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于方法论探讨 1
1.1 前言 1
1.2 探讨的内容 2
1.3 探讨的意义 3
1.4 探讨的方式 6
1.5 结语 7
第2章 岩体及其结构概念阐释 8
2.1 前言 8
2.2 岩体工程 9
2.3 岩体概念 12
2.4 岩体结构 19
第3章 岩体工程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3.1 前言 24
3.2 岩体工程学科的划分 25
3.3 岩体力学 27
3.4 工程地质学 43
3.5 岩体工程学 47
3.6 结论 60
第4章 岩体行为的预测原理 61
4.1 前言 61
4.2 事物过程的性质与描述 61
4.3 系统行为预测的原理 67
第5章 岩体行为的预测模型 77
5.1 前言 77
5.2 模型的类型 77
5.3 模型的建立 79
5.4 岩体力学模型 81
5.5 变形与强度问题 88
5.6 定态与过程 93
第6章 岩体工程问题的经典力学原理 97
6.1 前言 97
6.2 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98
6.3 强度分析原理 102
6.4 数值方法 105
6.5 模型试验 112
6.6 损伤与断裂 113
6.7 经典力学的困境 117
6.8 结论 118
第7章 岩体的力学介质类型 120
7.1 前言 120
7.2 变形破坏机制与介质类型 120
7.3 连续介质岩体 125
7.4 块裂介质岩体 130
7.5 碎裂介质岩体 132
7.6 板裂介质岩体 133
第8章 岩体材料的强度理论 136
8.1 前言 136
8.2 岩体材料破坏与强度 136
8.3 岩石材料的强度特性 141
8.4 岩石材料的强度理论 144
8.5 节理岩体材料的强度理论 148
第9章 岩体材料的本构理论 152
9.1 前言 152
9.2 本构理论的概念 152
9.3 岩石材料的变形机理 154
9.4 岩石弹性模型 158
9.5 岩石弹塑性理论 160
9.6 岩石流变模型 164
9.7 节理岩体单元的本构模型 167
9.8 本构模型的研究与选用 168
第10章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171
10.1 前言 171
10.2 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172
10.3 岩体力学试验原则 173
10.4 资料整理与取值 182
10.5 岩体参数的位移反分析 187
10.6 地应力的确定 191
第11章 岩体工程问题的系统范式 198
11.1 前言 198
11.2 岩体系统 199
11.3 系统状态描述 202
11.4 系统范式的应用 207
第12章 岩体工程问题与非线性理论 209
12.1 前言 209
12.2 耗散结构理论 210
12.3 协同学 212
12.4 混沌理论 214
12.5 位移时间序列分析 217
12.6 突变理论 222
12.7 分形理论 227
第13章 岩体工程问题与智能系统 230
13.1 前言 230
13.2 专家系统 230
13.3 神经网络 233
13.4 综合集成方法 237
第14章 岩体工程中的不确定性与对策 240
14.1 前言 240
14.2 岩体工程中的不确定性 240
14.3 岩体工程不确定性的对策 245
第15章 岩体工程类比设计法 251
15.1 前言 251
15.2 类比推理 251
15.3 传统工程类比设计法 257
15.4 岩体的工程分级 259
15.5 传统类比设计法的改进 264
15.6 结论 266
第16章 岩体工程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267
16.1 前言 267
16.2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268
16.3 岩体工程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 273
16.4 可靠性计算方法问题 277
16.5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其他问题 280
第17章 岩体工程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283
17.1 前言 283
17.2 岩体工程系统的概念 283
17.3 岩体工程系统性原则 286
17.4 动态设计与施工方法 290
第18章 岩体工程科学研究 295
18.1 前言 295
18.2 岩体工程学科发展问题 295
18.3 岩体工程科学研究的原则 298
18.4 研究方法与态度 306
参考文献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