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艺政策与意识形态导向 3
马克思主义与创作自由 3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3
《人民日报》评论员:高举社会主义文艺旗帜 坚决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 7
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10
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25
胡启立: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61
[题解15:习克思主义与创作自由] 65
“主旋律”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65
《文艺报》编辑部:突出主旋律 发展多样化——“文学艺术与社会主旋律”座谈会在京举行 70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修订稿) 73
[题解16:“主旋律”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77
六、理论探索与人文立场 83
拨乱反正 83
《上海文学》评论员: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 83
巴金:要不要制定“文艺法” 91
[题解17:拨乱反正] 93
真实和典型性 96
杜书瀛:艺术典型与“多数”、“主流”及其他 96
王元化: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114
徐俊西: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定义——关于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疑议 125
[题解18:真实和典型性] 131
文艺学方法论 134
林兴宅:论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文艺研究中的运用 134
[题解19:文艺学方法论] 146
文学的主体性 149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 149
[题解20:文学的主体性] 194
人文精神 197
王晓明、张宏、徐麟、张柠、崔宜明: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197
陈思和、郜元宝、严锋、王宏图、张新颖: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规范 208
张炜:抵抗的习惯 219
张承志:以笔为旗 221
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 223
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 233
[题解21:人文精神] 243
民间立场 246
陈思和: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246
南帆:民间的意义 260
韩东:论民间 281
王光东:民间与启蒙——关于九十年代民间争鸣问题的思考 295
[题解22:民间立场]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