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 言 1
第一篇 动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调度管理任务 1
第一章动能生产的构成和特点 1
第二章 电力系统及其运行的集中管理 5
2-1电力系统的基本特点 5
2-2技术管理和调度管理的职责分工 7
2-3 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机构(调度所)的工作方针 9
2-4对于电力系统合理运行的基本要求 11
2-5电力生产计划和报表的基本特点 13
第二篇电力系统供电部分的负荷方式和构成 16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主要运行指标和负荷曲线 16
3-1主要运行指标 16
一、基本定义 16
二、发电厂和机组的功率分类 17
3-2负荷曲线的编制 19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 19
二、根据指示仪表的记录编制日负荷曲线 21
三、根据电度表的记录编制日负荷曲线 22
四、日负荷曲线的准确程度 26
五、多日负荷曲线 26
六、派生的日负荷曲线 27
3-3运行方式-负荷指标 31
一、用负荷曲线确定的主要指标 31
二、根据用户负荷确定供电中枢点的负荷 34
3-4电力系统电负荷的构成和性质 36
一、电力系统负荷的构成及引起负荷规律性变化的因素 36
二、照明负荷曲线的性质 37
三、电力系统日负荷曲线示例 39
四、日负荷曲线的分析 40
3-5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的调整 41
3-6 负荷曲线的调度方法和方式与生产和运行方式 45
因素的协调 45
第四章 发电厂的调度运行特性 49
4-1发电厂调度运行特性的评价标准 49
4-2发电厂的调度可靠程度 49
4-3发电厂设备经常生产的可能性和承担负荷的 50
灵活程度 50
一、火力发电厂的强制负荷运行方式 50
二、发电厂承担负荷的灵活程度 51
4-4设备起动特性和带负荷变更出力的速度 55
一、起动持续时间和起动耗能特性 55
二、发电厂设备出力变更速度分类 58
4-5负荷变化对发电厂经济指标的影响 60
一、负荷变化所产生的机组特性微增损失 60
二、负荷波动所产生的技术过程微增损失 62
4-6有关检修停用的基本观点 63
4-7在非正常条件下运行的容许程度 64
第五章 对于电力系统主电气结线图操作特性的评价 65
5-1主电气操作结线图及其可靠性 65
一、基本概念及定义 65
二、线路的运行容量和生产容量及备用线路 67
三、判断线路和操作结线图可靠性的备种观点以及成组线路的运行状态 69
5-2在成组线路可靠性问题中运用或然率理论的 71
主要见解 71
一、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71
二、或然率理论的运用及所用公式 72
5-3成组线路备种运行状态的或然相对持续 75
时间的计算 75
一、α及β的数值和这些指数数值的变换方法 75
二、成组线路备种运行状态的或然相对持续时间汇总表 75
一、τ值分类 80
5-4关于成组线路各种运行状态持续时间汇总表的 80
结论和实践建议 80
二、实践建议 81
三、对于各种α和β值的成组线路运用所得结论示例 82
5-5对于所分析的给定成组线路送电能力不足和所需备用 84
的具体估计 84
5-6 电力系统主电气结线图可靠性保证极限的标志 86
和特性 86
一、主结线图可靠性保证极限的标志 86
二、主结线图可靠性保证极限的特性 88
5-7关于不同形状的结线方式送电可靠性问题的 90
理论分析 90
一、送电备用率的构成 90
二、电力系统主电气结线图的极限典型形状及其送电备用率 91
一、关于计算电力系统实际结线方式送电备用率p的基本论点 95
调度质量 95
5-8运用送电备用率评定电力系统实际结线方式的 95
二、典型的送电备用率 97
三、对于某些实际结线图的示例进行送电备用率计算的结果 98
5-9 系统调度估计输送功率和电量可能缺额的一般方法 99
一、估计送电功率缺额的方法 99
二、估计输送电量缺额(少送电量)的方法 101
5-10有关衡量操作结线图调度可靠性一般理论基础的 102
补充运行技术见解 102
第三篇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基础 105
第六章 主电气结线图的管理原则 105
6-1总论及定义 105
6-2需要对电气结线图实行调度管理的因素 107
6-3选择结线方式的基本原则 107
6-4典型及特殊的结线图 111
6-5改变运行操作结线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13
6-6关于电气结线图调度管理问题的结论 115
第七章 无功功率和电压的调整 117
