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医篇 4
(一) 总论 4
1. 面对各种病人及其家人,医生总要保持冷静、细致 4
2. 医生看病(诊断)的“三步曲”包括哪些 5
3. 面对医生,病人及其家人能够做些什么 7
4. 面对医生,病友您不能害羞、怕丑 7
5. 当医生听诊的时候,请松开您的胸罩 8
7. 急诊室留观的“好处”多多 9
6. 如果医生要求您留下观察,请服从医生的安排 9
8. 家中有人突然发病,呼叫救护车是最佳的选择 10
9. 呼叫救护车是病人的权利 11
10. 到医院看病,不一定非专家、教授不可 12
11. 把病情让朋友和家人知道,到时他们会帮助您渡过难关 13
12. 从脱落细胞中寻找癌症的蛛丝马迹 14
(二) 呼吸系统 17
1. 呼吸系统分为上、下呼吸道两部分,感染分两部分 17
2.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17
4.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18
3. 呼吸系统具有巨大的储备能力,发病时有一些特有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并没有特异性 18
5. 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 19
6. 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您打破咳嗽的恶性循环 20
7. 流鼻涕、打喷嚏、鼻塞也是感冒时常见的症状 21
8. 喉咙痛、声音沙哑往往是喉咙发炎所引起的 21
9. 少说话,多喝水,禁辛辣和远离污染的环境是治疗喉咙痛的不二法宝 22
10. 头痛并非是感冒的专利 22
11. 不小心撞了头,应该怎么办 23
12. 头痛与偏头痛不是一回事 24
14. 脑压(颅内压)与头痛 25
13. 良性头痛与恶性头痛的区别有哪些 25
15. 头痛伴发剧烈呕吐者,常提示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26
16. 有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症状的“感冒”多为流行性感冒 27
17. 戴口罩,是预防和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好方法 27
18. 发热是机体对付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同时也是抵抗外来侵袭的一种防御机制 28
19. 引起发热常见的原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 29
20. 发热的分度 29
21. 发热温度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性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30
22. 服用退热药后,患者体温下降并不一定代表病情好转 30
24. 喉咙痛、扁桃体发炎可能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或肾炎 31
23. 上、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各有特点 31
25. 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尽快上医院 32
26. 感冒“变”脑炎,并非不可能 33
27. 身边有位肺结核患者,应该怎么办 34
28. 卡介苗接种和结核菌素试验 34
(三) 循环系统 37
1.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全身的大、小血管 37
2.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38
3. 血压的测定与高血压的定义 38
4. 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胸背部疼痛是心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但均无特异性 39
5. 头晕既可以由高血压引起,也可以由低血压引起 40
6. 头晕和眩晕是不同的症状 40
7. 许多患者的高血压是在体检或并发症发生时才被发现的 41
8. 电子血压计品种多,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41
9. 年轻人罹患高血压时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42
10. 虽然高血压患者并非一定会发生急性并发症,但如果发生,患者的生命堪忧 43
11. “胖子”的血压当然还是低点好 43
12. 出血性中风比缺血性中风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更大 44
13. 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是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常见症状 45
15. 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往往都是在一定诱发因素促使下突然发生的 46
14. 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 46
16. 眩晕或晕厥突然加重,出现持续性地剧烈头痛,肢体或头面部出现麻木感,一侧肢体突然出现无力症状时是患者近期将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预兆 47
17. 不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慢性并发症是铁定会发生的事 48
18. 心慌(心悸)、胸痛是心肌梗死时最先出现的症状,但不在心前区的疼痛也可能是心肌梗死所引起的 49
19. 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休克,提示心肌坏死面积较大 50
20. 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发作频繁都是心肌梗死发病前的预兆 51
21. 想要降低血压,您可以首先试着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 51
22. 如果您没有恒心和毅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请您从发现高血压的时候就开始选择服药治疗的方法 52
23. 每天6克盐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52
25. 心脏疾病患者出现水肿,提示可能已经发生心力衰竭 53
24. 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一辈子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53
(四) 消化系统(Ⅰ) 55
1. 所有能够帮助机体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 55
2.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56
3. 典型的胃肠道疾病多伴有“烧心、暖气和反胃”的症状 56
