理 766

第一章 我国艾滋病问题 766

第一节 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766

第二节 艾滋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危害 779

第三节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原则和措施 790

第二章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793

第一节 传染源的控制 793

第二节 控制传播途径 797

第三节 免疫预防 812

第四节 ATDS疾病监测 817

第五节 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成功经验 820

第六节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与防治 830

第三章 艾滋病的预防性治疗 839

第一节 卡氏肺囊虫肺炎 839

第二节 弓形体病 841

第三节 真菌感染 841

第四节 鸟分支杆菌感染 842

第五节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843

第六节 细菌性感染 844

第七节 疫苗接种 846

第八节 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847

第九节 孕妇的预防性治疗 848

第十节 职业性暴露后的预防 848

第十一节 母婴传播的药物预防 849

第十二节 CD4细胞和预防性治疗 850

第四章 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主要问题 851

第一节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中长期目标 851

第二节 我国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社会实际问题 851

第三节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和政策问题 857

第五章 对公众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863

第一节 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原则 863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工作步骤 865

第三节 针对不同对象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 875

第六章 针对国家卫生及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培训与方法 878

第一节 从业人员培训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 878

第二节 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的基本要素 881

第三节 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方案的设计 883

第四节 公众普遍缺乏的防治知识与国家法律政策宣传普及督导管理进行人员素质培训之间的挑战和应对 886

第五节 国家卫生行业人员及相关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策略 899

第六节 对国家医疗卫生人员及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方法与实施 914

第七节 对国家医疗卫生人员与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者的选择及培训质量的控制 931

第八节 预防控制艾滋病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策略 948

第九节 人性化管理方法的提倡与辑毒和卖淫嫖娼 971

第七章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 973

第一节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相关法律摘录 973

第二节 建立协调互动的宣传、预防、关爱控制网络机制 974

第三节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措施 984

第八章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管理 987

第一节 监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摘录 987

第二节 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摘录 989

第三节 我国政府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管理网络中心作用 990

第四节 政府各有关部门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网络中的职责和任务 991

第九章 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出路 999

第一节 正确认识我国艾滋病低流行时期的问题和挑战 999

第二节 观念的改变 1006

第三节 行为的改变 1040

第十章 全球可资借鉴的艾滋病防治经验 1057

第一节 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的主要经验 1057

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艾滋病预防经验 1081

第五篇 相关法律政策汇编 1160

关于加强监测、严防艾滋病传入的报告 1160

关于加强艾滋病疫情管理的通知 1161

关于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脖检查的通知 1161

关于加强艾滋病预防工作的请示 1162

关于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脖检查的补充通知 1163

关于来华外国人提供健康证明问题的若干规定 1164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1165

关于中国公民出入境提交健康证明的通知 1168

关于对华侨、港、澳、台同胞入出境提交健康证明有关事宜的通知 1168

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 1169

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 1172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 1172

关于颁发《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通知 1174

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 1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期规划 1177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现状 1180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1197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1198

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1203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指导意见 1203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1208

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13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大力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1215

关于设立广东、云南艾滋病防治中心和加强全国性病防治中心的通知 1222

国家有关部委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 1223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1226

血源用体外免疫诊断试剂批批国家检定实施细则 1233

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 1237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239

1995年的世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日主题:共享权利、同担责任 1242

关于《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控制艾滋病合作项目》的通知 1243

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合作培训项目简介 1244

北京市实施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规定 1246

上海市艾滋病监测管理实施办法 1248

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办法 1251

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 1256

成都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 1260

大连市艾滋病监测管理规定 1263

关于报批《国务院关于防止艾滋病传入和监测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报告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条例 1268

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对卖淫嫖娼人员强制进行性病检查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 1274

辽宁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1275

吉林省性病防治管理条例 1277

广州市性病防治规定 1279

沈阳市性病防治管理条例 1282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沈阳市性病防治管理条例》的决定 1285

青岛市防治性病规定 1285

济南市性病防治条例 1287

巴黎艾滋病首脑会议宣言 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