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现状与趋势 1
1.2 地质灾害治理与库区开发分离实施的弊端 3
1.3 治理与开发一体化格局构思背景 4
1.4 一体化治理开发的内涵实质及意义 6
1.5 一体化综合模式的技术核心与策略 8
第二章 库岸环境地质问题及移民新区灾害防范 11
2.1 三峡库岸城区的环境地质灾害概述 11
2.2 滑坡和崩塌是库区的主要环境地质灾害 16
2.3 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严重性 21
2.4 三峡库岸岩溶灾害的复杂性 24
2.5 地基土不均匀所引起的差异沉降 25
2.6 移民新区的环境地质灾害防范 26
第三章 水库蓄水后潜在地质灾害预测 29
3.1 蓄水后库岸稳定性的状态变化 29
3.2 蓄水后库区滑坡崩塌灾害的预测模型 32
3.3 岩溶及矿坑采空区塌陷的预测分析 43
3.4 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分析 44
4.1 库岸再造致灾成因分析 46
第四章 库岸再造与不同高程灾害分级治理开发 46
4.2 塌岸模型预测方法研究 50
4.3 库岸地质灾害分级防治实施规划 55
4.4 不同高程灾害分级治理的相互渗透性 58
4.5 灾害分级治理开发一体化工程“链” 59
第五章 典型环境灾害类型及成灾机理 62
5.1 灾害易发区岩土物质组成 62
5.2 万州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63
5.3 新构造应力场及其特性分析 65
5.4 典型环境灾害类型与关联结构 66
6.1 岩土常规力学物性参数特征 70
第六章 重复浸泡岩土体的性态变异及灾害隐患 70
6.2 不同浸泡岩土状态参数变化特征 73
6.3 浸泡岩土参数变化的致灾隐患 76
第七章 滑动面及滑体承重与抗滑结构的关联性 78
7.1 滑动面幅度变态的决定因素 78
7.2 滑动面与滑体承重变态关系 83
7.3 滑体承重与抗滑结构关联组合模式 84
7.4 滑体不同部位加载的后效分析 91
第八章 灾害治理组合模式的受载作用分析 92
8.1 受载组合模式的数值模拟 92
8.2 抗滑结构承受推力的计算 105
8.3 滑坡推力计算参数取值 113
8.4 滑坡治理可靠度分析 114
8.5 锚碇板墙的分析计算 118
第九章 库岸防护堤坝一体化多重功能特性研究 132
9.1 库岸堤坝建筑与地质灾害治理一体化 132
9.2 一体化堤坝的结构组成 135
9.3 沿江道路港口水陆立体交通功能的一体化 140
9.4 沿江路堤与土地综合利用 151
9.5 沿江路堤旅游景观与生态绿化的融合 152
第十章 库岸堤坝一体化结构稳定性模式 158
10.1 库岸堤坝与防护结构综合力学行为分析 158
10.2 堤坝抗滑移稳定性模式特征 162
10.3 堤坝抗倾覆稳定性模式特征 169
10.4 路堤沉降和裂隙的预测与防护 179
10.5 库岸堤坝的水稳定性 187
10.6 库岸堤坝的抗震安全性分析 195
第十一章 桥梁结构与抗滑支挡结构一体化模式 206
11.1 桥位地质灾害状况概述 206
11.3 滑体推力与桥梁结构受力组合模式 208
11.2 桥梁结构与抗滑支挡结构一体化方案 208
11.4 模型组合试验及其规律性 211
11.5 理论分析和计算 212
第十二章 库岸铁路与滑坡治理一体化模式 224
12.1 铁路跨越滑坡布局概况 224
12.2 铁路高架结构及抗滑桩受载特征 226
12.3 铁路路基与滑坡治理的计算模式 230
第十三章 港口码头与防护工程一体化模式 234
13.1 港口码头建设与地质灾害治理的协调性 234
13.2 港口码头与库岸防护结构的一体受载图示 243
13.3 护港结构一体化分析计算模型 256
第十四章 一体化综合模式的整体效应与功能分解 268
14.1 一体化模式的综合格局 268
14.2 一体化模式的整体效应分析 272
14.3 综合模式的关联作用与功能分解 277
14.4 治理开发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价值 281
第十五章 万州库岸灾害治理与开发一体化工程示例 282
15.1 万州驷马桥护堤的实施工程与开发示例 282
15.2 万州清泉路滑坡治理与沿江公路建设一体化 284
15.3 万州红溪沟滑坡治理与港区建设一体化工程 288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