4. 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是肝脏疾病的主要症状 57
5. 皮肤、粘膜、巩膜发黄(黄染)必须去找医生 58
6. 是否罹患过肝炎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认 59
7. 甲(A)型肝炎主要通过食物而传染 59
9. 丙(C)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传染 60
8. 乙(B)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与甲型肝炎不同 60
10. 酒精性肝炎在临床上不少见 61
11. 药源性肝脏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61
12. 根据肝炎病情发展的快慢,肝炎分为三种发作形态 62
13. 同为肝炎,甲、乙、丙三型肝炎的转归各不相同 62
14. 肝炎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就转变为慢性肝炎 63
15. 肝功能试验中SGPT和SGOT所代表的意义 63
16. 乙型肝炎的转归(好与坏)可以通过以下检测指标得知 64
18. 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肝炎预防针 66
17. 多休息、少辛劳、戒烟酒及适当用药是避免肝功能恶化的不二法宝 66
19. 谁该接种肝炎疫苗 67
20. 早期肝硬化患者无特征性表现,甚至可无自觉症状 68
21. 肝硬化是病人和医生都不喜欢的并发症 69
22. 假如肝脏不能……,您会出现哪些症状 69
23. 食管内出现“蚯蚓状”物,患者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70
24. 从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癌,几乎是大多数肝癌患者所走过的路 71
25. 甲胎蛋白测定,腹部CT、B超可帮助筛检肝癌 72
1. 软弱、无力、心慌、头晕、出冷汗、心率加快是所有出血患者共有的症状 75
2. 心率加快是最容易被患者和家人发现的症状 75
(四) 消化系统(Ⅱ) 75
3. 呕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信号 76
4. “无痛性黑色(柏油色)大便”有时患者症状不重,但可以断送患者的性命 76
5. 花一点时间观察大便,可以早期发现许多疾病 77
6. 炎症,溃疡、溃疡穿孔是消化道器官的常见疾病 79
7. 突然“肚子痛”,赶紧去医院 79
8. 急性腹痛有蹊跷,详问、细查才能见分晓 80
9. 肠炎+胃炎=肠胃炎 82
10. 恶心、呕吐、腹部阵痛、拉肚子(腹泻)是肠胃炎的症状 83
11. 不饿不吃、不渴不喝是肠胃炎患者的两个必须注意 84
12. 让人又爱、又恨的胃肠纤维内镜检查 85
13. 深入肠道探密,惟有体内胃肠道摄影机 86
(五) 泌尿系统 90
1. 泌尿系统主管机体尿液生成和排泄 90
2. 正常人每天应该排出1000~2000毫升的尿液量,无论是无尿、少尿、还是多尿,在医学上均为异常表现 91
3. 水肿、血压升高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 92
4. 肾脏疾病可以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同样也可以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 93
5. 肾区的不同疼痛,对提示疾病的病因有帮助 93
6. 尿路刺激征是泌尿系感染时常出现的症状,判断转归要靠尿液显微镜检决定 94
7. 水肿是肾脏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但其他原因也会引起水肿 96
8. 尿液检查中不管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还是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都是诊断泌尿系统疾患的有力证据 97
9. 出现血尿应检查,无痛性血尿更应提高警惕 97
10. “春江水暖鸭先知”,显微镜检可以帮助及早诊断出泌尿系感染 98
11. 尿镜检发现不同的管型,对鉴别泌尿系疾病病因有帮助 99
12. “此蛋白非彼蛋白”,尿中发现蛋白提示肾脏功能受损 99
13. 输入于血,排出于肾”,肾分泌性造影之奥秘 100
14. 检查人体“水库”的利具--膀胱镜 100
1. 血液中的成分与血液系统疾病 102
(六) 血液和造血系统 102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氧量决定人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104
3. “青紫或紫红”的嘴唇是一种病态 104
4. 皮肤、粘膜颜色苍白是贫血的常见症状,不容大意 105
5. 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见到,但各有“特色” 105
6. 贫血症状严重程度与贫血发生的速度和严重程度相关 106
7. 皮肤上发现出血点、紫色痕迹(紫癜)要去医院检查 107
8. 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时,应警惕其他血液疾病的发生 108
9. 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构成血液系统疾病最基础的检查方法 108
10. 骨髓象(俗称抽骨髓)检查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需要做这方面的检查,不要害怕 109
11. 黄疸症状在肝炎中多见,但溶血性疾病患者也可出现黄疸 110
12. 义务献血,功德无量;助人利己,何乐不为 111
13. 自体血输入好处多多 112
14. 输血既能救人性命,也能要人性命,接受输血时应慎重 112
15. 请不要用输血量的多少来比较手术的大小 113
16. 开刀(做手术)时不输血或少输血完全办得到 113
(七) 内分泌系统 116
1. 内分泌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 116
2. 不同的内分泌腺(部位)分泌着不同的激素 117
3. 分泌量小、功能强大、作用重要是内分泌激素的特点 118
5. 血液中激素值任何一点极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导致作出不同的临床诊断 119
4. 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119
6. 疾病是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120
7. 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包括三部分 120
8. 含碘食盐可以有效地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121
9. 多汗、怕热、心慌、失眠、疲乏无力、情绪改变,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 122
10. 怕冷、食欲减退、大便干结、皮肤粗燥、面部浮肿是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123
11. 同为“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儿童的症状与成年人大不一样 123
