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价值尺度 货币比价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宏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8045393
  • 页数:564 页
图书介绍:清代中国处于白银时代,实行的是银两与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作者试图重建有关银钱比价波动的事实,划分银钱比价波动的阶段,说明银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以及影响的范围;同时详细说明当时朝野人士围绕着各个时段银钱比价的变化展开的讨论和采取的措施,分析其利弊得失;借用物价、粮价和金属系统价格资料,关注制钱质量和重量的变化,分析银钱比价变化数据,构建系统的价值资料体系。

导论 1

一 选题意义 1

二 学术回顾 5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第一章 顺治与康熙初年的“银贵钱贱”(1644—1674年) 14

一 1644—1681年银钱比价的波动形势 14

二 清廷的各种调剂措施 21

三 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各种看法 23

四 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24

五 西欧的“价格革命”与中国的银钱比价 31

六 关于顺治与康熙初年银钱比价波动原因的分析 38

小结 43

第二章 康熙中期银价暴跌的成因(1674—1690年) 44

一 1674—1690年银钱比价暴跌情况 44

二 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一致看法 48

三 米价、物价与银钱比价 50

四 关于本时期“银贱钱贵”原因的分析 52

五 “三藩之乱”与银价的暴跌 54

小结 58

第三章 康熙后期的银价再度上涨(1690—1705年) 59

一 1690—1705年的银价上涨情况 59

二 官方的调剂措施 61

三 玄烨等人的看法 63

四 米价、物价与“银贵钱贱” 65

五 影响本期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66

小结 69

第四章 从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银价的再度下跌(1706—1770年) 70

一 1705—1770年的银钱比价波动情况 70

二 清廷对于“银贱钱贵”的应对措施 92

三 时人关于银钱比价变化的各种看法 102

四 银钱比价与粮价 110

五 1703—1770年铜铅锡价格波动概况 116

六 关于本期银钱比价波动原因的分析 126

七 “银贵钱贱”与铜钱数量 131

小结 134

第五章 乾隆中后期“银贵钱贱”问题的第三次出现(1771—1797年) 136

一 1771—1797年银钱比价的波动形势 136

二 官方的应对措施 146

三 银钱比价与粮价 148

四 小钱与“银贵钱贱” 152

五 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波动的金属价格和成分因素 154

六 “重银轻钱”与“银贵钱贱” 157

小结 164

第六章 嘉庆初年银价的暴跌问题(1797—1805年) 166

一 1797—1805年银钱比价波动形势和官方的应对措施 166

二 银钱比价与粮价物价 171

三 影响本时期银钱比价的制钱金属价格与成分分析 174

四 国内战争与“银贱钱贵” 177

小结 183

第七章 嘉庆道光时期的“银贵钱贱”及其成因(1805—1853年) 185

一 1804—1853年银钱比价波动形势 185

二 洋钱与“银贵钱贱” 204

三 鸦片与“银贵钱贱” 211

四 世界白银产量的减少与中国的“银贵钱贱” 219

五 银钱比价与粮价 225

六 银钱比价与物价 233

七 钱票与“银贵钱贱” 239

八 小钱与“银贵钱贱” 243

九 铜价下跌与“银贵钱贱” 247

十 “银贵钱贱”的动力与方向 250

小结 256

第八章 咸丰同治年间银价暴跌及其成因(1853—1866年) 258

一 1854—1865年银价暴跌形势 258

二 银钱比价与粮价和物价 268

三 “铜贵钱少说” 271

四 关于“白银入超说”的商榷 276

五 “世界银价下落说”析疑 280

六 战争与银钱比价下落 282

小结 289

第九章 同治中后期银价增昂情况及其成因(1866—1874年) 291

一 1866—1872年银价增昂情况 291

二 白银流出流入与银价增昂 299

三 世界金银比价与中国银钱比价 301

四 铜价下跌与银钱比价的变化 303

五 银钱比价增昂与商品经济的恢复发展 304

小结 309

第十章 光绪时期银价下落与币制改革(1875—1905年) 310

一 1875—1905年银价下落概况 310

二 银价持续下跌与粮价上涨 323

三 银价下跌的原因 327

四 光绪时期的币制改革 348

小结 362

第十一章 光宣之际银价增昂与制钱制度的终结(1905—1911年) 364

一 1905—1911年银价上涨的幅度与范围 365

二 铜元的冤词 373

三 清末银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379

四 制钱制度的终结 384

小结 386

第十二章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与官吏贪污手段 388

一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的概况 388

二 “银贵钱贱”形势下官吏聚敛财富的手段 391

三 “银贱钱贵”形势下官吏聚敛财富的手段 395

四 贪污与吏治腐败 396

小结 399

第十三章 清代货币数量学说与银钱比价波动 400

一 清代前期的货币数量学说 401

二 鸦片战争前后“银贵钱贱”形势下的货币数量学说 403

三 太平天国时期银价暴跌形势下的货币数量学说 407

四 清末银贵形势下的货币数量观点 410

五 清代货币数量学说批判 413

小结 418

第十四章 货币名目主义与咸丰钞票发行始末 420

一 道光时期关于发行纸币的学术争论 421

二 咸丰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与抉择 431

三 咸丰钞票发行始末及其社会危害 437

小结 447

第十五章 货币名目主义与咸丰大钱的兴废 449

一 道光时期关于铸发大钱的初步酝酿 450

二 名目主义的得势与咸丰大钱的铸发 455

三 反名目主义的批评与大钱的停废 457

四 市场的混乱与兵民的贫困 460

小结 464

简短的结语 466

一 劳动价值论得到了检验 466

二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的特点 471

附论1 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480

附论2 清代社会动荡时期银钱比价变化规律之探析 495

附论3 论北洋政府时期银元与铜元市场比价波动问题 516

参考文献 529

附表 536

附表1 世界白银总产量一览表(1493—1928年) 536

附表2 世界金银产量一览表(1741—1910年) 537

附表3 世界金银产量一览表(1741—1910年) 538

附表4 英国伦敦金银比价一览表(1687—1911年) 538

附表5 美国金银比价一览表(1793—1911年) 542

附表6 法国的金银比价(1815—1895年) 543

附表7 伦敦银价与中国海关银两对英镑的汇率(1833—1911年) 544

附表8 金银比价与海关两对各国货币汇率(1868—1911年) 546

附表9 洋铜进口价格一览表(1684—1861年) 547

附表10 紫铜进口价格一览表(1862—1911年) 548

附表11 清代银铜比价一览表(1684—1911年) 549

附表12 从顺治朝到嘉庆初年的中国银钱比价(1644—1800年) 550

附表13 雍正乾隆两朝的京师直隶银钱比价(1723—1795年) 551

附表14 从嘉庆初年到道光末年的中国银钱比价(1798—1850年) 552

附表15 咸丰与同治两朝的银钱比价(1852—1874年) 553

附表16 1875—1908年江苏与江西银钱比价一览表 554

附表17 黄金进出口情况一览表(1890—1912年) 555

附表18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白银输出(1760—1823年) 556

附表19 白银进出口情况一览表(1890—1911年) 557

附表20 乾隆道光年间日本输入中国的铜斤(1755—1795年,1821—1851年) 558

附表21 紫铜与铜币进口情况一览表(1892—1911年) 559

附表22 户部银库存银数目表(1736—1775年) 559

附表23 白银流出流入情况简表(1764—1834年) 560

附表24 中国出口茶丝价值与鸦片走私进口价值比较表(1850—1865年) 562

附表25 中国出入口货价总值统计表(1864—1911年)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