7-1正常电压的重要性 117
7-2关于无功功率学说的基本原理 119
一、问题的实质及简史 119
二、单相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电路的无功功率 120
三、三相系统的无功功率 122
四、功率的矢量图及与无功功率概念有关的其他问题 123
7-3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同期电机的励磁方式和无功功率 124
一、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的运行特殊条件以及电压固定而励磁 124
多变时,隐极电机的矢量图 124
二、电压固定而励磁多变时凸极电机的矢量图 129
三、为单独的用电区运行的同期发电机 130
四、同期调相机在电压不变时的矢量图 130
五、发电机通过电抗与电力系统并列运行时的矢量图 131
六、在管理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同期电机励磁的相对变化 133
7-4无功功率潮流及其管理 136
一、对于发供无功功率在电能上只能有一个涵义的理解 136
二、无功功率潮流的方向 138
三、在线路终端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横向补偿时,对输电线路矢量图的分析 139
四、无功功率潮流的重新分布 143
7-5三相同期发电机的可能全出力和无功出力 147
一、额定电压下的可能全出力和无功出力 147
二、在偏离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发电机的可能全出力和无功出力 150
三、关于所需无功出力和可能无功出力平衡问题的实质 154
7-6 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原则 157
一、系统所需电压平均水平的保证 157
二、电压局部偏离额定值的限制 159
三、电力系统电压调整自动化的基础 163
一、生产技术经济性和运行方式经济性 165
8-1问题的提法 165
第八章发电设备间负荷的合理分配 165
二、运行方式经济性的标准 166
三、机组的耗能特性和动力特性 167
8-2在运用同类的动能而供给量是无限大的情况下运行方式 168
的经济性 168
一、负荷能耗的一阶导数不断增大的机组的动力特性 168
二、机组的经济负荷 169
三、两台机组间最经济的负荷分配原则 170
四、适用于任何数目并列运行机组的最经济的负荷分配原则 171
五、采用等微增率法确定并列运行机组的负荷 173
六、等微增率法最初的发展途径 174
七、动力特性没有共轭点情况下的运行方式经济性 175
八、供热机组的最经济的负荷分配方案的基础 179
九、并列运行机组最经济的组合方案的选择 180
十一、对厂用电及线路损失的修正;发电厂的动力特性 185
十、动力特性组 185
十二、动力特性曲线的特种形状 191
十三、在运用同类的动能及其供给量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微增率法的实际应用基础 195
十四、最经济的无功功率分配基础 198
8-3在消耗给定数量的导能体以及一次能的种类是不可比拟 203
的情况下,运行方式的经济性 203
一、部分设备消耗给定数量的一次能的等微增率法 203
二、一次能种类的不可比拟性及合理分配负荷的标准 206
三、水力发电厂间最经济的负荷分配的基础 208
四、水力发电厂与火力发电厂间最经济的负荷分配的基础 212
8-4关于在电力系统的发电厂间负荷合理分配问题的结论 219
第九章有功功率和周率的调整 221
9-1周率调整的任务 221
一、周率变化对受电装置和工作机械出力的影响 221
二、周率变化对电力设备的影响 222
三、对电力系统周率调整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23
9-2用户负荷的静态特性及调差系数 224
9-3原动机的转速特性 226
一、原动机的主特性 226
二、一次有差调速器的作用原理 228
三、一次调整(调速)特性的调差系数 229
四、调速特性的移动 230
五、在一次调速过程中机组间综合负荷的分配 232
六、发电系统的静态特性 233
七、发电系统调差系数的计算 235
八、发电静态特性及用电静态特性的综合 235
九、一次调速的不灵敏度及调差系数的有效值 238
一、二次调整的任务 241
二、主调发电厂的方法 241
9-4电力系统的二次周率调整 241
三、用户负荷的二次(异常)波动 244
四、电力表所记录的负荷与实际负荷的偏差 245
五、实行遥测时重复记录之间的偏差 248
六、调度负荷曲线的规定程序及执行程序 248
七、用主调发电厂方法实行二次周率调整自动化的基础 252
八、用几台机组调整周率及几个电厂调整周率的系统周率调整法 255
九、电力系统中周率调整的特殊方法 257