12. 身材矮小是不是病,要请医生来鉴定 124
13. 智力发育程度是鉴别侏儒症或呆小症的关键,治疗应尽早进行 125
15. 当家人中有人身材呈不成比例增长时,请去医院检查 126
14. “高人一头”的人可能有病,也可能没病 126
16. 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多血质和出现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症状 127
17. 如果多毛症状不是从小就有的,当女性出现多毛时,别忘了去医院检查一下 127
18. “女到五十也会变”,多半是更年期造成的 128
19. 女性生命阶段的分水岭--更年期 128
(八) 骨骼系统 131
1. 骨骼疾病可以改变人的外表和生活 131
2. 人体是靠骨骼支撑着的,脊柱是骨骼的中坚 131
3. 腰背疼痛是引起医生对患者是否罹患骨质疏松症注意的主要症状 132
4. 身高变矮和驼背,都是脊柱骨椎体骨折惹的祸 133
5. 腰背疼痛虽常见,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135
6. 看似平常,却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 135
7. 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很高 136
8. 诊断骨折通常采用拍片的方法,对疑似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好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帮助诊断 136
9. 出现“楔形”改变的脊椎骨椎体,椎体内部已经发生骨折 137
10. 脊椎骨椎体“鱼尾样”改变是由椎间盘的挤压造成的 138
11. 骨骼结构改变与腰背疼痛的程度有时是不一致的 138
12.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疼痛与非外伤引起的腰背疼痛有时很难区别 139
13. 骨质增生和骨的退行性改变 139
14.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增生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颗苦果 140
15. 发生骨质增生现象时,体内的钙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141
16. “事在人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42
17. 骨密度检查中,骨密度值比骨矿物含量值更有意义 143
18. 平时多存“骨”,平安度晚年 144
19. 把乳制品搬上餐桌,是中国人补钙的最佳选择 145
20. 骨密度检查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 146
21. 如何提高骨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47
22. 低于骨折阈值不一定会发生骨折,但要提高警惕 147
23. 医院常用的X线摄(拍)片法无法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 149
24. 骨骼疾病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150
(九) 代谢和营养疾病(Ⅰ) 152
1. 新陈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152
2. 葡萄糖,一个简单的六碳糖却是体内代谢的关键物质 153
3. 糖尿病患者体内哪个器官出了毛病 153
4. 多饮、多食、多尿是糖尿病患者的怪圈 154
5. 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154
6.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最好去检查一下血糖 155
7. 糖尿病确诊主要依靠血糖水平检查 156
8. 美国糖尿病协会为什么把糖尿病诊断标准降低了 156
11. 发病原因不同,Ⅰ型与Ⅱ型糖尿病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 158
9. 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减少 158
10. 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可以正常,或比正常人稍少 158
12. 糖尿病患者自己控制着减少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钥匙 159
13. 肥胖和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60
14. 承认事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每位糖尿病患者应该持有的态度 161
15.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之间是不会转化的 162
16. 两位糖尿病患者(包括糖尿病隐型带原者)之间,最好不要结为夫妻和生育子女 163
17. 糖尿病患者如果想怀孕,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63
19. 妊娠期糖尿病既可以治愈,也可以转化成Ⅱ型糖尿病 164
18. 孕妇出现尿糖阳性时,不要轻易诊断为糖尿病 164
20. 妊娠期糖尿病与糖尿病患者怀孕这两个概念虽不同,治疗却无差异 165
21. 妊娠期间提高警觉是早期发现和防治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 166
22. 此“蜜月”非彼“蜜月”,Ⅰ型糖尿病患者千万不可大意 166
23. 便携式血糖仪让您在家中轻轻松松自己检测血糖 167
24. 自己测血糖好处多多 168
25. 饮食治疗不仅关系着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好坏,还与患者的预后(即生死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169
26. 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非常高 170
27. 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171
28. 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该多听听医生的意见 172
29. 心慌、出汗、晕眩、手抖、饥饿感和轻度烦躁往往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的首发症状 173
30. 出现上述症状时,先按低血糖反应治疗最安全 174
31.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血糖测定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175
32.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时间最好是每3个月一次 176
33. 达到理想血糖控制值,正常生活的理想就会实现 176
