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1
7-1 地震剖面的特点 1
一、一道地震记录面貌的形成 1
二、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标志 3
三、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的特点 6
7-2 地震绕射波和物理地震学 8
一、线射波的产生 8
二、断棱线射波的主要特点 8
三、水平叠加剖面上绕射波的叠加效果 10
四、物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和广义绕射 13
五、点绕射的时距方程在各种情况下的公式和特点 18
六、地震绕射波的识别和利用 22
7-3 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 23
一、分辨能力及其意义 23
二、垂向分辨能力 23
三、水平方向的分辨能力 24
四、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 29
五、分辨能力与最高信号频率的关系 32
一、地震剖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3
7-4 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 33
二、真倾角、视倾角、测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真深度,法线深度,视铅直深度之间的关系 34
三、时间剖面的偏移校正 37
7-5 地震剖面的偏移 40
一、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40
二、倾斜界面偏移归位的基本原理 40
三、偏移叠加原理 43
四、波动方程偏移原理简介 48
五、偏移叠加和叠加偏移,叠前部分偏移 52
六、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 55
七、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 61
7-6 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点 67
一、凸界面的反射波 67
二、凹界面的反射波 70
三、弯曲界面反射波的特点 72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74
8-1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工作概述 74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75
一、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和方法 75
二、复杂情况下时间剖面的解释方法 77
三、剖面的地质解释 80
8-3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解释 82
一、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82
二、断面反射波 82
三、几种断层模型的理论地震剖面 84
四、断层面的屏蔽作用 86
五、同一断层在不同方向测线上会有不同的反映 87
六、断层要素的确定 88
8-4 特殊地质现象的解释 90
三、逆牵引现象 91
四、古潜山 91
一、不整合面 91
二、超复、退复和尖灭 91
五、复杂构造、断层、断块解释 93
8-5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97
一、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 97
二、构造图的绘制 99
三、由等t0图进行空间校正绘制真深度构造图〔93〕 108
四、用二维偏移剖面绘制构造图 112
一、水平切片的基本概念 114
8-6 水平切片的解释 114
二、断层在水平切片上的反映 115
三、用水平切片绘制等t0构造图 119
四、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在水平切片上的反映 122
第九章 地震波动力学 123
9-1 弹性波的波动方程 123
一、均匀各向同性完全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波动方程 123
二、弹性纵波和弹性横波 124
三、位移矢量场的标位和矢位 126
四、弹性波的传播速度 127
9-2 均匀各向同性无限大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28
一、引言 128
二、一维平面波 129
三、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132
四、平面简谱波 133
9-3 均匀各向同性无限大弹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134
一、球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及其通解 134
二、空腔震源问题 135
三、关于波动的某些基本问题和概念 139
一、问题的提法 144
9-4 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144
二、克希霍夫积分 145
三、克希霍夫折射公式 148
四、线射波 150
9-5 弹性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155
一、小引 155
二、P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157
三、位移反射系数和位移位反射系数的关系 160
四、SV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161
五、SH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162
9-6 弹性纵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163
一、波函数 163
二、边界条件 164
三、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164
四、垂直入射情况 167
五、临界点外的波 170
六、能量分配 172
9-7 面波 173
一、概述 173
二、瑞雷波 174
三、疏松覆盖层的影响 178
四、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 179
9-8 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 181
一、非完全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 181
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 185
三、非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188
9-9 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190
一、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方程——时间特征方程 190
二、从波动方程向时间特征方程的过渡 191
一、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的发展概况 194
第十章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 194
10-1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概述〔124〕〔125〕〔126〕 194
二、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的内容 195
三、开展地层岩性解释工作对地震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5
10-2 地震资料的地层岩相分析 196
一、概述 196
二、地震层序分析 199
三、地震相分析 205
四、地震相模式 214
一、地震波速度信息用于地层岩性解释的基础 242
10-3 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 242
二、用速度资料划分岩性 244
三、应用纵、横波速度比划分岩性和检测油气简介〔146〕〔147〕〔148〕〔149〕 246
四、利用地震速度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252
五、利用地震速度资料计算TTI的原理 254
六、用速度资料估算砂泥岩百分比 254
10-4 厚层反射波振幅信息的利用 261
一、地震波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和油气检测中的重要性 261
二、影响反射波振幅的因素 262
三、亮点、暗点和平点 265
四、反射系数图板的制作及应用〔166〕〔167〕 271
五、AVO技术 274
10-5 薄层反射振幅的利用 291
一、薄层的定义、研究薄层反射的意义和方法 291
二、薄层反射的频率特性 292
三、利用薄层反射的振幅估算薄层厚度 297
四、利用地震模型计算技术,用振幅信息估算地层岩性的变化——地震岩性模拟的一种做法 303
五、薄互层反射波的振幅特征 307
一、概述 312
二、地震波的波形特征及其利用 312
10-6 地震波波形和频谱的利用 312
三、地震波频谱特征及其利用 328
10-7 地震模型技术 340
一、地震模型技术的一般概念 340
二、地震数学模型技术概述 341
三、一维模型的计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342
四、反射系数和反射率函数两个概念的关系 350
五、二维模型的计算 352
六、地震物理模型技术概述 356
七、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 357
一、人机联作解释及其特点 361
10-8 人机联作解释技术 361
二、人机联作解释的基本设备 362
三、人机联作解释工作流程 365
10-9 地球物理资料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解释 367
一、综合研究的必要性 367
二、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209〕 368
三、地球物理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71
四、地质、测井和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 374
参考文献 381
习题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