十、联合电力系统中自动周率调整的特点 259
9-5选择周率调整厂(主调厂)的技术经济根据 264
一、负荷曲线的升高及降低与二次周率调整的综合 264
二、由于用户负荷发生单方向的变化周率调整厂所必须具备 266
的功率变动范围 266
三、确定其是否适于担任周率二次调整的发电厂的性能 273
9-6电力系统及联合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实行综合调整的前景 275
二、按用途的不同对备用电源进行分类 278
一、导言 278
10-1 按运行特征对备用电源进行分类 278
第十章 电力系统中备用电源和设备检修的调度管理 278
三、按生产实质对备用电源进行分类 280
四、从动力保障的观点出发进行分类 281
五、从作用范围、动用性及生产质量观点出发进行分类 281
10-2检修和计划运行备用电源以及设备检修的调度管理 282
一、工作的连续时间,检修的持续时间及逐日计划 282
二、编制逐日检修进度计划时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283
三、检修备用量 286
四、检修进度表 287
五、计划中的运行备用电源 288
10-3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调度备用电源 290
一、电力平衡的破坏性质及调度备用电源的动用 290
二、按持续时间对电力平衡的破坏情况进行分类 292
三、调度备用电源的动力保障与调度备用电源的动用和可靠程度之间的结合 293
四、备用电源的相对经济性 294
五、事故备用电源量的确定 295
六、负荷备用电源量的确定 300
七、调度备用电源的构成和分布 302
八、用于周率调整的调度备用电源的特点 303
第十一章联合电力系统的效果及系统间输电联络线路 305
调度运用的基础 305
11-1联合电力系统的效果 305
一、联合电力系统效果的分类及对系统间电力潮流的分析 305
二、联合电力系统效果实质的说明 308
三、系统间穿越性线路的构成及分析其运行方式的基础 314
11-2对于取决于系统间输电联络线路使用性质的联合电力系统综合损失变化的分析 317
一、问题的研究方法 317
二、系统间电力的输送对联合电力系统综合损失的影响的分析 319
三、关于在系统间联络线路的各种使用方案下,综合损失变化及输电可靠性问题的结论 325
一、考虑综合损失按U形曲线变化后,电力系统的动力(价值)特性 328
11-3在并列运行的电力系统中等微增率法的运用基础 328
二、向已定方向输送电能时,系统间联络线路的负荷曲线 332
11-4系统间电力潮流的调度管理 335
一、关于系统间联络线路负荷变化问题的概述 335
二、三相系统间联络线路的系统间电力潮流的管理 336
三、对于直流系统间联络线路合理调度的展望 338
11-5利用系统间联络线路输电及联合电力系统间联络线路 342
的利用前途 342
第四篇 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方法概述 344
第十二章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编制及日常调度调整工作 344
12-1 导言 344
12-2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编制(制定生产任务书) 344
一、生产任务书的内容和特点 344
二、生产任务书的编制方法 345
三、综合统计资料及生产任务书个别指标的编制方法和分析 347
四、联合电力系统生产任务书的编制 351
12-3电力系统的日常调度调整工作 353
一、日常调度调整工作概述 353
二、日常调度调整工作的方法 354
三、上下级调度机构的日常调度调整工作的特点 361
第十三章 对电力系统调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技术装备 363
的要求 363
13-1 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机构的组织基础 363
一、对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机构的要求 363
二、对调度机构工作人员的要求和保证工作明确性的措施 365
三、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机构的上下级组织的特点 366
13-2对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所需技术装备的主要要求 367
一、编制运行方式所需的技术装备 367
二、调度室的技术装备 367
三、对电力系统及联合电力系统调度室远动装置的性质和内容的要求 370
参考文献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