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企业伦理学:对象、体系与意义 1
第一节 企业伦理学的一般理论概述 2
一、伦理、企业伦理与企业伦理学 2
二、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5
第二节 本书对企业伦理学学科体系探索的理论概述 11
一、企业伦理学“理论—实践”学科体系的结构 12
二、本书主要观点的逻辑阐述 14
第三节 企业伦理学研究之实践意义的理论概述 18
一、从应用伦理学的勃兴看企业伦理学的实践意义 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2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1
上篇 伦理学的一般理论与企业伦理的实践 31
第1章 伦理与企业伦理的内在必然性 31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伦理道德的人本学根据 33
一、道德之于人性的内在根据 33
二、人是道德的动物 39
三、人必然以德性塑造人性 42
第三节 实践启迪:确立企业伦理规范的必然性观念 45
一、企业谋利的天性必须制约 45
二、企业伦理规范是对社会责任的理性认同 51
三、企业伦理的两大基本规范:信任与责任 54
一、结论之一 59
二、结论之二 59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59
三、结论之三 60
第2章 企业经营中的自由与限制 6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61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自由人性与规范必然性之间的辩证法 63
一、自由与必然问题的思想史考察 63
二、自由问题上的辩证法 65
三、道德自由的真正获得 69
第三节 实践启迪:自主经营中自觉规范的有效确立 73
一、自主经营中对刚性规范的自觉认同 73
二、自主经营中对柔性规范的自觉认同 75
三、确立“自由即限制”的企业经营观 79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83
一、结论之一 83
二、结论之二 84
三、结论之三 84
第3章 企业经营中的善恶意识论 8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85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关于善与恶的一般理论 86
一、善与恶的含义 87
二、道德自我意识及其结构 90
三、道德意识的发展阶段 94
第三节 实践启迪:企业经营中善恶意识的认知确立 99
一、形成清晰而明确的善恶观念 99
二、开展多途径的善恶观教育 106
三、拥有积极主动的抑恶扬善观念 110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113
一、结论之一 114
二、结论之二 114
三、结论之三 114
第4章 企业经营中的伦理抉择 11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15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善恶行为的一般理论探讨 116
一、作为道德行为机制的荣誉感和良心 117
二、道德义务和道德义务感 122
三、道德冲突中的行为选择 128
第三节 实践启迪: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伦理抉择 132
一、珍惜荣誉的行为原则 132
二、崇尚职业良知的行为原则 136
三、认同并承担义务的行为原则 142
四、冲突中择善从之的行为原则 149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153
一、结论之一 154
二、结论之二 154
三、结论之三 154
四、结论之四 154
第5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社会本位理念 15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57
中篇 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与企业伦理的实践 157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158
一、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揭示 158
二、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 162
三、在社会关系中理解人的需要、利益与价值 168
第三节 实践启迪:社会主义企业应确立的社会本位伦理理念 172
一、形成社会主义企业的爱国主义精神 172
二、企业经营活动中社会效益的真正关注 175
三、对资本主义企业无视社会整体利益的事实批判 178
三、结论之三 183
二、结论之二 183
一、结论之一 183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183
第6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集体主义原则 18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85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 187
一、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体论根据 187
二、“真实集体”中集体与个体的双向道德要求 192
三、坚持真正的集体主义 196
第三节 实践启迪:社会主义企业伦理文化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 198
一、崇尚国家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198
二、拥有做企业主人翁的道德觉悟 202
三、企业对员工个人利益的真切关心与维护 204
二、结论之二 207
一、结论之一 207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207
三、结论之三 208
第7章 个人主义企业伦理文化的批判 20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09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个人主义的理论剖析 212
一、“人性自私论”的批判 212
二、人性应当超越自私 216
三、“合理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 219
四、利己与利他的合题:合理利益主义 225
第三节 实践启迪: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践批判 227
一、坚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企业员工 228
二、在企业文化中形成道德自律的高度自觉性 231
三、对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企业伦理文化的批判 234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237
一、结论之一 238
二、结论之二 238
三、结论之三 238
第8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德性的具体修养 23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39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德性修养的可能性与过程 241
一、作为可能性的人性 241
二、德性造就中的品性和境界 243
三、理想境界的追求 245
四、德性修养的实现过程 248
一、企业整体道德规范的生成 252
第三节 实践启迪:社会主义企业伦理道德的修养 252
二、企业员工的德性修养 258
三、企业家的德性修养 262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269
一、结论之一 269
二、结论之二 270
三、结论之三 270
下篇 传统伦理与中国特色企业伦理文化的建构 273
第9章 传统伦理对中国特色企业伦理文化建构的现代意义 27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7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275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的基本特质 275
二、中国传统文化规范下的基本价值追求 280
第三节 实践启迪: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意义开掘 283
一、传统伦理文化开掘的实践原则与具体途径 283
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世界意义 290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295
一、结论之一 295
二、结论之二 295
三、结论之三 295
第10章 人性论的传统与中国特色企业经营德性的生成 29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97
一、性善论 298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中国古代人性论中的性善性恶之争 298
二、性恶论 299
三、性无善恶论 300
四、性有善有恶论 302
第三节 实践启迪:抑恶扬善之经营德性的生成 304
一、经营德性中“众善奉行”的努力 304
二、经营德性中“诸恶莫作”的自我警策 310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318
一、结论之一 318
二、结论之二 318
三、结论之三 31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20
第11章 传统文化中的“成人之道”与企业家的人格修养 320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传统文化对“成人之道”的探寻 322
一、“仁义”的理想人格 322
二、“兼爱”的理想人格 324
三、“无为”的理想人格 326
四、“有为”的理想人格 328
第三节 实践启迪:企业家且仁且智的人格修养 329
一、企业家经营德性中仁爱情怀的培育 330
二、企业家经营德性中“有所不为”原则的确立 333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338
二、结论之二 339
三、结论之三 339
一、结论之一 339
第12章 传统的义利、欲理、人我、志功、生死之辩与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文化建构 34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40
第二节 必要的理论背景:中国古代的义利、欲理、人我、志功、生死之辩 341
一、义利之辩 342
二、人我之辩 343
三、欲理之辩 346
四、志功之辩 347
五、生死之辩 349
第三节 实践启迪:义利、欲理、人我、志功、生死之辩对中国特色企业伦理文化建构的具体启迪 350
一、企业伦理文化建构中的义利统一之道 351
二、企业经营活动中以理制欲原则的确立 354
三、企业经营活动中利他经营理念的形成 358
四、走出只注重效果的功利主义迷误 362
五、企业家“德性不朽”的做人信念 364
第四节 几个基本的结论 367
一、结论之一 367
二、结论之二 368
三、结论之三 368
四、结论之四 368
五、结论之五 368
结束语 369
主要参考文献 375
后记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