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金融规则 1
1.1 世界贸易组织概述 1
1.1.1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2
1.1.2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 3
1.1.3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3
1.1.4 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设置 6
1.1.5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7
1.1.6 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 10
1.2 服务贸易总协定 18
1.2.1 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18
1.2.2 协定形成和各成员的立场 19
1.2.3 基本宗旨和主要内容 22
1.2.4 基本原则和一般义务 24
1.2.5 具体承诺与逐步自由化 28
1.3 金融服务协议 29
1.3.1 形成背景和过程 29
1.3.2 全球金融服务协议 32
1.3.3 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措施 33
1.3.4 金融服务协议的局限性 36
1.4 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金融服务业开放 37
1.4.1 世界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状况 37
1.4.2 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 39
1.4.3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制度性安排 45
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业对外开放 48
2.1 改革背景下的开放 48
2.1.1 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 49
2.1.2 开放是手段不是目的 55
2.1.3 开放路径的渐进性 58
2.2 预先承诺和过渡期安排 62
2.2.1 谈判历程和金融开放的砝码 62
2.2.2 预先承诺 68
2.2.3 过渡期安排 70
2.3 金融开放的效率和风险 76
2.3.1 对金融运行机制的影响 76
2.3.2 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变化 78
2.3.3 金融风险在开放中的扩大效应 81
2.4 金融开放的次序和节奏 83
2.4.1 金融开放的次序把握 83
2.4.2 金融开放的节奏控制 87
3 金融管理体系改革取向 89
3.1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89
3.1.1 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 89
3.1.2 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的产生与发展 90
3.1.3 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 95
3.2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监管的革新 96
3.2.1 金融混业经营的动因 97
3.2.2 混业经营的本质 100
3.2.3 混业经营的原则 102
3.2.4 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102
3.2.5 混业经营与分类监管新体系的构建 103
3.3 货币政策委员会与金融监管联席会议 108
3.3.1 中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 109
3.3.2 货币政策委员会 112
3.3.3 金融监管联席会议 114
3.4 中国金融管理体系的改革 115
3.4.1 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成果 115
3.4.2 金融经营体系改革方向 120
3.4.3 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方向 123
4 机遇和挑战:银行业 131
4.1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中国开放承诺 131
4.1.1 市场准入 131
4.1.2 国民待遇 133
4.1.3 中国银行业开放承诺 135
4.2 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法制环境 136
4.2.1 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定 137
4.2.2 对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的规定 138
4.3 中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141
4.3.1 中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 141
4.3.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42
4.3.3 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144
4.3.4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焦点 146
4.4 中资银行应对挑战的策略选择 150
4.4.1 实施适度保护政策 151
4.4.2 国有商业银行的重构与转型 152
4.4.3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 163
4.4.4 促进政策性银行良性运行 165
4.4.5 完善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 167
5 机遇和挑战:保险业 171
5.1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71
5.1.1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172
5.1.2 多元化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175
5.1.3 保险中介体系初步构建 177
5.1.4 法规制度和监管日臻完善 178
5.2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中国保险业开放承诺 180
5.2.1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保险业适用规则 180
5.2.2 国际间保险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 184
5.2.3 中国保险业开放承诺 186
5.3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保险业的挑战 189
5.3.1 保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89
5.3.2 中资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193
5.4 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 199
5.4.1 外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 199
5.4.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203
5.4.3 中资保险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对策 205
6 机遇和挑战:证券业 215
6.1 蓬勃发展的国际证券业 215
6.1.1 金融管制逐步放松 215
6.1.2 资本市场创新不断深化 217
6.1.3 市场融资证券化 218
6.1.4 国际资本流动新动向 219
6.1.5 投资银行业畀军突起 220
6.1.6 区域证券市场一体化趋势 223
6.2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与证券业开放 226
6.2.1 中国证券业开放现状 226
6.2.2 中国证券业开放承诺 227
6.2.3 证券业国际通行规则 228
6.3 证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37
6.3.1 证券业开放的正负效应 237
6.3.2 证券业开放后面临的压力 241
6.3.3 证券业迎接挑战的困难 243
6.4 规则约束下证券业的改革和发展 248
6.4.1 经营战略调整和经营机制转变 248
6.4.2 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与国有股减持 251
6.4.3 证券市场结构的完善 254
6.4.4 中介机构体系的健全 255
7.1.1 货币市场发展现状 258
7.1 货币市场现状及其改革难点 258
7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258
7.1.2 货币市场的缺陷与改革难点 264
7.2 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267
7.2.1 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68
7.2.2 开发货币市场交易工具 269
7.2.3 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 270
7.2.4 积极推动票据市场发展 272
7.2.5 积极推进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 274
7.2.6 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体系 275
7.3 资本市场现状及其缺陷 276
7.3.1 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277
7.3.2 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 279
7.4 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和改革出路 286
7.4.1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机遇 286
7.4.2 资本市场改革出路 289
8 金融改革绩效与次优策略 299
8.1 金融改革绩效判断 299
8.1.1 金融改革的起始条件 300
8.1.2 金融改革的历史性脉络 303
8.1.3 金融体系的深刻变化 308
8.2 经济金融化与金融结构优化 311
8.2.1 经济金融化程度显著提高 311
8.2.2 金融结构不断优化 315
8.3 渐进性金融改革的中国版本 318
8.3.1 金融自由化潮流的微弱影响 319
8.3.2 从金融抑制到“新兴市场综合症” 321
8.3.3 转轨中的阳关道与独木桥 325
8.3.4 渐进性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 327
8.4 金融改革次优选择的经验支持 333
8.4.1 次优选择理论的生命力 333
8.4.2 增量改革的“利益替代” 334
8.4.3 宏观调控间接化和分业监管 335
8.4.4 金融机构模糊产权和规模扩张 336
8.4.5 不良资产处置与债转股 337
9.1 全球化理念及其悖论 340
9 全球化、脆弱性的外部环境 340
9.1.1 全球化理念 341
9.1.2 全球化的“现代性”危机 343
9.1.3 “全球化悖论”和“悖论之悖论” 345
9.1.4 全球化与多极化 348
9.2 金融为什么全球化 353
9.2.1 金融为什么要全球化 353
9.2.2 金融为什么会全球化 359
9.3 金融全球化的典型版本 362
9.3.1 亚洲奇迹及其诠释 363
9.3.2 亚洲金融危机诊断 364
9.3.3 危机之后的生机 373
9.4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外在压力 375
9.4.1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376
9.4.2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377
9.4.3 双刃剑、脆弱性与外在压力 379
10 规则变更后的稳定和发展 382
10.1 规则变更的内涵 382
10.1.1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体现的变化 383
10.1.2 制度环境与游戏规则的变化 386
10.1.3 “以开放推动改革”的战略转变 389
10.2 瓶颈约束与制度创新的魅力 393
lO.2.1 制约金融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394
10.2.2 金融制度创新的边际条件 401
10.2.3 焕发制度创新的魅力 403
10.3 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409
10.3.1 保持金融稳定 409
10.3.2 维护金融安全 413
10.3.3 保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主权 416
10.4 竞争性金融秩序和前景展望 417
10.4.1 产业集中度与竞争性秩序 417
10.4.2 适度保护与竞争力提升 420
10.4.3 转轨、接轨和前景展望 422
主要参考文献 426
后记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