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7
第一节 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7
序 7
等二节 土壤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10
第三节 土壤的本质和主要特性 11
第四节 土壤肥力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 14
第五节 土壤学发展简史 17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壤工作上的伟大成就 28
第七节 土壤学的任务及其对祖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31
第一节 地球的基本构造 37
第二章 关于地球构造、地壳组成与地表形态的基本知识 37
第二节 组成地壳的矿物 41
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50
第四节 地形和地貌 56
第五节 地下水 62
第六节 地壳历史 65
第三章 岩石的风化过程和母质的形成 69
第一节 风化过程 69
第二节 母质的意义和性质 79
第三节 母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 82
第四 节母质的搬运与地表沉积体的主要特征 91
第四章 土壤的发生和发展 101
第一节 成土过程的本质 101
第二节 生物在母质中的发展以及它们的意义 104
第三节 土壤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特征以及它们间的组合关系 109
第四节 微生物对土壤中物质的转化作用 118
第五节 土壤微生物对肥力发展的另一贡献——固氮作用 127
第六节 腐殖化过程和土壤腐殖质 132
第七节 土壤剖面的发育 146
第一节 土壤吸收性能的一般概念 151
第五章 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性能 151
第二节 土壤中的吸收性复合体 155
第三七 土壤中的阳离子吸收现象 164
第四节 土壤中的阴离子吸收、气体的吸收及细菌的吸收 175
第五节 土壤反应 178
第六章 土壤的结构性和物理机械性 190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比重、容积重和孔度 190
第二节 土壤结构(构造、组织) 194
第三节 团粒结构的形成 198
第四节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204
第五节 团粒结构的破坏和创造 210
第六节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217
第七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222
第一节 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特性 224
第二节 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意义 239
第三节 土壤中水分的移动 242
第四节 土壤水分的管理和调节 249
第五节 土壤溶液 250
第六节 土壤空气 253
第七节 土壤中热的状况 259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273
第八章 土壤形成因素、进化和分类 273
第二节 土壤统一形成学说 279
第三节 土壤的地带性 284
第四节 土壤分类 288
第九章 各土类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和特征 292
第一节 冰沼土 292
第二节 灰化土和生草灰化土 296
第三节 沼泽土 318
第四节 灰色森林土 330
第五节 棕色森林土(附褐色土) 336
第六节 黑钙土 346
第七节 栗钙土、灰钙土和漠钙土 362
第八节 盐土和碱土 374
第九节 红壤和黄壤 390
第十节 河谷泛滥地及冲积平原弱度发育的土壤 409
第十一节 水稻土 416
第十章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山地土壤) 426
第一节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性 426
第二节 土壤的垂直分布 428
第三节 高山土壤的特征 429
第四节 山地土壤的利用和管理 432
第十一章 浙江省土壤地理的一般轮廓 434
第一节 浙江省的自然条件 434
第二节 浙江省主要土类的特征和分布 440
第三节 浙江省土壤利用概况和存在问题 445
第十二章 土壤调查 449
第一节 土壤调查的目的 449
第二节 土壤调查工作的三个阶段 450
第三节 土壤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452
第四节 土壤图的测制 456
第五节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