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体研究 3
第一章 农民工基本情况 3
一、“农民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二、为什么使用“农民工”这个称谓 4
三、农民工目前的情况 6
四、农民工做出的巨大贡献 11
第二章 农民工问题及其根源 17
一、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7
二、农民工现象的存在带来的社会问题 24
三、农民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双因素论 29
第三章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三个历史阶段 41
一、第一阶段:就业平权阶段(自改革开放到2002年) 43
二、第二阶段:劳动平权阶段(自2002年至2012年) 48
三、第三阶段:市民平权阶段(2012年以后) 65
第四章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4
一、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高度必要性、迫切性 74
二、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86
三、反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92
第五章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思路:123453 101
一、围绕一个目标 101
二、两条腿走路 107
三、分三步实施 111
四、“四个着力”工作布局 118
五、重点推进五项改革 119
六、不断强化三大保障 124
第二篇 专题研究 133
第六章 农民工职业培训实效问题研究 133
一、职业培训的几个关键环节(分析职业培训实效问题的理论框架) 134
二、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实效的原因 141
三、对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实效的建议 145
第七章 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研究 150
一、建设工程领域用工不规范的第一阶段:包工头用工 150
二、建设工程领域用工不规范的第二阶段: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用工 155
三、为什么说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用工是不规范用工 159
四、对规范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建议 162
第八章 尘肺病农民工待遇保障问题研究 167
一、尘肺病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168
二、尘肺病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障碍 169
三、关于解决尘肺病农民工医疗和生活待遇保障问题的探讨 176
第九章 与户籍挂钩的权益问题研究 187
一、不限定行政区域户籍但与城镇户籍挂钩的权益(任何地区的城镇户籍人口可在全国享有的权益) 191
二、不限定行政区域户籍但与农村户籍挂钩的权益(任何地区的农村户籍人口可在全国享有的权益) 191
三、不限定行政区域户籍且城乡户籍均享有但权益标准与城乡户籍挂钩的权益(任何地区的任何户籍均可在全国享有但城乡户籍权益标准或条件有差别的权益) 192
四、不限定行政区域户籍且城乡户籍均享有但权益标准与行政区域户籍挂钩的权益(任何地区的任何户籍均可在全国享有但本地与外地户籍权益标准有差别的权益) 196
五、既与本行政区域户籍挂钩又与城镇户籍挂钩的权益(本地城镇户籍人口可以享有的权益) 197
六、既与本行政区域户籍挂钩又与农村户籍挂钩的权益(本地农村户籍人口可以享有的权益) 200
七、与本行政区域户籍挂钩但不限定城镇或农村户籍的权益(本地户籍人口不分城乡均可平等享有的权益) 202
八、与本行政区域户籍挂钩且城乡户籍均享有但权益内容与城乡户籍挂钩的权益(本地城乡户籍人口均享有但城乡户籍人口权益内容有差别的权益) 208
九、分析及结论 218
第十章 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政策问题研究 225
一、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226
二、中央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精神 240
三、各地区各类城镇如何制定好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标准 245
第十一章 农民工全家进城落户后土地权益处理问题研究 255
一、农民工全家进城落户后土地权益处理问题的起因 255
二、农民工全家进城落户后土地权益处理不同方式对七大战略目标的影响 258
三、对农民工全家进城落户后土地权益处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285
第十二章 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问题研究 291
一、将农民工等常住人口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住房发展规划 293
二、按照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合理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 295
三、汇聚政府、市场、农民工三方力量向农民工家庭提供安居房 306
第十三章 推进未落户农民工逐步平等享受市民权益问题研究 309
一、推进未落户的农民工逐步平等享受市民权益的基本框架 309
二、推进未落户的农民工逐步平等享受市民权益的具体建议 317
三、关于调动地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的建议 322
第十四章 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331
一、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含义 331
二、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议 340
三、全面普及开展新市民培训 342
第十五章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问题研究 350
一、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各项指标及其定义 350
二、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值及计分办法 357
三、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的组织开展方式 374
结束语 对未来的展望 380
后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