34. “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同样管用 177
(九) 代谢和营养疾病(Ⅱ) 180
1. 肥胖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180
2. 体重随时在变化,最好固定在同一时刻称量体重 181
3. 怀疑自己发生肥胖了,可以做这些方面的检查 181
4. 体重增加,活动时呼吸急促、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是肥胖症常见的症状 182
5. 肥胖者出现体形变化时,肥胖往往已经属于中度以上 183
6. “别人未眠,我先眠”是肥胖者的一大特点 184
7. 体型虽然显得笨拙,但肥胖者并不比正常人笨 184
8. 准确测量腰围、臀围与腰臀围比值的方法 185
9. 什么是苹果型体形,什么是梨型体形 186
10. “先天足”,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187
11. 心宽不一定体胖,心胸狭窄、情绪容易波动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症 188
12. 喜欢生气的人,减起肥来会非常困难 188
14. 如果不加以控制,人会无限制地胖下去 189
13. “胖人喝口凉水也会长胖”这话没有科学道理 189
15. 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检查结果是高些好,还是低些好 190
16. 管住口、多迈腿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两大法则 190
17. 减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两个关键阶段 192
18. 循序渐进,饮食和运动疗法配合使用是减肥治疗的好方法 194
19. 为了自己的健康,锻炼请从步行和爬楼梯开始 194
20. 水果、蔬菜中能量的多少,主要由所含糖分来决定 196
21. 千万不要让这些误区误导了您 196
1. 能够治病的物质是药物,经过国家批准用来治病的药物称为药品 201
(一) 总论 201
二、问药篇 201
2. 用药需遵医嘱,药品说明书只能做参考 202
3. 药物副作用,有利也有弊 203
4. 同样的药物,不同的批号,效果可能就不一样 204
5.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205
6. 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时间的长短是由药物的半衰期所决定的 205
7. 服药应选择温开水,服药时不妨多喝点水 206
8. 酒助药性,可能会给您带来不幸 207
9. “是药三分毒”,此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208
10. 不同给药方法的利与弊 210
11. 打针比吃药来得快,但效果并不一定比吃药好 211
12. 大多数的针剂类药物不可以口服 211
13. “打蛇打七寸”,用药时间和剂量很重要 212
14. 药效和剂量之间不是比例关系,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是一种危险的举动 212
15. 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疗效不一定更好 213
16. “好心有时也能办坏事”,给药途径要注意 213
17. 在一把吞下许多药前,请您先想想 214
18. 药物的“两面性”--治病和致病 215
20. “撒大网,并不一定能捕到大鱼” 216
19. 是不是“好药”,关键看您怎么看 216
21. 药物滥用=吸毒 217
22. 许多物质可以造成患者产生依赖性,请提高警惕 218
23. 发现可疑药物中毒者,请患者家属帮忙多想想、多找找 219
24. 过敏反应与药物给药途径的关系 219
25. 过敏反应为何会要了患者的命 220
26. 医生为什么不轻易使用“止痛针” 221
27. 怀孕和哺乳期间的妇女,有些药物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222
28. 是病不一定非要用药;即使用药,也要配合一些非药物治疗的措施 222
29. 长期使用的药物中,有些药物不可骤停 223
30. 药物的吸收与治疗效果 224
(二) 各论 225
1. 抗菌药物和抗生素 225
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谈谈抗生素的功与过 225
3. 正常人罹患没有并发症的感冒,不用药也会痊愈 226
4. 什么人罹患感冒时应该用些药 227
5. 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没有必要 227
6. 为什么有的胃药饭前服,有的胃药饭后服 228
7. 大多数的慢性腹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228
8. 结核病不可怕,坚持长期、联合用药很重要 229
9. 虽都可以降低血糖,但作用机制大不一样,切勿混淆 230
10. “条条大路通罗马”,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尝试新的方法 231
11. Ⅱ型糖尿病患者想通过多吃降血糖药来免除饮食控制是非常危险的 231
12. 胰岛素制剂种类很多,选择使用时要多加比较 232
13. 保存胰岛素的最佳温度是2~10℃ 233
14. 购买胰岛素时,千万不要忘记检查胰岛素的质量 234
15. 胰岛素笔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准确 234
16. 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绝对不会成瘾 235
17.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血、尿糖正常后仍不能停用胰岛素 236
18. 各种不同的降血糖药物发挥降血糖作用的作用点不一样 236
19. 维生素究竟应该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 237
20. 预防接种(打防疫针)很重要 238
21. 疫苗接种部位出现的红肿与机体免疫力的产生没有关系 238
22. 夜间睡眠时腿抽筋与钙剂的补充 239
23. 让更年期妇女多保持些女人味--谈雌激素替代治疗 240
24. 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症,最好在绝经后早期开始 241
25. 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与女性罹患癌症的可能性 242
26. 维生素D类药物的使用原则 242
27. 头痛、疲倦、皮肤痛痒、恶心、呕吐是服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类药物“中毒”时的常见表现 243
29. 女性避孕药物与体重 244
28. “伤筋动骨一百天”与骨骼系统疾病用药 244
30. 肥胖者用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45
31. “说长道短”话减肥药物 246
32. 使用泻下药能达到“拉稀”的目的,但对减肥无补 247
33. 与外伤有关的一些误区 248
(三) 关于基因改造和克隆的题外话 249
1. 基因改造食物的孰是孰非 249
2. 克隆“人”再起风波,是与非难下定论 252
3. 给您换个“猪”器官,您会怎么想 254
参考文献 258