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则 1
第一章 【专利法之目的】 3
第一节 专利制度之起源 3
第二节 专利制度之本质 4
第三节 专利法公益与私益并重之规范特色 6
第二章 【专利法保护之专利类型】 9
第一节 专利法保护之专利类型 9
第二节 发明专利与新型专利之区别 14
第三节 新式样专利与著作权之区别 17
第四节 发明专利与新型专利申请之考量 19
第一节 专利保护之属地主义 23
第三章 【专利保护之属地主义与互惠原则】 23
第二节 专利保护之互惠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4
第四章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 27
第一节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之区别 27
第二节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之让与、继承与设质 28
第五章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之归属】 31
第一节 概说 31
第二节 受雇人职务上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32
第三节 受雇人非职务上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35
第四节 利用雇用之资源或经验之非职务上发明、新型、新式样 36
第五节 出资请他人研究开发之发明、新型或新式样 39
第一节 专利申请之代理规定 41
第六章 【专利代理人制度】 41
第二节 专利代理人之制度与规定 42
第七章 【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之共有】 45
第一节 专利权或专利申请权之共有性质 45
第二节 专利申请权之共有 46
第三节 专利权之共有 48
第二编 专利要件 49
第一章 【概说】 51
第二章 【专利保护之适格标的】 53
第一节 发明专利保护之适格标的 53
第二节 新型专利保护之适格标的 57
第三节 新式样专利保护之适格标的 58
第三章 【产业上利用性】 63
第一节 产业上利用性之意义与概念 63
第二节 产业上利用性与其他专利要件之关系 66
第四章 【新颖性】 69
第一节 新颖性之意义与概念 69
第二节 新颖性之判断原则 72
第三节 新颖性丧失之例外 77
第四节 新颖性丧失之拟制 80
第五章 【进步性】 83
第一节 进步性之意义与概念 83
第二节 发明专利之进步性判断 85
第三节 新型专利之进步性判断 90
第四节 新式样专利之进步性判断 92
第六章 【其他专利要件——充分揭露】 97
第一节 概说 97
第二节 使据以实施之要求 98
第三节 最佳实施例要求 99
第四节 充分记载要求 101
第三编 专利之申请 105
第一章 【专利申请之文件要求】 107
第一节 专利申请之书面审查 107
第二节 专利申请文件 108
第三节 专利申请文件之范例 110
第二章 【专利说明书】 117
第一节 专利说明书之内容 117
第二节 专利说明书之范例 120
第三章 【申请专利范围】 137
第一节 申请专利范围之结构 137
第二节 申请专利范围之界定原则 139
第三节 申请专利范围之形式 140
第四节 申请专利范围之类型 141
第四章 【先发明主义与先申请主义】 145
第一节 先发明主义与先申请主义之意义 145
第二节 先发明主义与先申请主义之调和 146
第一节 国际优先权之意义 149
第五章 【国际优先权】 149
第二节 国际优先权之要件 151
第三节 复数优先权 154
第四节 部分优先权 155
第六章 【国内优先权】 157
第一节 国内优先权之意义 157
第二节 国内优先权之要件 159
第三节 主张国内优先权之态样 161
第四节 国内优先权与巴黎公约优先权之差别 163
第一节 重复专利之意义 167
第七章 【重复专利】 167
第二节 重复专利之处理 168
第八章 【再发明】 171
第一节 再发明之意义 171
第二节 再发明规定之探讨 172
第九章 【单一性】 175
第一节 单一性之意义 175
第二节 违反单一性之处理 177
