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美容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1
一、原始社会时期 1
二、夏商周时期 2
三、秦汉时期 2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3
五、隋唐时期 4
六、宋金元时期 4
七、明代 5
八、清代 5
九、民国时期 6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
第二章 美容中药的产地、采集与炮制 7
第一节 产地和采集 7
一、全草类药材 7
二、叶类药材 8
三、花、花粉类药材 8
四、果实、种子类药材 8
五、根、根茎类药材 8
六、树皮、根皮类药材 8
七、动物、昆虫类药材 8
八、矿物类药材 8
第二节 美容中药的炮制目的和方法 9
一、炮制的目的 9
二、炮制方法 11
第三章 美容中药的性能 15
第一节 四气 15
第二节 五味 17
一、辛 17
二、甘 17
三、酸 18
四、苦 18
五、咸 18
六、淡 18
七、涩 19
第三节 升降浮沉 19
第四节 归经 20
第五节 毒性 21
一、古代毒性的概念 22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22
三、中药毒性分级 22
四、必须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23
第四章 美容中药的配伍 24
一、配伍的概念 24
二、配伍的意义 24
三、配伍的内容 24
第五章 美容中药的用药禁忌 27
一、配伍禁忌 27
二、妊娠用药禁忌 28
三、饮食禁忌 28
第六章 美容药物的用量与用法 29
第一节 美容药物的用量 29
一、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9
二、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30
三、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30
四、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30
第二节 美容药物的用法 30
一、汤剂煎煮法 30
二、服药法 32
各论 35
第七章 祛斑类中药 35
当归 35
益母草 38
丹参 39
川芎 41
桃仁 44
红花 45
白芷 47
月季花 49
泽兰 50
第八章 美白类中药 52
茯苓 52
珍珠 54
白及 56
土瓜根 58
白附子 59
白僵蚕 61
天花粉 63
白蔹 64
女菀 66
杜蘅 67
第九章 润肤祛皱类中药 69
苦杏仁 69
芦荟 71
白果 72
黄瓜 74
丝瓜 77
火麻仁 78
松子 80
阿胶 81
绿豆 82
白杨皮 84
鸡子白 85
桃花 86
冬葵子 88
瓜蒌 89
第十章 祛痤疮类中药 90
枇杷叶 90
黄芩 91
黄连 93
黄柏 95
栀子 97
牡丹皮 98
赤芍 100
金银花 102
连翘 104
桔梗 106
大枫子 107
木兰皮 108
青黛 109
第十一章 消疣除赘类中药 111
薏苡仁 111
马齿苋 112
艾叶 114
地骨皮 116
紫草 118
刺蒺藜 119
鸦胆子 121
巴豆 122
第十二章 祛风止痒类中药 124
荆芥 124
防风 125
苦参 126
蝉蜕 128
白鲜皮 130
蕲蛇 131
浮萍 132
凌霄花 133
第十三章 乌发类中药 135
黑芝麻 135
何首乌 136
桑椹 138
核桃仁 139
黑大豆 141
黄精 142
女贞子 144
知母 145
墨旱莲 147
槐角 148
木瓜 150
牛膝 151
豨莶草 153
麻油 154
第十四章 生发类中药 156
骨碎补 156
桑寄生 157
侧柏叶 158
生姜 159
羌活 161
辛夷 162
桑叶 163
蔓荆子 164
乌梢蛇 165
松叶 166
蜀椒 167
青蒿 168
琥珀 217
龙骨 219
第十八章 调肝类中药 221
柴胡 221
香附 223
白芍 225
酸枣仁 227
菊花 228
红景天 230
山茱萸 231
天麻 232
胡麻叶 233
第十九章 调脾胃类中药 235
人参 235
黄芪 237
白术 240
山药 242
大枣 244
白豆蔻 246
草豆蔻 247
苍术 248
厚朴 250
蜂蜜 251
第二十章 调肺类中药 254
麦冬 254
百合 255
天冬 256
贝母 258
竹茹 259
胖大海 260
苏子 261
款冬花 263
紫菀 263
第二十一章 调肾类中药 265
第一节 补肾阳药 265
鹿茸 265
附子 268
仙茅 270
杜仲 271
巴戟天 273
肉苁蓉 274
菟丝子 276
蛇床子 278
沉香 279
第二节 滋补肾阴 281
熟地黄 281
生地黄 283
楮实 285
枸杞子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