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环境·生态与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超英,周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0974979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国土资源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国土、淡水、能源资源现状、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带来的压力,需求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等。

第一编 国土资源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3

第一章 国土资源与中国人口压力 3

第一节 国土·淡水·能源 3

一、中国国土资源 3

二、淡水资源紧缺原因 5

三、能源分类及需求 7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人口质量 10

一、人口资源与适度人口理论 10

二、人口对国土资源的压力 13

三、提高人口素质,合理节用资源 16

第三节 从依赖稀缺资源到偏重智力资源 17

一、智力资源 17

二、资源辩证观 20

三、高新技术对国土资源的贡献 21

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与资源贫乏 24

第一节 人口密度与资源贫乏 24

一、人口高产、需求膨胀与资源短缺 24

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27

三、微观经济指标 30

四、人口密度与农场规模 32

五、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 33

六、淡水资源:发展的瓶颈 36

七、再生资源难以维持 38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 41

一、不确定性问题 41

二、穷人为何多孩子 43

三、劳动力市场能否吸收新增适龄人口 44

四、区域人口压力与环境变迁 47

五、妇女地位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9

第三节 贫困的恶性循环 52

一、受伤害的文明 52

二、人为与自然交替作用 54

三、关于水的祈祷与空气污染 56

四、贫困线 57

五、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59

第四节 克服制度缺陷 62

一、“经济贫血症”的诊断 62

二、机构和管理缺陷 65

三、拯救富人的有效途径 69

四、多边援助渠道 71

第三章 国土资源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73

第一节 需求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 73

一、生态资源基本矛盾 73

二、生物圈污染严重 74

三、人类前途大辩论 75

四、追寻开发潜力 77

五、资源利用的潜在危险 79

六、增长与发展 80

第二节 致命性趋势 82

一、生命之树 82

二、人为的温室效应 85

三、消费畸增 89

四、“不在我的后院”综合症 93

五、消费文化的受害者 94

六、自我毁灭的机制 96

第三节 经济、社会和能源政策 98

一、新世纪的脚本 98

二、“负和”与“正和” 101

三、未来的选择 103

四、关键的转变 105

第四节 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 106

一、重视基本问题 106

二、公共资源 108

三、恰当的资源定价 110

四、“设计”效率 111

第五节 国土资源优化配置 113

一、从资源稀缺到静态经济 113

二、从东方“天人合一”到西方和谐论 115

三、科斯定理与庇古税 122

四、寸土寸金 123

五、稀缺政治 126

六、资源价值体系建构 130

第六节 国土资源管理战略 134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磨合 134

二、资源分配不公 136

三、城市环境 138

四、生物多样性 141

五、最后的处女地 144

六、地球村民同舟共济 147

第二编 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153

第四章 人口环境运动 153

第一节 人口环境系统 153

一、人口环境运动 153

二、能流物流与生态环境平衡 156

三、人口环境容量与质量 159

四、人口环境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动因 162

第二节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167

一、人口险境图 167

二、双刃剑 173

三、难以负荷的承载力 177

四、隐性的狼 182

五、出生高峰期的后遗症:银发浪潮 184

六、更有后劲的生产者 187

七、老青社会的区别 190

第三节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威胁 194

一、环境背景值及其有害物质污染 194

二、远离大自然的人造景观 198

三、人工环境取代天然环境的代价 200

四、中国人口与环境问题 208

五、环境污染原因 210

第五章 污染与反污染 213

第一节 污染的极限 213

一、污染与增长的函数关系 213

二、人口——资本系统 215

三、复杂的变数 218

四、世界系统的最终极限 221

五、核污染 224

六、环境的“庞然怪物” 225

第二节 技术的副作用 229

一、反馈回路 229

二、绿色革命 232

三、丰富的人力资源 235

四、社会——自然的功能闭锁系统 236

第三节 环境法规和市场竞争 238

一、关贸总协定与环境问题 238

二、环境法规与国际竞争力 241

三、环保成本与商业利润 244

四、淡水资源的净化 247

五、就业人口与环境效益 252

六、从环保投资中获大益 256

七、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 261

第四节 宏观产业与微观控污 263

一、经济与环境的脱节状态 263

二、企业动机结构下的环境行为 265

三、控污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268

四、企业环境行为的体制根源 272

五、政府目标与环境决策 275

六、污染经济控制论系统 280

第六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 28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 284

一、STS与环境伦理观 284

二、“外部不经济性” 285

三、增长与环境的矛盾 290

四、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93

五、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96

六、知识经济与环境 298

第二节 环境技术的革新 300

一、工业的新陈代谢 300

二、节能 303

三、替代农业和环境工业 306

四、内耗与制约 309

第三编 生态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317

第七章 中国生态失衡与经济损失 317

第一节 生态失衡与经济损失相关性分析 317

一、全球生态资源危机 317

二、中国人均资源贫困化及其研究 318

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程序 320

四、经济损失分析 321

五、生态破坏与经济开发相关模式 324

第二节 中国典型生态区 325

一、典型生态区的选择 325

二、植被惨遭破坏 329

三、物种趋于濒危 331

四、土地资源枯竭 332

五、工矿开发对生态的影响 335

第八章 从失衡走向平衡 337

第一节 平衡与非平衡 337

一、生物圈 337

二、技术圈 342

三、智力圈 345

四、生态阈限 347

第二节 生态经济 351

一、生态经济产业 351

二、生态产业崛起的内外动力 355

三、生态技术创新 357

四、新思维 359

五、绿色管理 361

第九章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365

第一节 生态模型 365

一、技术和资源相互补充 365

二、生态损失与外部结果 367

三、土地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369

四、确定最大耕作效益 371

五、农业生态评价 374

六、区分生态类型区 375

七、寻找最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 376

主要参考文献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