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绪章 5
第一章 台湾的黎明期 13
Ⅰ 台湾自古不属中国 13
Ⅱ 列国在台湾角逐 17
第二章 向南吹袭的烈风 21
Ⅰ 郑成功驱逐荷兰 21
Ⅱ 进入摇篮期的台湾 25
Ⅲ 日本出兵台湾 27
Ⅳ 日本处分琉球胁及台湾 34
第三章 昙花一现的黄虎旗 40
Ⅰ 短命的台湾民主国 40
Ⅱ 孤臣孽民的挣扎 44
Ⅰ 萨摩藩的野心 49
第四章 总督府的开店 49
Ⅱ 桦山资纪的如意算盘 52
Ⅲ 总督府草率开店 57
第五章 「淡水新政记」下的北台湾 61
Ⅰ 「淡水新政记」的由来 61
Ⅱ 镇抚清兵安定民生 64
Ⅲ 重视干部的台语教育 70
Ⅳ 清查户口培训地方干部 74
第六章 镇压与反抗 80
Ⅰ 总督的军政焦头烂额 80
Ⅱ 台南刘永福的抵抗 85
Ⅲ 悲壮惨烈的大抵抗 88
第七章 阿片与英国人 99
Ⅰ 英国阿片与台湾 99
Ⅱ 总督府的阿片对策 103
Ⅰ 幸运的青年军官 110
第八章 第三任总督乃木希典 110
Ⅱ 硬骨头的清廉作风 114
Ⅲ 明治天皇的知遇 123
Ⅳ 守备与安抚 125
Ⅴ 三段警备法与新高山 129
第九章 台湾军的成立与演变 135
Ⅰ 台湾军设置的经纬 135
Ⅱ 台湾军的编制与历届司令 139
第十章 抗日义勇军的梦想 145
Ⅰ 儿玉总督与「匪徒刑罚令」 145
Ⅱ 严官府出「厚贼」 149
Ⅲ 保甲制度与招降政策 155
Ⅳ 前仆後继的抗日事件 161
一、北埔事件 161
二、林圯埔事件 163
四、苗栗事件(罗福星事件等) 165
三、土库事件 165
五、六甲事件 168
六、西来庵噍吧年事件 169
第十一章 原住民的抵抗与理蕃事业 176
Ⅰ 原住民的概况 176
Ⅱ 清朝的抚蕃与日本的理蕃 181
Ⅲ 佐久间总督的铁血政策 186
Ⅳ 蕃社的教化与进化 190
第十二章 雾社的腥风血雨 194
Ⅰ 悲惨的早晨 194
Ⅱ 雾社的破灭 197
Ⅲ 事件的善後处理 202
一、事件原因的探讨 203
二、各界人士对事件的看法 205
三、当局对事件的善後 209
四、雾社踏勘记 214
第十三章 总督治政的剖析 217
Ⅰ 总督治政概观 217
一、总督统治的确立 217
二、总督治政的基盘 218
三、总督与总督府 220
四、总督治政的精神 223
Ⅱ 总督府的殖产兴业政策 225
一、殖民地产业的振兴方针 225
二、制糖业与交通建设 229
三、「湾生」扮演的角色 230
Ⅲ 总督治政下诸现象的剖析 232
一、殖民地的警察 232
三、对台湾人的轻视 233
二、同工不同酬的差别问题 233
四、重兵威压台湾人 234
五、改姓名的是与非 234
Ⅳ 近代教育与人材的登用 237
一、教育差别的虚与实 237
二、留学指向的殖民教育 238
三、人材登用的差别问题 239
四、台湾系高官才俊 241
五、在海外活跃的台湾系行政官 243
Ⅴ 同化政策的功过 244
一、一视同仁的空论 244
二、有名无实的地方自治 245
三、同化政策的成果 246
四、皇民化的痴梦 248
五、历史大河的流程 249
Ⅰ 前期武官总督时代(第1任~第7任) 252
第十四章 历届总督的脸谱 252
Ⅱ 文官总督时代(第8任~第16任) 260
Ⅲ 後期武官总督时代(第17任~第19任) 269
第十五章 大战漩涡中的台湾 279
Ⅰ 宝岛罕见的春天 279
Ⅱ 战云密布下的台湾 286
Ⅲ 战争漩涡中的台湾 293
一、危机四伏的台湾 293
二、台湾的战场化 295
三、堤道作战与冰山作战 298
四、空袭下的台湾 301
第十六章 新愁旧恨台湾人的彷徨 306
Ⅰ 破碎的美梦 306
一、从战争解放出来 306
二、接收大员的形状 308
三、统治权力的移交 311
Ⅱ 接收与撤离 313
一、战胜国军队的非为 313
二、国民政府与台湾 315
三、虎吞狼咽的大接收 316
四、日本军民的撤离 318
Ⅲ 藕虽断而丝犹连 321
一、新的「台湾总督府」 321
二、根本将军与古宁头之役 322
三、战後台湾的日军顾问团——白团 325
四、冤家路窄变亲家 327
附录(一)年表 330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386
原著者略历 389
编译者略历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