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永基主编;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
  • 出 版 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3018182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西北地区概貌特点及分区 1

第一节 概貌特点 1

一、深居大陆腹部、幅员辽阔、山地、高原、沙漠、盆地相间分布,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差异较大 1

二、气候受东南、西南、中亚西风、北冰洋四股气流影响,但由于深居大陆腹部,水汽影响不强烈,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日照长、温差大、风力强 2

三、森林、植被相对稀少,水土流失面积较广 3

四、土地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土壤含盐量相对较大,受水资源条件约束,开垦范围小 4

五、河流、湖泊类型多,但水量不大,许多为季节性河流、时令性湖泊 4

六、许多河流的水量受冰雪融水调节的影响 5

七、人口、经济占全国比重小,但有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大 6

第二节 分区 6

一、流域分区 7

二、行政分区 7

第二章 西北地区水资源分析评价特点及地表水资源 9

第一节 西北地区水资源分析评价特点 9

一、内陆河径流主要形成于山区,散失于山前平原盆地,径流的补给源主要是降水、冰雪与地下水(分析评价特点之一) 9

二、冰雪资源对内陆河地表水资源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分析评价特点之二) 10

三、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特征明显(分析评价特点之三) 11

四、内陆河区水资源的平衡状态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评价特点之四) 15

第二节 降水与蒸发特点分析 16

一、降水特点分析 16

二、蒸发特点分析 19

第三节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21

一、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原则 21

二、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 21

第四节 地表水资源量地区分布及年内、年际变化 22

一、地区分布 22

二、年内变化 23

三、年际变化 24

第五节 出入境水量及主要江河年径流量 25

一、全区出入境水量 25

二、各省区之间出入境水量 25

三、主要河流年径流量 26

一、各重点区的计算模式 27

第六节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27

二、全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29

第七节 地表水资源40年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分析 31

一、地表水资源的历史变化分析 31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36

第八节 地表水资源质量 44

一、河流泥沙 44

二、河流天然水质 47

三、水污染现状 49

第三章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总水资源 53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划分 53

