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宁骚,关海庭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1060335
  • 页数:4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先在总体上论证了邓小平政治学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的指导意义,阐述了邓小平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构架和研究方法。随后分别探讨了邓小平理信纸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学各分支的贡献和指导价值,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中跨学科研究的关系。最后,分析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关系,得出结论:只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才能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1

二 邓小平与中国当代政治学的恢复与重建 5

三 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政治学中的地位 10

四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政治学体系的建立 15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23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对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29

一 分析政治的科学方法 31

二 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 36

三 提出和重新界定一系列政治分析的概念 41

第三节 实事求是——政治科学应遵循的研究路线 53

一 研究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现象 54

二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55

三 联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研究各种实际问题 56

四 以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57

第四节 邓小平跨国比较的示范意义 59

一 反思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弊端 60

二 分析苏联、东欧国家演变的经验教训 62

三 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的国情 63

四 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 64

五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可借鉴之处 66

第三章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71

第一节 邓小平的政府合法性理论 71

一 合法性理论 72

二 历史的合法性 76

三 法理的合法性 79

一 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82

第二节 邓小平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82

二 全能主义的产生及邓小平对这一模式的批评 85

三 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构建 88

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家职能理论 92

一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一般论述 93

二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94

三 国家的政治职能 96

四 军队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98

第四节 邓小平的国家结构理论 100

一 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01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5

三 “一国两制”理论及其对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 107

第五节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 110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涵、发端及迫切性 110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113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118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党政治研究 121

第一节 邓小平政党政治思想概述 121

第二节 邓小平论中外政党制度 128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28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 132

三 中国不能实行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和多党制 135

第三节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 140

一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40

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144

三 加强党组织建设 147

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51

五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55

第四节 邓小平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158

一 邓小平论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 158

二 邓小平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160

三 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162

四 邓小平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164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发展研究 168

第一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168

一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168

二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发展的基本线索 174

第二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78

一 民族问题 178

二 政府职能 180

三 民主 183

四 法治 185

第三节 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实践 187

一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187

二 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190

三 走自己的路与借鉴的关系 193

四 政治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关系 196

第四节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198

一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新开拓 199

二 中国式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创造 202

三 政治发展与经济改革关系的新耦合 206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策科学 209

第一节 政策一般论 210

一 政策与策略是党和政府的生命 210

二 从政治高度看待经济问题,用经济政策解决政治问题的政策观 212

三 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214

四 坚持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17

第二节 决策模式论 222

一 决策的认识论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24

二 决策的基本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29

三 决策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 232

第三节 政策过程论 234

一 公共政策制定 234

二 公共政策执行 243

三 公共政策评估 250

四 公共政策监控 254

第七章 邓小平理论与行政管理学 256

第一节 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 256

一 为民行政的理念 257

二 依法行政的理念 264

三 科学行政的理念 267

第二节 邓小平的政府职能理论 270

一 对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解和分析 270

二 邓小平对我国传统政府职能模式积极因素的肯定 275

三 邓小平政府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278

第三节 邓小平的行政改革理论与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 286

一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概念界定 287

二 邓小平关于政社分开、政府权力回归社会的思想为NGO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政策指向 288

三 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与NGO的改革和发展 289

四 政府职能转变与NGO的改革和发展 291

五 事业单位的改革与NGO的发展 292

六 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 292

第四节 邓小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理论 294

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是消除行政管理中种种弊端的根本途径 294

二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要 295

三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思想脉络 296

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299

第五节 邓小平的行政运行机制理论 302

一 邓小平的选人用人机制理论 303

二 邓小平的行政责任机制理论 306

三 邓小平的行政监督机制理论 310

第八章 邓小平理论与国际政治学 316

第一节 邓小平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316

第二节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思想和国际政治的价值取向 319

一 时代主题与国际格局 319

二 邓小平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目标 325

第三节 邓小平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30

一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 331

二 不结盟、不当头、不称霸、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333

三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增强综合国力,开展实力外交 335

四 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致力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37

第九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跨学科研究 340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民族政治学 340

一 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科学论断 341

二 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政治思想 344

三 邓小平关于民族发展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思想 345

四 邓小平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思想 347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社会学 351

一 邓小平关于政治社会化的思想 352

二 邓小平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思想 355

三 邓小平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思想 359

四 邓小平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思想 36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经济学 367

一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现状 367

二 邓小平的政治-经济观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路线的继承和发掘 370

三 构建以邓小平政治-经济观为视角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路线 373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文化研究 378

一 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 379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构 384

三 政治社会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 388

第十章 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学科发展趋势 394

第一节 中国政治学科发展回顾与取向 394

一 从失误中奋起直追 394

二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取向 396

第二节 中国政治学发展趋势 399

一 以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为核心的学科交叉趋势 399

二 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意识形态问题的趋势 400

三 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影响着政治学科研究的趋势 403

主要参考文献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