第四编 专利案之审查 181
第一章 【发明、新型、新式样之审查】 183
第一节 专利审查相关之主义 183
第二节 发明专利之审查 185
第三节 新式样专利之审查 190
第四节 新型专利之审查 191
第二章 【专利审查之依法行政要求】 195
第一节 专利审查应遵循之基本原则 195
第二节 专利法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之落实 198
第三节 专利审查与行政程序法 200
第四节 专利审查基准之性质 208
第三章 【公众审查程序】 211
第一节 异议程序 211
第二节 举发程序 213
第一节 专利申请阶段暨专利请准後专利说明书之补充与修正(更正) 217
第四章 【专利说明书之补充与修正】 217
第二节 行政救济阶段专利说明书之补充与修正 220
第五编 专利权 229
第一章 【暂准专利权】 231
第一节 暂准专利权之发生 231
第二节 暂准专利权之效力 233
第二章 【专利权期间】 235
第一节 发明、新型或新式样之专利权期间 235
第二节 专利权期间之延长 237
第三章 【专利权之效力】 239
第一节 相关立法例 239
第二节 我国学说与实务之争议 241
第三节 专利权之特徵与专利权之效力 245
第四节 专利权效力之论述方式 247
第五节 专利权效力与专利制度之关系 249
第四章 【专利权范围解释认定之原则】 253
第一节 专利权范围解释认定之学说 253
第二节 我国专利法采行之原则 256
第五章 【专利权之限制】 261
第一节 概说 261
第二节 基於公益理由之专利权效力限制 262
第三节 基於第三人合理且善意之行为之专利权效力限制 265
第四节 基於专利权权利耗尽之专利权效力限制 269
第一节 专利权之让与及授权之意义 271
第六章 【专利权之让与及授权】 271
第二节 专利权之让与及授权之特别要件 274
第七章 【专利权瑕疵之治愈】 277
第一节 专利权瑕疵之治愈 277
第二节 专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之检讨 278
第八章 【专利权之消灭】 283
第六编 专利权之实施 285
第一章 【特许实施】 287
第一节 特许实施之意义与目的 287
第二节 特许实施之申请、核准与撤销 291
第一节 再发明专利与方法专利实施之限制 293
第二章 【再发明专利与方法专利之实施】 293
第二节 再发明专利与方法专利之实施 294
第七编 专利侵害与救济 297
第一章 【专利侵害之认定与判断】 299
第一节 专利侵害判断之基本观念 299
第二节 申请专利范围之字面解释 301
第三节 全要件原则 303
第四节 均等论 306
第五节 禁反言 308
第六节 消极均等论 311
第一节 专利直接侵权 315
第二章 【专利侵害之态样】 315
第二节 专利诱引侵权 316
第三节 专利协助侵权 318
第三章 【专利侵害之民事救济】 321
第一节 专利侵害民事救济之种类 321
第二节 损害赔偿之计算及范围 323
第三节 专利民事救济之请求权人 325
第四节 专利侵害民事救济之时效 327
第五节 专利侵害民事救济之保全程序 328
第六节 故意侵权之加重损害赔偿 331
第一节 专利侵害刑罚之必要性 335
第四章 【专利侵害之刑事救济】 335
第二节 专利法中有关专利侵害之刑罚规定 336
第三节 成立、构成侵害专利罪之可罚要件 337
第四节 专利刑事诉讼之程序要件 339
第五节 不实标示罪 343
第五章 【专利侵害诉讼之抗辩】 345
第一节 专利权无效之抗辩 345
第二节 被控侵害之物品或方法不侵权之抗辩 346
第三节 非专利权效力所及之抗辩 346
第四节 专利物品或其包装未依法标示之抗辩 347
第五节 时效经过之抗辩 348
第一节 专利侵害警告信函之寄发 351
第六章 【专利侵害诉讼实务相关问题探讨】 351
第二节 专利诉讼之停止 352
第八编 附则 355
第一章 【专利法修订之适用】 357
第二章 【专利法之施行】 359
参考文献 361
附录 367
附录一 【专利法】 369
附录二 【专利法修正草案条文对照表】 389
附录三 【审理事业发侵害著作权、商标权或专利权警告函案件处理原则】 459
附录四 【专利侵害鉴定专业机构参考资料】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