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历史渊源 1
第一节历史的回顾 1
第二节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 4
一、锦江书院(1704—1902) 4
二、尊经书院(1875—1902) 6
第二章草创奠基(1902—1918) 15
第一节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和五大专门学堂的建立 15
一、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的创办 15
二、四川通省师范学堂的诞生 22
三、五大专门学堂的建立 25
四、在辛亥革命的浪涛中 27
一、辛亥革命后的学制改革 31
第二节辛亥革命后的学制改革和本校的发展 31
二、四川高等学堂的停办和四川大学的筹备 32
三、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 34
四、五大专门学校的发展 38
第三节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48
第三章众水归流(1919—1931) 56
第一节站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前列 56
一、反帝爱国运动的酝酿 56
二、“五四”运动在本校的开展 59
三、积极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斗 63
争 63
四、创办进步刊物,传播新思潮 67
五、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本校成长 75
献 82
六、开展工人运动,为创建四川党、团组织作贡 82
第二节 “五四”到大革命时期的本校教育 88
一、1919—1927年本校教育的发展 88
二、吴玉章的改革 94
三、张澜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成就 102
第三节大革命风暴在学校的反响 109
一、校内党团基层组织、进步社团的建立和活 109
动 109
二、在两次反帝高潮中 118
三、矛头直指四川军阀的教育经费独立运动和 122
反劣币斗争 122
四、在“二·一六”惨案中献身的革命师生 129
一、三大学合并前的状况 139
第四节三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139
二、三大学合并的背景和经过 150
第四章激流勇进(1931一1943) 158
第一节军阀统治下的国立四川大学 158
一、军阀统治下的学校危机 158
二、王兆荣维护川大的艰苦努力 161
三、学校的初步整顿 168
四、统建院系,打下发展基础 171
第二节学校的革新和发展 177
一、任鸿隽的现代化、国立化的建校目标 177
二、几项改革措施 180
三、校舍的建设 197
四、院系情况和课程设置 200
五、任鸿隽的去职 208
六、张颐代长时期学校的继续发展 209
一、成都民先队的建立与川大抗日救亡运动的 215
兴起 215
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215
二、川大抗敌后援会的建立和抗日救亡运动的 223
发展 223
三、学生抗敌宣传团的建立和抗日救亡运动的 236
深入 236
四、川大学生在抗日救亡刊物中的作用 242
五、党组织在斗争中重建和发展 252
第四节迁校峨眉与川大的地方中央化 256
一、反程驱孟的斗争 256
二、迁校峨眉后程天放法西斯统治的加强和师 267
生的反抗 267
量 275
三、川大党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革命力 275
四、峨眉时期的教学科研情况 277
第五章波澜壮阔 (1943—1949) 283
第一节从峨眉迁回成都后的国立四川大学 283
一、黄季陆长校和学校的搬迁 283
二、办学规模的扩大 287
三、教学科研情况 295
第二节党群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302
一、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302
二、“民协”、“火星社”和“民青”秘密革 306
命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06
三、川大“民盟”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309
四、雨后春笋般的进步社团 311
一、双“十一”游行 316
第三节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 316
二、支持《华西晚报》的斗争 319
三、声援昆明“一二·一”运动 321
四、李实育事件 325
五、三教授事件 327
六、反对《中美商约》,抗议美军暴行 329
七、声援南京“五·二○”血案的斗争 334
八、保障人权,声援官箴予 337
九、别开生面的助学运动 341
十、声势浩大的“四·九”运动 345
十一、利用合法形式开展尊师运动 354
一、到农村和社会中去,开展武装斗争和其他 359
斗争 359
第四节血洒巴蜀迎接解放 359
二、中美合作所殉难的川大烈士 362
三、十二桥牺牲的川大烈士 365
四、护校斗争,迎接解放 368
后记 371
附录 373
一、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表 373
二、1902—1949年本校历任校长一览表 374
(一)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系统 374
历任校长 374
(二)公立四川大学系统历任校(院)长 376
(三)国立四川大学历任校长 378
三、1949年国立四川大学院系及科研机构 379
一览表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