一、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原则 53

二、地下水系统的划分 53

第二节 典型流域转化关系分析 55

一、玛纳斯河流域转化关系分析 55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62

二、黑河流域转化关系分析 62

一、地表水径流条件改变的影响 63

二、人工开采的影响 64

三、潜水位埋深对地下水补排量的影响 65

第四节 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68

一、分析方法 68

二、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分析计算成果 70

三、各省(区)分析计算成果 72

一、分析方法 73

四、建议采纳成果 73

第五节 分区地下水可利用量(浅层水) 73

二、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分析计算成果 74

三、各省(区)分析计算成果 76

四、建议采纳成果 77

五、关于水资源总的可利用量的问题 77

第六节 分区深层承压(自流)水可利用储存量 78

一、深层承压(自流)水概述 78

二、西北地区深层承压(自流)水可利用量计算成果 79

三、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80

第七节 地下水资源质量 81

一、地下水天然水质 81

二、地下水污染现状 82

第八节 分区水资源总量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比 83

一、分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 84

二、分区水资源总量汇总成果 85

三、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 86

第九节 区域水量平衡分析 87

一、区域水量平衡方程及水平衡参数计算原则 87

二、区域水量平衡计算成果及分析 88

第十节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90

一、历史旱情统计 91

二、受旱、成灾逐年变化情况 91

第一节 历史上的干旱灾害 91

第四章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1

三、1928大旱年 92

四、干旱程度分析 92

第二节 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95

一、建国以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95

二、建国以后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95

第三节 1995年供水水源工程供水能力分析 97

一、供水水源工程构成 97

二、供水水源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与实际供水能力 97

第四节 1995年实际供水量及198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 98

一、1995年实际供水量及构成 98

二、1980年以来实际供水的变化趋势 98

一、1995年河道外实际用水量及其构成 100

第五节 1995年实际用水量及198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 100

三、1993~1997年五省区实际供水变化情况 100

二、1980年以来河道外实际用水变化趋势 101

三、1995年生态耗用水量 103

四、1995年河道内用水 103

第六节 现状供需水平衡状况 103

一、现状工程条件下中等干旱年供需平衡状况 103

二、现状工程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04

第七节 现状供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估算 105

一、现状供用水效率 105

二、节水潜力估算 107

第八节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08

一、概况 109

第一节 新疆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09

第五章 重点区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09

二、水资源特点 110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111

四、现状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112

五、1995年实际供、用水量 112

六、现状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114

七、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116

八、农业、工业节水途径及节水潜力估算 118

九、生态环境耗水量 118

十、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20

十一、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124

二、水资源特点 126

第二节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26

一、概况 126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127

四、现状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128

五、1995年实际供、用水量及与1980年情况的对比 129

六、现状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 131

八、农业节水途径及节水潜力估算 132

七、1995年生态耗用水量 132

九、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133

第三节 河西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35

一、概况 135

二、水资源特点 135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136

四、现状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137

五、1995年实际供水量及与1980年情况的对比 137

六、1995年实际用水量及与1980年情况的对比 138

七、现状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 139

八、节水途径及节水潜力估算 141

九、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141

一、概况 142

第四节 关中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42

二、水资源特点 14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 143

四、现状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144

五、1995年实际供水量及与1980年供水量的对比 144

六、1995年实际用水量及与1980年情况的对比 146

七、现状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 147

八、节水途径及节水潜力估算 148

九、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149

一、概况 151

二、水资源特点 151

第五节 宁夏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51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152

四、现状供水工程及供水能力 152

五、1995年实际供用水量 153

六、现状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状况 154

七、生态环境耗用水量 155

八、工农业节水途径及节水潜力估算 155

九、黄河干流出入境水量及引黄灌区引排水历年的变化 155

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157

第六章 重点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59

第一节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总体特征 159

一、地貌结构独特 159

二、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159

三、生态环境脆弱 159

第二节 重点区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60

一、生态环境状况 160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1

第三节 重点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及总体发展趋势 164

一、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164

二、生态环境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164

第四节 重点区生态环境主要保护措施 166

一、搞好流域规划、节水灌溉是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166

二、控制人口增长,实现适度人口增长目标 167

三、稳定和适度扩大绿洲面积 168

四、实施开发性环境移民是缓解贫困地区压力,制止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 169

第五节 各重点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69

一、新疆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69

二、宁夏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76

四、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84

五、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89

第六节 重点区生态环境现状质量评价及评价指标体系 195

一、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195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96

三、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198

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202

第七节 各重点地区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07

一、新疆生态环境现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07

二、宁夏生态环境现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14

三、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现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17

四、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现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21

五、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29

第八节 小结 231

一、青海湖现况 236

第七章 青海湖、艾比湖萎缩干涸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6

第一节 青海湖 236

二、青海湖萎缩的原因 237

三、青海湖水位变化模拟模型及发展趋势预测 237

四、青海湖萎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3

第二节 艾比湖 246

一、艾比湖现况 246

二、艾比湖萎缩的原因 247

三、生态环境系统多目标协调模型 248

四、艾比湖萎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53

第八章 重点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254

第一节 “和谐度”评价 254

一、“和谐度”概念和评价定义 254

二、“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拟定 255

三、“和谐度”评价方法和分区计算结果 259

四、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和谐度”评价分类及排序 263

第二节 “脆弱性”评价 266

一、“脆弱性”的主要表现 266

二、“脆弱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266

三、“脆弱性”评价方法和分区计算结果 267

四、分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脆弱性”评价分类及排序 271

第三节 分区定性定量综合评价分析 273

一、“和谐度”与“脆弱性”评价计算结果比较 273

二、关中等五个分区“很不协调”及“严重脆弱”的主要具体表现 273

三、小结 278

第九章 几点结论及几个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80

第一节 几点结论 280

第二节 几个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81

附表1 西北地区三级区降水统计表 282

附表 282

附表2 西北地区行政分区降水统计表 286

附表3 1956~1995年西北地区各省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表 288

附表4 西北地区各省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水面蒸发量表(E601) 289

附表5 西北地区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统计表 290

附表6 西北地区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统计表 294

附表7 北地区各省(区)部分分区多年平均各月地表水资源量表 296

附表8 主要江河部分测站含沙量、输沙量统计表 297

附表9 主要江河部分测站多年月、年平均含沙量表 299

附表10 北地区主要河流测站天然水化学特征表 300

附表11 西北地区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成果表 301

附表12 北地区流域三级区水资源总量成果表 303

附表13 西北五省区旱情统计表 307

附表14 1995年用水情况统计表 308

参考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