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 吴国盛 1
前言 1
修订版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 近代思想的本质所启示的历史问题 1
二 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之关键 11
第二章 哥白尼和开普勒 22
一 新天文学的问题 22
二 前哥白尼进步在数学中的形而上学意义 27
三 哥白尼步骤的根本含义——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复兴 34
四 开普勒早期对新世界体制的接受 38
五 对新形而上学的第一表述——因果性、量、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44
第三章 伽利略 54
一 “位置运动”的科学 54
二 自然作为数学秩序——伽利略的方法 56
三 第二性质的主观性 63
四 运动、空间和时间 69
五 因果性的本质——上帝和物理世界——实证主义 75
第四章 笛卡尔 83
一 数学作为知识的钥匙 83
二 物理宇宙的几何概念 87
三 “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91
四 心身问题 96
第五章 17世纪的英国哲学 100
一 霍布斯对笛卡尔二元论的攻击 102
二 对第二性质和因果性的处理 105
三 摩尔的广延作为一个精神范畴的思想 109
四 “自然的精神” 114
五 空间作为神的存在 116
六 巴罗的方法、空间和时间的哲学 121
第六章 吉尔伯特和玻义耳 135
一 非数学的科学潮流 136
二 玻义耳作为科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要性 139
三 机械世界观的接受和捍卫 142
四 定性说明和目的论说明的价值 146
五 对第二性质的实在性的强调——人的概念 148
六 人类知识的悲观主义观点——实证主义 151
七 玻义耳的以太哲学 155
八 上帝与机械世界的关系 159
九 前牛顿发展的总结 166
第七章 牛顿的形而上学 176
一 牛顿的方法 176
1.1 数学方面 178
1.2 经验方面 180
1.3 对“假说”的攻击 182
1.4 牛顿对数学和实验的统一 186
二 实证主义学说 191
三 牛顿关于世界及人与其关系的一般概念 195
4.1 质量 202
四 空间、时间和质量 202
4.2 空间和时间 206
4.3 对牛顿时空哲学的批评 216
五 “牛顿的以太概念 223
5.1 以太的功能 224
5.2 牛顿早期的推测 227
5.3 一个更确定的理论的发展 233
六 上帝——世界秩序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237
6.1 作为神学家的牛顿 238
6.2 上帝在宇宙体系中的现时责任 243
6.3 牛顿有神论的历史关系 247
第八章 结论 260
书目提要 281
索引 293
人名译名对照表 304
译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